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乡村休闲旅游农庄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并延长了产业链,特色化和品牌化的农副产品为农民长效增收提 供有 7 力的支撑。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将提供大量的技能培训和工作机会,使传统农民向个体经营和产业工人转变,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第三章 项目选址分析 项目位置 xxx县地处 xxx 北部,东接湄潭、瓮安县,南邻息烽、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界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 位于东经 106176。 17′ 22″至 107176。 25′ 25″,北纬 27176。 13′ 15″至 28176。 03′ 03″之间。 全县东西长 公里,南北宽 公里,土地总面积 平方公里。 休闲 铁路、 210 国道、 326 国道和贵 遵、崇遵高等级公路横贯东西南北,拥有公路里程 2524 公里,航运 136 公里。 从县城起,经各干线公路,东至三渡镇与湄潭县分界,西至泮水镇与金沙县接壤,南至乌江镇与息烽县毗邻,至尚嵇镇楠木渡与开阳县隔河相望,北至山盆镇与桐梓县分界。 县城南白镇 (已纳入市区规划管理)与历史文化名城 xxx市区相距 18公里, 与 xxx机场相距 58 公里, 南至省会贵阳市区 130 公里,北距重庆市区 260公里。 “回归自然、乡村休闲” 旅游农庄 项目位于 xxx 县 xxx,离县城 8公里,距离 XX、 XX 工业园区 5 公里,离 XX铝厂 28公里,具有优越的交通 地理优势。 8 人文优势 xxx 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 xxx 属巴蜀等邦邻地;战国时为夜郎属国;秦汉时置郡。 唐贞观十三年( 639)置播州, 曾称“罗蒙”,宋更名播川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更名为 xxx 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 xxx 一名即始于此。 清雍正五年( 1727), xxx 及其属县划入贵州,改置 xxx 府。 到了民国中期, xxx 设专员公署,解放后改为xxx地区行政公署。 1997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撤销 xxx地区,设立地级 xxx市。 20 世纪 50年代以前, xxx还仅为面积 2 平方公里,人口不足 5 万的小城镇。 经过 短短五十年的发展, xxx 已一跃成为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人口达到 120万人, xxx 文化名人代出:“汉有三贤”(尹珍、舍人、盛览),宋有“二冉”(冉 琎 、 冉璞),清有“三儒”(郑珍、莫友艺、黎庶昌),现代有“乡土文学” 的代表蹇先艾、寿生,当代有新的时期黔北作家群等, 项目 的实施 可以为本地及附近消费群体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 xxx 县 良好的人文环境也为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最好的支撑。 旅游环境 xxx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开发价值,有红军抢渡乌江遗址、苟坝三人军事小组会议会址、刀靶大捷遗址等红色 旅游区 ,有“ 中华 文化第一村” 沙滩 文化旅游区、百年古刹瓦厂寺、熙莱还有枫香温泉、龙岩洞、三渡云门囤、偏岩河风光、洪关孙家大林等风景名胜区,各 景区 独具特色,交相辉映,展现了黔北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形势下, 县委政府十分 重视旅游产业的 9 发展,通过多项政策着力挖掘区域内旅游资源,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 出台了“ xxx 县 旅游发展总体思路” ,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 游产业发展全局,强力实施休闲主题的旅游开发工程,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精品,强力开展宣传促销,持续推进区域合作,加快旅游业发展。 随着社会劳动率的不断提高和城镇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闲暇时间愈来愈多,外出旅游的客观需求愈来愈强烈,形成了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 交通环境 xxx交通设施便利,新舟机场现已通航, 杭瑞高速、黔渝快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已全面展开, xxx 县境内南楠公路、工业大道的完工,千里乌江的通航, 将极大改善 xxx县交通格局,加速 xxx 县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 业等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和仓储物流业的形成,使 xxx 县完全实现了与贵阳、重庆的无缝对接,一个综合化快速化的xxx 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自然环境 xxx县地貌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与沟谷盆地等自然组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西北高而东南低,最低点位于山盆镇落炉,海拔为 489 米,最高点位于山盆镇的仙人山,海拔为 1849 米。 按形态划分,在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 1000 米,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 900~1300 米。 10 消费习惯 xxx市 作为中国知 名的休闲旅游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它是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而 xxx 县 乡村旅游资源异常丰厚,具有进行资源整合、整体打造、系统开发、持续运作的优势和条件。 乡村环境、田野体验、高尚休闲将成为都市新贵人群最喜爱的生活消费方式。 选址分析 本项目拟建地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各项基本条件。 项目规划片区毗邻 南楠大道 ,从地理位置、资源和环境条件方面与“ 回归自然、乡村休闲 ”项目崇尚自然、追求纯粹天然的田园生活的建设理念不谋而合。 并且项目拟建区位于 xxx 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 之处,有利于形成游客规模聚积。 据统计,每年通过这条线路的游客达 50 万人次以上,本项目会借助这一优势迅速扩大影响,并通过 xxx 向全国乃至海外目标市场辐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