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金融理论与动态金融联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 T1,方程无解。 此时,即便边际收益能覆盖边际成本,银行因总收益无法弥补固定成本而不会进入农村市场,正式金融机构难以向下适应。 正式金融市场在协调不同农户间的预期、匹配多样性的农户信贷需求方面、协调正式市场资金供给与农户信贷需求方面陷入僵局并导致“市场失灵”;它也无法修正农户的错误预期、无助于动态最优化目标的实现。 金融排斥现象出现了。 五、垂直联结与农村银行化 • 1. 农村金融化的框架 • “农村工业化理论”,也需农村金融化的理论构念。 • 农村金融化定义为农村经济的金融化,它包括金融组织的建立、金融市场的形成、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游戏规则的制定、金融文化的培育、普惠金融、民间金融合法化等内容,也包括对那些向遭遇金融排斥的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类民间组织的充分利用。 • 农村金融化表现为金融服务的扩展,涵盖的领域包括保险、信贷与资本市场等。 金融农村服务扩展包括深度、广度和宽度三维目标:单笔贷款和贷款总量增加、被排斥的农户获得贷款和贷款入户率的提高;包括产品多样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初期,银行化( rural Bankarization)是金融化的主要内容。 2. 农村银行化的模式选择 • 1)民间中介向上发展成为正式部门。 西方国家 1 19世纪商人银行和职业放贷者向现代商业银行的演变可归入此模式。 中国浙江的(台州)路桥城市信用社的产生亦可视为此模式。 • 2)正式机构通过设立某个部门专司农村信贷业务,利用传统信用资源灵活设计金融产品。 印尼人民银行的乡村信贷部是典型案例。 • 3)创建新的微型金融机构。 传统农业国家没有发达的乡村中介,民间信用组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成熟的现代金融体系。 为实现农村金融化,可创建新型微型金融机构,比如孟加拉的格兰珉银行。 • 4)如正式部门和民间中介均较发达家,可通过金融联结来促进农村银行化。 迄今为止,在各种内生化的农村银行化模式中,垂直联结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 Erhard. W. Kropp and B. S. Suran, 2020)。 • 管理成本限制了银行向农村的组织扩展,但它可通过相应的商业模式来扩展业务。 代理便是可行模式。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 工商企业摸索大量商业模式如分包、代理、特许权等。 通过缔结长期契约,以代理等方式拓展业务,节省信息与运营成本,还因为利用对方的销售渠道、关系专用型资产等而节省大量固定成本。 代理是一种销售方式,也是部分流程(如咨询、售后服务、顾客关系等)的外部化。 • 金融是集中度较高的产业,正式机构集中于经济中心。 规模经济的缺乏使银行难以覆盖到农村。 但是,它可鉴戒代理等商业模式的来扩展农村市场。 垂直联结便是这种模式。 六、垂直联结与农村银行化:数学模型 • 1垂直联结的分类 • 与信息联结比较,信贷联结模式是主要的;在信贷联结中,直接联结又是主要的( Pagura and Kirsten, 1997)。 与直接联结比较,间接联结有明显局限:它主要适于那些农户同质性强、流动性弱、农业商业化程度低、放贷者力量强的传统社会。 间接联结以放贷者为中介,放贷者既非正式注册的法人单位,也没有规范的财务记录,其商业性借款受到严格限制。 相反,大部分国家支持有组织的民间中介,并偏好直接联结。 ‘ •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在美国和日本,农贷机构的基层组织通过生产信贷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协等中介向农户提供贷款;台湾和韩国农村金融机构也主要是通过农业协会等中介的转贷向农户传递贷款(王曙光, 2020)。 垂直联结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实践,在于它与水平竞争较而言的优势。 • 如银行满足最低收益条件而决定进入农村信贷市场,它也需要在水平竞争与垂直联结之间做出选择。 首先建立水平竞争的数学模型。 • 为简化分析,作出如下基本假设。 • ① 农户信贷需求存在重叠,农户受到乡村中介的信贷配给。 • ②两个部门:银行与乡村中介。 • ③一个市场碎片只有一个乡村中介 • ④市场结构为产量主导型的双寡头;乡村中介是主导者,银行是追随者。 • 前三个假设可以被认为是农村信贷市场的特征化事实,其理由不言自明。 • 第四个假设的理由如下。 