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煤矿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县(北纬 36176。 4′,东经 114176。 2′)发生 级地震,地震烈度 10176。 ,山崩地裂,涌出黄黑沙土,井水浸溢,漳、洼两河涸,房屋倒塌十之八九,达20 余万间,压死 5485 人。 受波及的武安县房屋倒塌无数,城垣坍塌,半成废墟。 地震波及邯郸、武安、广平、肥乡、永年、馆陶等县。 1966 年 3 月 8 日 5 时 29 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的马兰、白家寨一带,发生 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震中烈度为 9 度强。 极震区面积 300 平方公里。 继这次地震之后, 3 月 22 日在宁晋县东汪镇分别发生了 级和 级地震各一次,地震震源深度 9 公里,震中烈度为 10 度,极震区面积约 137 平方公里,东汪镇一带房屋几乎全部塌平,地裂冒水,村内外宽大裂缝纵横交错,裂缝宽 ,绵延数十米至数公里不等。 沙河县以褡裢、显德旺等地较重,倒房 394 间,严重破坏 324 间,山区有 6 处大滑坡, 3 月 26 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 级地震, 3 月 29 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 6 级地震。 从 3 月 8 日至 29 日在 21 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 5 次 6 级以上地震,此次地震一直延续到 5 月 15 日, 级以上地震达 10 次之多。 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 1972 年 10 月 12 日 7 时在沙河县 西秦庄公社樊下曹一带(北纬 36176。 ′,东经114176。 ′)发生 级地震,地震烈度 6176。 ,先听到爆破声大的巨响,随即感到地面上拱,激烈跳动,房屋个别倒塌,余震持续到 10 月 18 日。 河流及水体 (一)地表水体 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无常年性河流,季节性河流主要有海河水系的北洺河、马会河(马河)。 北洺河:发源于西部山区京娘湖一带,流经本区南端,河床宽约 200 余米,最高洪水水位标高 ~ ,汇水面积 390km2,旱季干涸无水,汛期流量 10~ 20m3/s, 1963年洪峰流量 2180m3/s,雨季河水暴涨水位急剧变化 ,旱季无水。 近年有铁矿、煤矿、选矿厂排水流入河内,故常年有少量浑浊流水。 目前淤泥较多,河床很浅。 正常情况下对煤层开采不会产生影响。 马会河:在本区中部经过,自西向东流经本区汇入北洺河。 发源于邢台沙河县峡沟、温家园一带,上游支流较多,汇水面积较大。 河床宽约 2080m,河床平缓开阔,雨季洪水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4 急剧而下,旱季无水。 近年因上游有铁矿、煤矿排水流入河内,故常年有浑浊流水,但水量不大。 2020 年 7 月雨季因急降雨河水暴涨,最高洪水位标高达 +(地点:东 马项村南 ),但数小时之后便成了干河。 如果有长时期稳定的补给水源,可能会对矿山开采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矿山开采水平日益延深,回灌的可能性较小。 小溪 区内季节性的小溪和冲沟较多。 雨时有水,雨停很快干涸,区内流径主要是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地层出露区。 地表分水岭 东马项 —— 马会地表分水岭位于本区中部,东西向展布,分水岭以南地表水汇入马会河,以北汇入邑城南河。 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丘陵地带,武安盆地的西部,呈现山前过渡平原的地形特征,地形微向东倾斜。 北 洺 河东西向横穿矿区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河北 岸往北呈阶地式增高,最高标高达 ,河床及其以南地势低缓,最低标高为 ,高差。 矿区范围内全为新生界近代和下更新统松散沉积物所覆盖。 除现代河谷和黄土分布的低平地带外,余者均为下更新统的冰碛泥砾和冰水沉积的灰绿、灰白夹褐红色粘土。 在卵石表面可见到擦痕和压坑,卵石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 ,由红色粘土及砂充填。 近河谷处具明显二元结构,为二级台地。 沿马会河两侧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所充填,形成一级阶地及漫滩。 由于地势平缓,河谷冲、洪积地貌发育,加之农田、植被茂密,有利于接受 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地下水的储存。 (二) 、地下水体 影响下组煤层开采的主要含水层是煤层底板下部的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强含水层。 其次为 9# 煤层顶部大青、伏青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为煤系地层基底,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约600m,为区域性的主要含水层。 其赋水性强、渗透系数大、承压水位高,属于裂隙岩溶岩层为主的承压含水层,严重威胁 9# 煤层甚至 7煤层的开采。 因此, 9# 煤层属暂不可采煤层。 2020 年 10 月,武安市德胜煤矿开采 9 煤层时,遇一断 层,间接揭露奥灰含水层,造成突水淹井事故,涌水量达到 6000m3/h。 2020 年 11 月,在矿井北翼四采区施工一奥灰观测孔(观 1孔),涌水量稳定在 15m3/h左右,初次观测静水位为 +120m,后逐渐下降, 2020 年至今水位一直稳定在。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 矿区经济概况 和村煤矿 位于武安市境内。 武安市位于邯郸市西北,太行山东麓,西北与山西省交界。 面积 1806 平方公里,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现辖 22 个乡镇、 502 个行政村,人口 万。 1988 年设武安市,撤销武安县,以原武安县行政区域为武安 市行政区域。 为省属县级市,由邯郸市代管,素有“太行明珠”之称。 2020 年,武安市完成生产总值 235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 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 综合经济实力在 2020 年再进全省“十强”, 2020年晋位全省“三强”、并跨入全国“百强”。 