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费品 38 58总资本形成 88 9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0 5 库存变化 - 16货物和服务的出口 1 12 4两个帐户的比对按部门编 按产品编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三)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反映: 三方等价的关系。 SNA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使用 来源 总产出 8 5 5 3 减:中间消耗 37 75 劳动报酬 2 5 8 3 生产税净额 6 0 1 固定资本消耗 5 8 9 营业盈余 1 0 0 5 总消费 3 8 5 8 总投资 889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 0 5 库存变化 - 16 净出口 31 出口 1124 进口 1 0 9 3 合计 4 7 7 8 合计 4778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三、与 GDP有关的其他总量 GDP  NDP:一国当期 生产 的最终产品价值。 GNP  NNP:一国当期所获的 原始收入。 93SNA: GNI (国民总收入) NNI(国民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四、 GDP的作用与局限 (一)作用 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实力。 经济分析的主要指标。 ( 1)综合国力的对比 A、美国国际政治学家富兰克尔和考尔( 60年代初)。 综合国力:人口、面积、钢消费量、 GNP和总军事实力。 SNA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B、德国物理学家威廉 富克斯( 1965年)。 综合国力:人口、钢、能源消费量。 C、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RS克莱因( 80年代初)。 综合国力:基本实体、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精神力量。 D、中国军事科学院的黄硕风( 1992年)。 综合国力:硬实力、软实力和协调系数。 ( 2)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经济增长:最终产品(国民财富、生产能力)的总量增加。 SNA 1001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短期GDPGDPGDP10 n nGDPGDP长期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二)局限性 很难反映一国一时期的福利总量和人民生活质量。 人民生活质量: 占有的最终产品量 、环境质量、闲暇时间、义务教育时间、道德水准、家务劳动时间等。 以 GDP衡量经济成就时,未考虑自然对人类生产的贡献和人类生产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影响可持续发展。 [例 ]A砍伐一棵 原始 森林中的树木( 100元),制作家具( 200元); B砍伐一棵 人工 培育森林中的树木( 100元),制作家具( 200元)。 核算记录 A、总产出: +200 中间消耗: 0 增加值: 200 B、总产出: +200 中间消耗: +100 增加值: 100 金融资产: –100 SNA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第四节 生产总量核算的应用分析 (一) GDP的作用 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实力。 ( 1) GDP越大  一国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越多; ( 2)综合国力的对比 A、美国国际政治学家富兰克尔和考尔( 60年代初)。 综合国力:人口、面积、钢消费量、 GNP和总军事实力。 B、德国物理学家威廉 富克斯( 1965年)。 综合国力:人口、钢、能源消费量。 C、美国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RS克莱因( 80年代初)。 综合国力:基本实体、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精神力量。 SNA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D、中国军事科学院的黄硕风( 1992年)。 综合国力:硬实力、软实力和协调系数。 计算经济增长率的主要指标。 ( 1)经济增长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国民财富、生产力或生产能力)的总量增加。 ( 2)公式 SNA 1:0 n nG D PG D P经济增长率长期A、基期应选择比较平稳的时期(避免高涨期与萧条期); B、不能明确反映产品种类的增长; 1:001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经济增长率短期GDPGDPGDP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C、无法比较全面反映最终产品的增长。 ( 3)不同指标的选择 A、实物量指标  直观、但缺乏综合性; B、价值量指标  综合性好、但应注意价格的同一; C、人均量指标 SNA 人口发展速度的倒数计算的经济增长率按  GDP0011NGDPNGDPGDPGDP人口数人口数基期人均报告期人均经济增长率 0101 1NNGDPGDP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例 ] 我国 GDP与人均 GDP及其增长速度(与上年对比)。 SNA 年份 GDP (亿元) 人均 GDP (元)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99214 .6 10965 12033 13582 15987 18321 21192 24952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8934 年份 GDP ( % ) 人均 GDP ( % )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11 .9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例 ] SNA 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 DP 的比重 年份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SNA 全部投入劳动投入资金投入G D P )()( 产出率资金资金投入资金投入  G D PG D P)( 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劳动投入  GDP)( 资金装备率资金投入劳动投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  GDP)1( 中间投入率总产出总产出  G D P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其中:劳动投入 =社会劳动者人数 劳动时间平均长度; 资金投入 =固定资产投入(机器设备、厂房等) +流动资金投入(原材料、燃料、库存等) 产业贡献率的分析( P66 ~ 68) 经济波动分析 ( 1)经济波动:经济总体循环往复地进行扩张与收缩的交替,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的现象。 经济波动分析  波动幅度、波动周期。 ( 2)测定原理 A、时间序列分析: GDP( Y) =T+S+C+I  加法模型 GDP( Y) =TSCI  乘法模型 T 长期趋势; S 季节变动; C 循环变动 ; I 不规则变动 SNA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B、离差法 SNA 循环波动与不规则变动 ICYYY时间代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xyxbxaxyxbnay2C、剩余法 加法模型  C =Y– T– S – I; 乘法模型  C=Y/TSI %%%  YYY%  n iYYbxay  ˆ: 拟合一条回归直线第一步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C、剩余法 SNA 制作分析表第五步 :baxaxbxaxyxbnay2增长的长期趋势GDPxbxaY  0 8 0 8ˆ)(: 检验统计检验第二步 tYYR ˆ: 计算残差第三步2)ˆ(: 2. nYYRES计算估计标准误第四步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作业 某企业全年总产出 860万元,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等物质消耗,各种服务投入成本 C固定资产折旧 C劳动报酬 V)总计 542万元,其中劳动报酬 68万元,固定资产折旧25万元。 增值税 52万元,购进 200元以下小型工具支出 5万元,所得税支出 83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本年度中间消耗并用生产法与分配法分别计算其增加值。 已知全年居民消费 2802亿元,公共消费 1256亿元,总投资 989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005亿元,库存增加 –16亿元,净出口 32亿元,其中出口 1125亿元,进口 1093亿元,总产出 8854亿元,固定资本消耗 598亿元,劳动报酬 2683亿元,生产税净额 602亿元。 要求: ( 1)计算 GDP;( 2)计算中间消耗;( 3)计算净营业盈余;( 4)编制 GDP帐户;( 5)编制货物与服务帐户。 SNA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何为国内生产总值。 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对生产总量核算而言,尚有些内容不尽如人意,你对此有何看法。 解 3: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 从生产的角度看,GDP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 GDP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相加之和。 从使用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消费与净出口。 SNA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本章重点 核算的基本问题;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收入再分配核算; 收入使用核算; 有关应用分析。 本章难点 实物社会转移的处理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的意义; 虚拟消费支出核算。 SNA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核算原则 一、基本问题 (一)概念 收入分配:收支活动。 收入使用  消费支出。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 有消费的记录必先有收入的记录” (二)收入分配的对象 理论 : V+M  NDP; 实践 : C1+V+M  GDP [例 ]某酒厂当期的生产情况如下 SNA 万元的酒产出:万元消耗万元设备 万元大米电力等原材料投入 922100 5012  cc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三)分配主体 初次分配 ( 1)定义:增加值在 生产领 域内 的直接分配。 ( 2)交换式交易 原始收入 ( 3)分配主体 =生产主体 再分配 ( 1)转移性交易 转移收入 ( 2)分配主体 生产主体 (四)收入分配核算的作用 要素分配格局:劳动报酬;利息;地租;利润。 主体分配格局:政府;企业 ; 住户。 SNA 生产帐户使用 来源中间消耗 50增加值 5 0总产出 1 00收入形成帐户使用 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