在农村,民间融资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正式金融(何广文, 1999),乡村中介的垄断是显然的。 银行凭借资金规模优势而成为寡头,但它对农村市场的控制力低于乡村中介。 之所以选择产量而不是价格领导模型,其原因是: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农户大都是风险厌恶者,影响其效用的经济指标不是相对变量而是绝对数量( A .恰亚诺夫, 1996)。 农户收入水平较低,信贷资金需求弹性小,资金可获得性远比资金价格重要得多。 • 设乡村中介(下标 1表示)先做出决策,选择贷款数量。 给定,正式部门(下标 2表示)选择贷款数量。 价格与银行的利润在第 2期实现。 假设农户的信贷需求函数是线性的,反需求函数是。 1Q)( 1)()( 21 baQi 3 .垂直联结的数学模型 • 乡村中介与银行的成本函数分别是: )( 2)( 1111 QCQC 营业成本资金成本信息成本资本)关系专用型投资(社会)( 3)(222222QC  • 1) 现有模型的缺点 • 它们未能真实刻画农村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 从农户利润最大化行为出发推导垂直联结对贷款数量与贷款利率的影响,这种处理不是对农户行为偏好的真实反映:生活贫困的农户并非是收入最大化者(詹姆斯 ,C,斯科特,中译本, 2020) [1]。 • 农户贷款含生产性与消费性两部分,后者比例还非常高。 即便是理性经济人,因核算能力有限和收入水平低下等因素, • 农户对经济信号的敏感性不能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提并论。 • 最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场上,农户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是故,农村信贷市场均衡时的贷款数量与利率,不能从农户的最大化行为方程推导而来;相反,它应该在求解金融中介的最大化方程得到。 • [1]俄罗斯经济学索科洛夫斯基指出:“支配小农经济的规律完全不同于大经济, …… 农民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于大土地所有者。 对于后者来说,生产利润是首要的,而对于农民来说,它仅具有次要的意义。 ”转引自 司徒卢威, 《 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评述 》 ,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 139页。 • 其次,现有模型的严谨性、逻辑性和信息丰富性等方面的缺陷不容忽视。 只有满足一定条件,垂直联结才会增加贷款数量和降低利率;这一点现有模型没有体现。 垂直联结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应与新增贷款有关,现有研究却认为它们是独立决定的变量。 关系型专用资产、管理与拓荒成本等会显著影响垂直联结的效果,它们也未考虑。 • 命题 1:如银行开展农贷业务的信息成本、营业成本、关系专用型资产与资金成本之和大于沉没成本,垂直联结能增加农户的信贷总量、降低利率。 • 农村市场的管理成本、拓荒成本、关系型专用资产、正式市场的资金成本均大于零,农村市场的沉没成本微不足道。 ( 12)式的分子大于零,这个条件基本成立。 事前概念上,正式与乡村中介也许是替代关系 [1],但垂直联结将两者的关系变为互补性。 进而,可得到如下三个推论: • [1]一般认为,两个部门的互补关系是实施垂直联结的条件之一。 参见 Jain, Sanjay: Jain, S,“Symbiosis vs. crowding out: 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59,1999,. • 推论 1:农村信贷市场的营业成本越高,垂直联结的效果越显著。 • 为进入农村市场,向需求额度小、费用高和风险大的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时,银行需付有形和无形的“拓荒成本” (pioneer costs)。 有形成本主要用于如下方面:农村网点的运行与管理、农户信用调查、与农户需求相符合的产品设计、差异性信贷定价、与农户行为特征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为特定市场和产品单独核算所需的账簿等相关费用。 无形成本是银行在反对社会排斥,心理上接受贫困农户并视其交易对象( bankable),以足够耐心和精力培育农户这个特殊的客户群体等活动而付出的相关费用。 拓荒与管理成本限制了银行向农村的拓展。 边际意义上,乡村中介无需支付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