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控制权冲突的表现及后果--基于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和市场业绩的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 Grow *** *** * *** *** *** (注: ***为 1%显著性水平, **为 5%显著性水平,表格 左 下角为 pearson相关系数, 右 上角为 spearman相关系数) 表 3 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 模型 1 ( 因变量: Acc) 模型 2 ( 因变量: Ret) 模型 21 模型 22 截距项 *** Grou1 *** *** Grou2 *** ** G1Acc *** G2Acc *** Roa *** *** *** Lev *** *** * Grow *** *** *** Size *** 调整 R2 F值 *** *** *** (注: ***为 1%显著性水平, **为 5%显著性水平) 表 4 Grou1\Grou2 分年度对 RET 的回归系数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Grou1 ** * * Grou2 * (注: **为 5%显著性水平, *为 10%显著性水平) 我们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对制造业进行了单独回归,属于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有 540 家(共 2700 个样本公司年数据),回归结果无差异。 其次,自 2020 年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评级,本文利用深交所的评级结果代替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回归( 评级结果从不合格到优秀,分别赋值 0、 3),结果没有 明显改变。 最后,用上市公司的托宾 Q 值替代市场业绩进行回归, 同样 未 发现相反结论。 上述检验表明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是稳健的。 五、 结论 本文基于 上市公司委托人控制权和代理人控制权冲突的框架下,考察具有不同委托代理层级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呈现出来的差异,并对他们的市场业绩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虽然会计信息是国企管理者的薪酬决定性因素,但在委托人控制权足够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 缺乏 对会计应计进行操控 的能力 ,因此,国有上市公司的会计应计质量显著好于其他上市公 司。 并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委托代理层级最低的国家股控股上市公司,其会计应计质量相应更好。 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可从委托人控制权成功压制代理人控制权的角度予以解释,在委托人控制权主导的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者往往由于严格的制度约束,无法实施会计应计操控行为。 但委托人控制权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是, 由于 代理人控制权被压制而造成的 代理人 激励不足 ,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虽然 单从会计指标上看,20202020 期间国家股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关键会计指标( ROA、 ROE、利润总额、费用率 等 )均明显优于其他企业(限于篇幅, 本文未列示相关图表),但由于国家股控股上市公司相应地比其 他企业具有特定资源上的优势(如融资优势、地租优势等),因此,我们 从国家股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市场业绩)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委托人控制权居主导地位的国家股控股上市公司中,其市场业绩并不优于其他上市公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参与者的歧视, 表现出 相对于其他企业更低的市场回报。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中会计应计质量仍然未有效地融入证券的定价过程,这一现象在国有上市公司及其他上市公司中表现的均 非常明显。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变 革中的“权”与“利”问题, 既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体系能否在一个稳定、公平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每一次微小变化, 均 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权”与“利”,并 会产生与 之 相关联的经济后果,本文仅针对其 众多 经济后果中的微观视角 —— 会计信息质量和市场业绩 , 进行了 初步 研究,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所带来的其他重大影响及其与变革中一些深层理论问题的相互关联,则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不可回避的 基础 性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薄仙慧、吴联生 .:盈余管理视角,经济研究,2:8191 [2] 华生 等 . 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经济研究, 3: 1115 [3] 黄梅、夏新平. .南开管理评论, 12:136143 [4]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 . 基于我国2020 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 .管理世界, 1:121134 [5] 刘大志 .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 8591 [6] 吕长江、赵宇恒 . 究 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 .管理世界, 11:99109 [7] 平新乔、范瑛、郝朝艳 . .经济研究, 11: 4253 [8] 申慧慧、黄张凯和吴联生 .2020,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 .会计研究, 8: 4048 [9] 孙铮、李增泉、王景斌 .、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界, 10: 100107 [10] 王化成、佟岩 . 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 .会计研究, 2: 6674 [11] 吴联生、王亚平 . 证据 :一个综述 .经济研究, 8: 143152 [12] 夏纪军、张晏 . 兼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 3: 8798 [13]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 .、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 .经济研究, 8: 110122 [14] 辛清泉、谭伟强 .、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 .经济研究, 11:6881 [15] 严若森 . .改革, 5: 96101 [16] 张军、王祺 .2020. 权威、企业绩效与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 5: 106116 [17] 张 维迎 .: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 .经济研究, 4: 1020 [18] 朱茶芬、李志文 . .