市政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保持为直线段 ,就算不能保证完全直线 ,已要将弧度降低到最小值。 ,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并控制好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 ,必须即时使用穿线器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发 28 现问题,即时处理。 然后才能进行了上部土方回填。 ,要将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土质和地形等情况了解清楚。 在有地下管线的地段挖沟时,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管线,在杆塔或建筑附近挖沟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倒塌事故发生。 ,人孔井位置与其他管线的检查井的位置要错开,并且其他地下管线不能从人孔井中穿越。 为防止水流入人孔井内,要避免与消火栓、给水、雨水、污水检查井距离太近。 5%坡度向排水侧倾斜,安装 DN110PVC 管将水排到就近排水检查井内,埋置 PVC管时应注意防止倒流。 ,一定要将拉力环、支架螺栓预埋在墙体内。 管头与墙平齐,一能超出墙体面。 :示意图 1 70 29 示意图 2 : K0+000~ K0+265开始施工。 、排水管道安装结束后才能开始施工。 2020年 3月 10 日前完成。 10 名、普工 25 名施工。 : : 、挖掘机挖槽的施工方式。 只是 DN300球墨 30 铸铁管辅以机械吊装。 ,使用全站仪定位,水准仪控制高程和坡比。 ,在沟底至管顶 50Cm段,采用最大粒径小于 40mm级配碎石回填,其余部分采用原土回填。 : ,严格按照综合管网断面图,采用全站仪定位; 1: 控制。 但要根据现场土质实际情况而定。 如需要支 护时,要即时支护。 、回填、安装示意图 : 管沟回填时 ,一定要按图示要求分层回填 . ,必须先将混凝土垫层打好 ,并且控制好平整度和坡比。 保证管道顺畅无漏水现象产生。 31 ,一定要保证每一个接口密封,不能产生漏水。 特别是接口要加钢丝网用水泥砂浆密封。 且钢丝网要插入混凝土内10~ 15cm。 给水管吊装时,要派专人指挥。 注意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首先要进行灌水 压力试验。 达标后再进行上部分土石方回填。 回填土前要按规范进行外观、断面及接口严密性检查,待试压合格,冲洗、消毒后方可回填。 ,严格按照施工图布置位置进行施工,并且定位必须准确。 特别是井与管道连接处,一定要密实,坚决不能出现漏水。 ,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20)中的相关规定对给水管道进行压力试验及严密性试验, ,必须符合《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 和附件》 GB/T132952020标准。 : 32 安装时一定要与地面垂直,栓体一定要露在地面外。 .预留支管一定要出人行道路边 2m 以上,并有明显标志。 : 2020年 3月 10 日前完成。 . 2 各种管材与配件必须提前准备,提前复 核实验。 确保施工时有材料可用。 10 名技术工人、 10名普通工人进 行施工。 14.沥青路面层: : 33 ,质量控制 : : 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材料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 对集料、粘结剂、普通沥青、改性沥青、热熔改性沥青均需在有资质的实验室或当地质检中心进行检测工作,所有材料不得超出规定要求。 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设计法进行设计,要求 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其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符合下表。 技术指标 马歇尔稳定度 MS( kN) 流值 FL( ㎜) 击实次数 (双面 ) 试件尺寸( mm) 空隙率VV( %) 要求 次干道 ≥ 5 2~ 75 次 3~6 矿料间隙率对沥青混合料强度、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有很强的敏感度,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 沥青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和沥青用量过小都可造成矿料间隙率偏低,以至部分矿料颗粒的表面仍未被沥青完全裹覆,混合料过于干涩,抗疲劳能力弱,使用寿命短,施工和易性差。 有水分作用时,沥青与矿料容易剥离,使混合料松散、解体,耐久性较差。 在实际施工时,必须保证沥混合料的最小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是有效沥青部分的体积在矿料间隙率中所占的比例,沥青饱和度过大或过低都会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根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20)的规定,对矿料间隙率和沥青饱和度 34 的要求如下表。 项目 AC25 AC16 矿料间隙率 VMA( %),不小于 12 沥青饱和度 VFA( %) 55~70 65~75 为了提高路面使用质量,对于快速路、主干路的表面层,需要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对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次路和支路可以参照执行。 技术指标 要求 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 ≥ 80 冻融劈裂试验残 留强度比 % ≥ 75 60℃动稳定度 DS 次 /㎜ 析 漏 率 185℃ 肯塔堡飞散试验 % 低温弯曲应变 10℃ ( 1)道路石油沥青 根据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该地区属于Ⅴ 3 西南潮暖区,中面层和下面层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AH70 型,其各项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14)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g,5s() 60~80 T 0604 35 针入度指数 PI ~ + T 0604 15℃延度不小于 (cm) 40 T 0605 软化点 (Ramp。 B)不小于 (℃ ) 44 T 0606 闪点不小于 (℃ ) 260 T 0611 含蜡量 (蒸馏法不大于 (%) 3 T 0615 密度 (15℃ )(g/cm3) 实测记录 T 0603 溶解度不小于 (%) T 0607 TFOT 后质量变化不大于 (%) 177。 T 0610 残留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 58 T 0604 残留延度 (15℃ )不小于 (cm) 15 T 0605 注: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工程》( JTJ052— 2020)规定的方法执行;未尽事宜参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20)第 67~68页表 相关规定。 ( 2)改性沥青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满足上表中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并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改性沥青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SBS 改性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g,5s() ≥ 40 T 0604 36 针入度指数 PI ≥ — T 0604 软化点 (Ramp。 