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小环境的植物配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仿古建筑小品;规则式的建筑布局就应配合规则式或混合式的园林形式。 在设计中,不能盲目搬抄公园中的山水楼台,而减少了仅有的绿地面积,使绿化功能失调,也不能为了片面的绿化效果而密植树木,盲目配植。 应充分利用绿化来美化建筑立面,弥补建筑及其空间的不足,使绿地同建筑相协调。 (二)体现校园活动的特点  中国传统园林的点景手法是创造校园意境常用的手法,通常通过题咏、匾额、石刻等反映出来。 校园中的置石、花架、亭台等都可用形象化、诗意浓的题咏来点出主题。 另外,还可根据学校的性质、教学宗旨、培养目标等,在校园中设置一些点题点景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设置要与学校的大环境和设置的具体环境相适应。 如在中学校园,可以一位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古今人物雕塑为主题或寓意积极向上的小品,激励师生共同努力,报效国家;卫生中专学校校园则以救死扶伤为题材,来显示师生们为祖国医务事业献身的决心等。 艺术品或纪念物会使整个校园情景交融,它不仅使每个校园各具特色,还有助于教学潜能的发挥。  校园中多有分区,只是划分的角度有所差别,每一区由于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容易构成独有的形象特征,以强化人的感性认识。 以植物名称来点出某一区域的特征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如武汉大学四个学生宿舍区就以种植植物命名为:“枫园”、“樱园”、“梅园”和“桂园”,充分表现了校园绿化的个性。  校园绿地的设计受制于园内各种建筑,同时具辅助教学任务完成的功能,如宿舍附近的绿化,需要提供一个安静、相对封闭的环境,利于师生的安静休息;教室、图书馆周围的绿地需开阔舒展,为师生长时间的阅读提供一个调节视力、消除疲劳的绿化开阔视野。 或封闭、或开阔,或规则式、或混合式,要根据建筑的不同功用而考虑相应的形式,形成不同的特点。 三、校园植物的规划 (一)要根据各校具体环境进行绿化规划  高校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城区区域,充分利用地势、水面等,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 处于闹市中心的校园一般发展空间有限,绿化应着眼于增绿方面,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围墙、配建花架等,以搞垂直绿化为主,如种植爬山虎、紫藤等植物,给建筑物披上绿色的外衣,再配植一些花草,占缀校园。 发展空间较大的校园,宜以常绿植物为骨干,广植乔木,配植草坪等,使校园广阔的空间,显得充实丰满。 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如利用原有水面(对于水系严重污染和换水较困难的地区,不宜搞人工湖、人工河等),在其四周植柳树等植物,配建凉亭、座椅等,是学生晨读、休息的好场所。 (二)校园植物的配置  校园绿地,是以植物为主体的设计,是用乔木、灌木、草本组成的植物环境。 植物本身不同的树姿表现了不同的美感、不同的风格,如假槟榔、蒲葵、大王椰子等棕榈科植物表现一派柔媚的热带亚热带风光;柳、竹、玉兰、紫薇等植物呈现一片清新的江南气息;木棉、龙柏、马尾松、梧桐等植物又有一种伟岸的气势 …… 表现的风格不同,所选用的植物也不同。  植物配置得体,能使校园成为风景园林。 如校园地广,可多植果木松篁;地隘,只宜花草药苗。 同时又要照顾到周围环境,特别是建筑物,使之互相协调、自然。 特别重要的是,要根据草木花卉的习性、形态、花色等特点,巧妙布置。 而有些高校在紧临建筑物前后左右种植几排茂密的乔木和灌木,致使室内采光、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也有不少高校的成片绿地上,挤满了各种空动空间,而且高大的乔木和繁茂的灌木还阻拦了人们的视线,缩小了视觉空间,同时又遮挡校舍建筑,即使很美的建筑也难以展露风姿,无法表现校园景观。 因地制宜栽种不同高度的植物,配合建筑物布局恰当地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使它们分别起到遮挡、隐蔽、庇荫、分隔、观赏、衬托、点缀等不同的作用,就可以组成各种功能的空间和校园景观。  校园植物的选用,除考虑实际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竖向效果。 乔木、灌木、草本的上、中、下层次要丰富;阴、阳性植物配置要合理。 如紫薇、夹竹桃、变叶木、海桐、月季、苏铁等阳性植物须置于阳光充足处,马樱丹、万年青、茶花、红背桂、南天竺、杜鹃、散尾葵等中性或阴性的植物,可置于半阴或较阴的环境中。  为减少灰尘的污染,校内裸露地面,都应铺上草皮或地被植物,常用品种有大叶油草、铺地木兰、红花酢浆草等,在比较阴的地方,还可选用蟛蜞菊、沿阶草、花叶荨麻、一叶兰等植物。 