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投资核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借入第五章 投资核算 ( 2)以一种金融资产交换另一种金融资产: A向 B出售持有债券100万元以增加存款; SNA 金融帐户 ( A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净贷出 / 借入金融帐户 ( B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净贷出 / 借入金融帐户 (发行者)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净贷出 / 借入金融帐户 (购买者)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净贷出 / 借入( 3)以发生负债而创造新的金融资产: 某公司发行短期债券以增加存款 100万元; 存款 100 债券 100 存款 100 债券 100 存款 100 债券 100 存款 100 债券 100 第五章 投资核算 其他货币性交易 : 金融工具与非金融工具之间的交易。 交易双方均在自己的金融帐户上登录一次,在非金融帐户(生产帐户  资本帐户 )中记录一次。 [例 ]企业以现金向住户发放工资 100万元; SNA:交易收支流量 存量变动。 第一步:在非金融帐户上登录; SNA 收入形成帐户 (企业)使用 来源劳报 1 00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C1(  )净营业盈余总增加值C1(  )净增加值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住户)使用 来源财产收入原始总收入C1(  )原始净收入总营业盈余C1(  )净营业盈余劳报 100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第五章 投资核算 第二步:在金融帐户上登录金融性流量。 SNA 金融帐户 (企业)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 100 净贷出 / 借入金融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10 0 净贷出 / 借入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 住户 )使用 来源消费支出 10 0总储蓄C1(  )净储蓄可支配总收入C1(  )可支配净收入生产帐户 (企业)使用 来源中间消耗总增加值C1(  )净增加值总产出 1 0 0[例 ]住户以现金 100万元购买服务消费品。 第五章 投资核算 金融帐户的登录: SNA 金融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 100 净贷出 / 借入金融帐户 (企业)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10 0 净贷出 / 借入金融帐户 (金融机构)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货币黄金 10通货  10净贷出 / 借入对外金融帐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货币黄金  10通货 10净贷出 / 借入注意的问题:货币黄金与特别提款权的核算处理( P164)。 [例 ]从国外购入货币黄金 10亿元,美元支付; 对外金融帐户: P224 第五章 投资核算 [例 ]外币流入本国 5亿元。 SNA 金融帐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5 净贷出 / 借入对外金融帐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净贷出 / 借入通货 5(三)变动额的记录与资金流动方向 资产的净获得 =获得 处置 =资金流出 资金流入 =资金净流出 负债的净发生 =发生 清偿 =资金流入 资金流出 =资金净流入 流入的后果: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 资金筹集; 流出的后果: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 资金运用。 净获得 净发生 =资金净流出 资金净流入 =净贷出( +) /净借入(  ) =资本筹集额 非金融投资额。 第五章 投资核算 (四)帐户上的平衡关系 综合帐户:对每一流量(货币黄金与特别提款权除外) 资产的净获得 =负债的净发生  行平衡 [例 ]通货和存款 P160 资产的净获得 负债的净发生 国外 住户 政府 金机 非金 非金 金机 政府 住户 国外 25 167 48 354 26 19 505 42 54 25 + 595 = 620 = 566 + 54 资金的净流出 资金的净流入 25 ( 541+54) ( 541+25) 54 国外:流出 流入 =25 54= 29=净借入( )  负金融投资; 国内:流出 流入 =54 25=29=净贷出( +)  净金融投资。 SNA 第五章 投资核算 单个帐户:对每一部门均存在着 资产变化方 = 负债变化方  列平衡 [例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资产净获得 =负债净发生 +净贷出( +) /净借入( ) 188 = 277 + ( 89) 非金融投资额 +净贷出( +) /净借入( ) =资本筹集额 P147 73 + ( 89) = 16 资金来源: 277  通过负债筹集; 16  通过储蓄与资本转移筹集  共筹集 261。 资金占用: 188  增加金融资产占用; 73  增加非金融资产占用;  共占用 261。 