会计研究, 5: 3845 [19] , and .2020. The Multitask Theory of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6, No. 2: 353357 [20] Dechow,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8):193225 [21] Ding Y., H. Zhang, J. Zhang. 2020. Private vs State Ownership and Earning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Corporate Governance, 15(2):223238 [22] Francis, LaFond , Olsson amp。 . 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9 :295–327 公司增长有效性的判断与测度 * —— 基于公司增长对价值增值的非线性影响 刘 婷 (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 摘要 】 本文研究了公司增长与价值增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公司增长有效性理论。 通过对20202020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证明公司增长与价值增值 之间存在显著“倒 U 型”关系。 根据公司增长有效性分组,发现高速增长引发价值毁损的公司超过四成。 本文还发现投资机会能够提高价值对增长的敏感性,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在甄别公司增长有效性上判断力增强。 建议公司对产业扩张速度实施有效管理,借有效增长模式实现公司价值的持续提升。 【 关键词 】 公司增长;公司价值;非线性;有效性 Judgment and Measurem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Firm’s Growth: Based on the Nonlinear Effect from Firm’s Growth on Value Creation Ting Liu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onlinear effect from firm’s growth and value creation, based on which it constructs ―Theory of Firm’s Growth Effectiveness‖. It selects listed panies on Chinese stock market in a period of 20202020 as samples. With empirical study and group analysis, it proves there is ―Inverted U‖ styl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growth and value creation, and the damages on firm’s value caused by highspeed growth spread to over 40 percent of total samples. Additionally,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strengthen the sensitivity of firm’s value on growth, and the judgment by capital marke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firm’s growth is improved due to the reform on split share structure. Accordingly, it suggests that panies should take effective control on the speed of business expansion in order to enhancing value sustainably. 【 Key Words】 Firm’s growth。 firm’s value。 nonlinearity。 effectiveness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1BGL022);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 “ 高层次人才资助计 划 ” 项目( PHR20200512)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10YJC790374)。 一、引言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必须保持旺盛的发展能力。 许多公司盲目追求增长的速度,甚至直接把“实现销售收入增长最大化”作为公司战略的替代目标,然而,规模扩张对资金需求的几何级数增长很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甚至会造成公司“猝死”。 李荣融在 2020天津达沃斯论坛说:“ 20202020 年年底,中国每年倒 闭的国有企业有近 5000 家,其中包括中央企业。 ” 2020 民建中央专题调研报告表示, 2020 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 ,企业过分追求增长的高速度、跨越性是短寿的主要原因。 相比而言,目前欧洲和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 年,美国企业 年,德国 500 家优秀中小企业中有 1/4 的企业寿命超过 100年。 笔者统计表明, 20202020 年,中国 高速增长引发价值毁损的 上市公司占 43%,“如何实现公司可持续增长”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公司增长与价值增值之间的关系,提出衡量公司增长有 效性的判断标准,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测度,旨在为管理层适时调整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Baker( 1993) [1]和 Young and O’ Byrne( 2020) [2]认为企业当前的成长性与企业的价值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 然而, Jensen( 1986) [3] 指出,持有大量自由现金流的经理偏好“帝国大厦”,而这种行为恰恰损害了股东价值。 Shin and Stulz( 2020) [4]研究发现,合理的增长率是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增长率,从而会使企业保持持久的增长性;而超过合理增长率的增长不但不会 增加企业价值,反而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Ramezani( 2020) [5]发现增长的巨大波动是经营风险的标志,经理为了追求增长不再致力于经济增加值的创造。 盈利性与企业增长、超常报酬与企业增长、经济增加值和企业增长之间都呈“倒 U 型”关系,增长适中时报酬率和股东价值增值最大。 Higgins( 1977) [6]提出了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 Rappaport ( 1980) [7]认为可持续增长应与持续的价值创造是一致的,持续增长应该带来股东价值的持续增加,而企业中,高速增长不仅没有增加价值,反而在减损股东价值,说明增长 已经超过了可承受的程度。 Olson amp。 Pagano( 2020) [8]运用可持续增长与价值最大化原则之间的关联研究银行兼并,发现当兼并引导企业走向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时,股东才会获得财富。 汤谷良和游尤( 2020) [9]指出,企业价值增长建立在规模增长、盈利、风险的三维动态平衡之上。 销售增长作为价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一定增长速度内,价值随销售增长速度的提高而增长;而当该速度超过。国有企业控制权冲突的表现及后果--基于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和市场业绩的研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