第六节 小环境植物景观配置  在园林绿化中,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叶色、树形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了;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形形色色,有的种类在一年中仅有一次特别有效果,或者开花期,或者在结果期。 如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覆盖,给人很强烈的印象,但在其余时间它就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了。 银杏仅在秋季呈杏黄色叶子时显得十分漂亮。  而有的种类一年中产生多次华丽的效果,七叶树的春花和秋季黄色树冠均富有观赏性,忍冬夏初具有大量黄白色花,秋季有橙红色果;还有实际上具有常年开花效果的云杉、桧柏等常绿针叶树。 因此,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我们研究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艺术团”。 一、植物景观配置原则  在着手配置植物时,总体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俗称色叶木),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叶枫,秋季变红的红叶槭,黄叶银杏,红叶柿子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 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 就是绿叶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深绿色柳树、草坪、浅绿色法桐、深绿色梨樟、淡绿色雪松、云杉等。 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二)注意层次  分层配置,彩色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丰富。 如 1米高的黄杨树、 3米高的红叶李、5米高的圆柏、 10米高的枫树,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绿、红、黄多层树丛。 (三)不同花期植物配置  春季白玉兰、珍珠梅、迎春花、樱花;夏季紫薇、合欢、广玉兰;秋季大理菊、月季、一串红及变叶木;冬季常绿针叶林,各季植物配置得当,可显出四季花开不绝。 这里每一组合要有主有次,这样效果丰满而不杂乱。 若杜鹃、合欢、紫薇、金丝桃、红叶李、鸡爪槭配置在一起,观赏期可延长半年。 石榴、紫薇、夹竹桃配置,观赏期长达 5个月。 梅花花期短,盛花期仅两周,若配植一串红、菊花,就可改变景观。 (四)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  木本绣球前可植美人蕉;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偃柏植物,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  园林植物配置应当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速度等方面协调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每种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 设计每种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地面、草坪、水池、地表及各组合之间的关系。 由于在实际现场,上述因素以不同方式结合在一起,不可能很理想地绘成一个现存的方案。 固然决定组合时首先取决于具体立地条件,其次取决于设计者的审美观。 当然,在决定艺术效果差异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加入某种主观成分。 二、配植举例 (一)自然配植组合  介绍一些比较成功的观赏植物配置组合。 小檗和芍药  这个组合由矮生的小檗灌木和高度相近的芍药组成。 呈淡绿色的小檗和暗绿色的三裂叶芍药形成一个很协调的色调,这个组合总花期近两个月。 夏季可欣赏芍药的美丽叶色,秋季欣赏小檗的红叶红果。 本组合适于开阔的露地花坛选用。 芍药和绣线菊  该组合由高度 ~ ,由开花美丽和叶色美丽的植物成功地相结合,很富有观赏性。 总花期一个半月。 秋季它们的叶子均染上紫红色,诱人可爱。 本组合适于作复杂结构中低层植物群落。 槭林、木旬 子和小檗  该组合中 木旬 子高 2米,小檗高 1米,环绕高达 4米的槭树栽植,形成三层观赏结构,欣赏灌木叶色和树冠形状。 这个组合长期保持稳定。 槭林和木旬 子深绿色叶子同小檗淡绿色叶子形成美丽的对照,总花期近一个月。 槭林秋季翅果红色,秋叶黄色,木旬 子果实秋季变成深紫色,直到落叶前仍垂挂在上面。 小檗秋果红色,直到霜降仍装饰着灌木。 (二)树丛的主题配植  树丛是公园植物布局中的上层小品装饰,常作为桥、亭、台、榭等建筑小品的陪衬物,或独设于草坪、广场、水域之旁。 组成树丛的树木数量不在于多,一般三五株,最多七八株。 