SNA 第五章 投资核算 (五)金融帐户为何没有平衡项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非金融帐户(生产 资本帐户)的最终平衡项 净贷出( +) /净借入( ), 既能使非金融帐户左右保持平衡,又能使金融帐户左右保持平衡。 平衡项 : 总(净)增加值  总(净)营业盈余 /混合总(净)收入  原始总(净)收入  可支配总(净)收入  总(净)储蓄  净贷出( +) /净借入( )。 理解的关键 : 复式记帐方法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可能是同一方向的一增一减,亦可能是不同方向的同增同减。 交易发生形式 区分为实物交易、其他货币性交易和严格的金融交易。 SNA 第五章 投资核算 ( 1) 实物交易 :交易的两条流量均为非金融性的(实际资源的流动) “非金融帐户”,使非金融帐户左右保持平衡。 [例 ]假定经济生活中只有企业和住户两个部门,当期只发生以下三笔交易: A、住户以实物(消费品)方式获取工资 100万元; SNA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住户)使用 来源财产收入原始总收入C1(  )原始净收入总营业盈余C1(  )净营业盈余劳报 100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住户)使用 来源消费支出 100总储蓄C1(  )净储蓄可支配总收入C1(  )可支配净收入将以上帐户拼装为一体得 第五章 投资核算 A、住户以实物(消费品)方式获取工资 100万元; SNA 金融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100  100 净贷出 / 借入使用 来源财产收入原始总收入C1(  )原始净收入总营业盈余C1(  )净营业盈余劳报 10 0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使用 来源消费支出 1 00总储蓄C1(  )净储蓄可支配总收入C1(  )可支配净收入非金融帐户 (住户)使用 来源消费支出 100劳动报酬 100结论:实物交易必定会使非金融帐户左右保持平衡。 第五章 投资核算 ( 2) 严格的金融交易 : 两条流量均为金融性的  均计入金融帐户,使金融帐户左右保持平衡。 B、住户以现金存款 1000万元; SNA 金融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通货  100 0存款 1 00 0净贷出 / 借入( 3) 货币交易 : 一条流量是非 金融性的 非金融帐户 ;另一流 量是金融性  金融帐户  导致非金融帐户与金融帐户均不平衡,但不平衡的差额是相同的。 C、住户以存款买房 900万元。 资本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资本形成 90 0C1(  )土地等净购买净贷出 / 净借入总储蓄C1(  )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金融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存款  900 净贷出 / 借入 900 900 第五章 投资核算 A、住户以实物(消费品)方式获取工资 100万元; B、住户以现金存款 1000万元; C、住户以存款买房 900万元。 SNA 金融帐户 (住户)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存款 1 000  900通货  10 00净贷出 / 借入  90 0非金融帐户 (住户)使用 来源消费支出 100资本形成 900净贷出 / 净借入  900劳动报酬 100非金融帐户 :住户部门当期收入 100万元,各类支出需 1000万元,资金缺口 900万元; 金融帐户 :减少存款筹集资金 900万元。 第五章 投资核算 (六)资本帐户、金融帐户与存量帐户的关系 设置以上帐户的目的: 存量帐户:记录期初期末时点的资产负债价值量 P206~207; 资本帐户:记录当期通过 经济交易 导致的非金融资产增加量; 金融帐户:记录当期通过 经济交易 导致的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变动量。 关系 期初存量 +当期的积累量(通过经济交易与非经济交易) =期末存量 [例 ]金融资产( P20 207表 6— 6—11)。 21400+2601( 1630+971) =24001 结论:资本帐户、金融帐户的流量变化是导致期初存量变化的原因,但只是部分原因( 1630)。 SNA 第五章 投资核算 第四节 投资核算的应用分析 一、投资规模分析 投资规模的绝对水平分析 资本形成总额; 投资规模的相对水平分析 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占最终使用的比重。 SNA 第五章 投资核算 SNA 1978 年以来我国 G DP 及其使用 单位:亿元、 % 年份 GDP 消费 资本形成 净出口 资本形成率 消费率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20 2020 2020    第五章 投资核算 二、固定资本形成与库存增加的构成分析 固定资本形成过多,库存增加较少 原材料短缺、设备闲置 存货增加过多,固定资本形成较少 库存积压。 SNA 我国固定资本形成与存货增加的比重 年份 规模(亿元) 比重( % )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增加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增加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20 2020 2020 1073. 9 1322. 4 26 72. 0 4827. 8 20885 .0 33844 .4 77304 .8 10522 1919. 2 4585. 1 3341. 5 6196. 1 第五章 投资核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