B)(℃ ) ≥ 45 T 0606 运动粘度 135℃ () ≤ T 0625 闪点 (℃ ) ≥ 230 T 0611 25℃弹性恢复 (%) ≥ 55 T 0662 延度 5℃ (5cm/min)(cm) ≥ 20 T 0605 贮存稳定性离析, 48h 软化点差 (℃ ) ≤ T 0661 溶解度 (%) ≥ 99 T 0607 R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 ≤177。 T 0610 25℃针入度比 (%) ≥ 50 T 0604 5℃延度 (cm) ≥ 15 T 0605 注:试验方法按 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工程》( JTJ052— 2020)规定的方法执行;未尽事宜参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20)相关规定。 ( 3)液体石油沥青 在粘层和透层施工,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和煤沥青和热熔沥青,但是煤沥青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鉴于本地区多雨的气候特点,难以控制乳化沥青的施工质量,因而推荐采用液体石油沥青或者热熔沥青。 液体石油沥青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先加热(基质沥青加热温度严禁超过140℃,再掺加煤油或轻柴油等稀释剂,经适当搅 拌、稀释制成。 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可参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37 规范》( CJJ 12020)第 71 页表 的规定。 ( 4)粗集料 沥青面层所用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立方体、表面粗糙有棱角,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的性能,应选用石质坚硬、抗冲击性能好的石料。 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20)中 74页表 之规定,各项指标见下表: 指标 次路、支路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3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 35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 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3 T 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T 0314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 %) 其中粒径大于 颗粒含量不大于( %) 其中粒径小于 颗粒含量不大于( %) 20 T 0312 水洗法 ,不大于( %) 1 T 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 5 T 0320 38 磨光值 PSV 不小于 T 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4 T 0616 为保证工程材料质量,各面层用粗集料最好采用碱性集料,面层宜采用玄武岩,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采用石灰岩;当采用花岗岩等与沥青粘附性较差得酸性集料时,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用量由试验确定。 ( 5)细集料 细集料在整个集料中所占比例较小,但为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应具有良 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 细集料可以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宜优先选用机制砂。 要求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20)中 76页表 的规定,各项指标见下表: 项 目 指 标 单 位 技术指标(次干道 ) 表观相对密度 t/m3 ≥ 坚固性( )部分 % 实测记录 砂当量 % ≥ 50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实测记录 含泥量(小于 含量) % ≤ 5 亚甲蓝值 g/kg 实测记录 39 由于天然砂缺乏棱角性,其用量不得超过细集料总量的 20%。 ( 6)填料 集料中的填料部分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该干燥,洁净,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20)中 77 页表 ,各项指标见下表: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次干道)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t/m3 ≥ T 0352 含水率 % ≤ 1 T 0103 粒度范围 % 100 T 0351 % 90~100 % 70~100 外观 — 亲水系数 — T 0353 填料的塑性指数 % — T 0354 加热安定性 — T 0355 40 ( 7)纤维稳定剂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适量纤维,可以起到吸油和加筋作用,提高路面的抗疲劳特性和耐久性,常用的的纤维稳定剂有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和聚合物纤维。 本设计中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中掺加进口聚丙烯腈纤维,纤维在沥青混合料里要拌和均匀,与混合料融合粘结良好,有足够的耐腐蚀、耐老化和耐热性能,主要技术指标见下 表: 项 目 单位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不大于 mm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灰分含量 % 18177。 5 高温 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pH 值 177。 水溶液 pH 试纸或 pH计测定 吸油率,不小于 纤维质量的 5倍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 % 5 105℃烘箱 2h 后冷却称量 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的总质量百分率计算,一般不低于 %,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不宜超过177。 5%。 纤维应在 41 250℃的干拌温度下不变质、不发脆, 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 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者有棚盖的地方,纤维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防止结团。 ( 8)透层和粘层 ○ 1 透层 透层是适用于无机结合料基层表面的有机结合料渗透层,用于一般路段的下面层与基层之间的层问处理。 主要作用如下: 1)透入基层表面孔隙,增强基层和面层间的粘结; 2)有助于结合基层表面集料中的细料; 3)在完成基层的铺装后,适时洒布透层油还可以减少基层的养生费用,提高养生质量; 4)经过透层油渗透成型以后的基层,表面的开口孔隙被填充,从而得到一个渗透深度上的 防水层。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20)规定: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面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以后方可铺筑。 透层油应选用渗透性好的液体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