种类宜少,一般三五种,既要体现群体美,又要突出某一种树的个体美。 在特殊环境下,也可栽同一类树种。  树丛的构图与立意,可随设计者的思路或游人的心意而为之。 不同的树丛在营造结构上也各具特点,下面选述几种。  青一色树丛:这种树丛选用青一色的常绿树。 如在烈士碑塔的后面,栽一丛挺拔端庄的松柏树,中高边低,构成丰满的苍绿半圆背景,以示其丰功伟绩和不朽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 红一色树丛:选用金秋红叶的红枫、红槭及常年红叶的红叶桃、日本红叶鸡爪槭、李氏红叶树等,丛植于朝霞或晚霞观景台畔,使红霞与红叶相互辉映,美不胜收。 将单一的火炬树丛植于白色盆坛中,因该树的红色花序和红花直立枝头,宛若火炬,入秋后叶色深红,如置于运动场入口处,好似奥运会上的火炬,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  绵情树丛:以垂柳为树丛主体,设置于近水台榭之畔,并配以柔枝花卉如迎春花、黄素馨、金钟花等花丛。 随风飘舞、婀娜多姿,体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意,作为青年男女春游景点,达到触景生情,步入情投意合境地。  红娘树丛:可就原有树丛,加以人工靠接,使邻近交叉树枝结成“连理枝”,并配以藤本植物,构成“藤缠树”的景象,以启发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并挂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醒目字牌,起到“红娘”牵线的作用。  鲜花树丛:以大红大紫的各种花树,如木棉、木芙蓉、扶桑、紫薇、山茶花等组成树丛,并在丛外配植月季花,构成美丽而热烈的群体,为新婚夫妇提供游乐场所。  垂枝树丛:用垂柳、垂槐、垂榕、垂枝杉、垂枝红叶鸡爪槭等组成垂枝树丛,使枝条头朝黄土背朝天,以反常的姿态显其奇异,引起好奇的儿童连问几个“为什么”。  龙舞树丛:用龙爪柳、龙爪槐、龙爪枣、龙游梅、龙桑等组成树丛。 大枝弓弯如龙身,小枝扭曲如龙爪,好像群龙腾空飞摆,天真活泼的儿童尤其喜爱。 大人们则联想起北京的“九龙壁”。  飞来枝树丛:桃李树丛中,在桃树上高接李枝,李树上高接桃枝。 更可在绿叶的李树上高接紫红叶的李枝,或在绿叶桃上高接红叶桃枝,成为“飞来枝”。 用以启迪青年人的思路,不作大自然的奴仆,争当大自然的主人。  岁寒三友树丛:将松、竹、梅共植一丛,象征团结、和谐。 松者,端庄苍绿,拒寒风而不屈;修竹,虚心亮节,直指蓝天而不妖;梅者,铁骨铮铮不畏春寒。 为世人的楷模,文人雅士的清高偶像。  大吉大利树丛:用元宝槭、金钱松、南洋森、红叶鸡爪槭、李氏红叶树等象征大吉大利的树种组成树,为经商者预卜好运。 (三)植物本身造景  植物作为造园的主体因素,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充分满足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各类植物的生态性及观赏性。 在利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偶尔地违背传统栽植、管理的方法,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紫藤 —— 变藤本为小灌木 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豆科,藤本。 4~ 5月间开蓝紫色花,花密集而略有香气。 通常植于湖边池岸、假山边或廊架,作爬蔓或垂直绿化用。 但经年年修剪,使其呈灌木状,别具风采;基干虬曲,苍古有力,富有动势。 逢花之季,繁英婉垂,可植于建筑物门庭两侧花坛或园门入口两侧,整形水池周边或马路分车带花坛内,欣赏其个体美,亦可丛植或群植于草坪内,欣赏其群体美。 龙爪槐 —— 天然的藤架  龙爪槐( Sophora japonica ),豆科。 枝条屈曲下垂,呈蟠龙状,如伞如盖。 通常,龙爪槐在园林中多对植或列植,构成天然的绿色长廊。 方法:将国槐高嫁接(高度 ),在枝条萌发后保留 3~ 5个生长健壮枝条,略作牵引盘扎,则不几年将会形成一个天然的藤架(注意:每年应修剪疏枝,保持内部通透性良好,以减少介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五色草 —— 由 “ 立体 ” 到 “ 平面 ”  五色草( 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苋科。 一般有紫红及草绿两种颜色,是制作植物雕塑的极佳材料。 扦插繁殖,极易成活,生产量大,管理粗放,耐修剪,萌芽力强,高度容易控制,在庭园或公园绿地等便于近赏的局部小空间,可直接用五色草在地面上扦插形成不同的平面图案,亦可结合一二年生花卉或多年生宿根花卉,形成色彩上的搭配,构成各种图案小景,在缀花草地、模纹花坛、花境中可广泛应用。 雪松 —— 由单顶到多顶  雪松( Cedrus deodara),松科。 树冠呈塔形,姿态雄伟端庄,苍翠挺拔。 通常作为孤植树,或丛植、片植,观赏效果均极佳。 但因自然灾害(如风折、雪压或冻害等)或人为损坏,致使顶部死亡或折断,我们传统的处理方式为:将顶部一个较大的侧枝用支撑物慢慢竖起,充当顶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