武安市矿藏丰富,以煤、铁为主,还有铝矾土、硫磺、云母、石棉、石膏、石英、钨等共 20 余种。 矿区内农业耕地多为旱地,耕地较少,地方采矿、洗选、冶炼工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等,矿藏以煤、铁、石材为主。 主要工业有煤炭、钢铁、冶炼、化工、水泥和电力。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地质概况 本 区位于古华北波状聚煤坳陷的西缘,太行隆起的东侧,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盖层为第四系冰碛物,基底为中奥陶统石灰岩,含煤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在漫长的海侵 海退过程中形成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底部的 2#煤层和太原组底部的 9#煤层。 太原组以滨海 浅海相旋回为主,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和煤层,旋回厚度小而数目多。 太原组煤层除 9#煤层外其余煤层多为薄 煤层,且连续性差,多形成于海退末期,直接顶板多为灰岩。 海水的频繁进退使聚煤作用较为短暂,难于形成较厚的煤层。 故发育的煤层大多为不可采的薄煤或煤线。 二叠纪山西组,随着海水东撤,本区主要为河口三角洲、滨海湖泊及过度相沉积,富煤带呈近南北向展布,煤层厚度一般较大。 2#煤层底板为厚层的中、细粒砂岩或粉砂岩,为以河流相为主的三角洲平原沉积,由河流砂坝、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泥炭沼泽等组成。 在废弃后的分流河道之上或分流河道之间的低洼地带形成泥炭沼泽相的 2煤层。 适宜的环境使森林植物生长茂盛,为泥炭的堆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长期稳定的成煤条件,使 2煤层具有厚度较大、结构较简单、分布广等特点。 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以后,本区主要为半湿润 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无煤层发育。 煤层柱状图如图所示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6 西 湖 矿 煤 岩 层顶 底 板 综 合 柱 状 图地层时代岩 层柱 状岩 石名 称层 厚(m)累 厚(m)岩 性 描 述P1sC3t粉砂岩 灰色,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长石及暗色矿物,分选差.粉砂岩 细粒砂岩粉砂岩 细粒砂岩 粉砂岩中粒砂岩 粉砂岩 1号上煤 细粒砂岩 1号煤 砂泥岩互 层 细粒砂岩 粉砂岩 泥 岩 2号煤 砂泥岩互 层 细粒砂岩 砂泥岩互 层沙质泥岩 3号煤 泥 岩 4号煤 泥岩 6号煤 粉砂岩岩砂质泥岩 黑色,含云母片,裂隙充填钙质,坚硬.灰黑色,浅灰色,含云母碎片,裂隙充填钙质.灰黑色 ,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富含云母片,具明显炭线层理 .灰、灰黑色,富含云母片,致密性脆,上部有积压现象,中部具水平层理.灰色,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碳化植物碎屑及泥质包裹体,底部互层状.灰黑色,含植物化石,夹煤线,底部含碳质.黑色,煤质脆硬,块状.灰黑色,顶部含根部化石,下部含植物叶片,中部含菱铁矿结核.灰色,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具滑面.黑色,块状镜煤亮煤,节理发育,煤质良好.灰黑色,含碳质,夹煤线及植物根部化石.灰色,含石英、长石,具有明显层理.灰黑色下半部含植物化石,裂隙发育,上半部为粉砂岩与细粒砂岩互层.黑色,致密、断口平整,破碎.黑色,上部煤质脆硬块状,下部煤质疏松,粉末状.黑色粉砂岩与灰色细粒砂岩互层,具清晰的水平层理,含云母片及植物化石.灰黑色,富含植物根部化石碎屑及少许云母片,局部见泥质结核.灰黑相间层面含云母及黄铁矿局部含泥质包裹体.灰黑色,富含植物化石,中部细腻、性脆、层理发育.黑色,煤质疏松,含黄铁矿.黑色,富含碳质,可见煤屑,岩石疏散.灰、深灰色,致密、坚硬,含海生动物化石,裂隙充填方解石.黑色,顶部煤质欠佳,下部煤质脆硬,块状.灰黑色,富含植物化石,局部碳化,上部含黄铁矿结核.黑色,煤质脆硬,块状,含黄铁矿结核.灰色,以下均为中粒石英为主.灰黑相间,含大量植物化石,水平层理发育,含云母及黄铁矿.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 含煤地层: 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 地层总厚度 200— 240m,平均 220m, 共含煤 16 层,煤层总厚 ,总含煤系数 %,其中可采煤层 7 层,可采总厚度 ,可 采含煤系数 % ,其中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一、山西组( P11s) 地层厚度 60~ 70m,平均 65m。 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浅灰色、灰白色细粒至中粒砂岩为主。 底部常以一层灰、深灰色细、中粒砂岩或粉砂岩与太原组分界,整合接触。 下部为砂质泥岩,泥岩偶夹煤线。 中部以灰、深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含煤 3 层,编号分别为 1 上#、 1#、 2#, 煤层总厚 ,总含煤系数 %。 位于该组下部的 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总厚 , 可采含煤系数 %。 2煤夹矸深灰色 (晶质 )水云母粘土岩是极可靠的标志层。 上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局部具泥质或菱铁质细鲕粒结构,间夹粉砂岩,细粒砂岩。 本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尤以各煤层顶板植物化石居多,其中常见的有猫眼鳞木和苛达木等。 动物化石仅在少数钻孔中偶尔发现,多为瓣腮类,常与植物化石共生。 山西组地层沉积是在海退渐远的大环境条件下以三角洲相为主的沉积。 沉积环境决定了岩性和煤层的变化。 二、太原组( C3t) 总厚 125~ 150m, 平均 140m。 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和灰、浅灰色细粒至中粒砂岩组 成,局部见粗粒砂岩或含砾粗粒砂岩,间夹石灰岩 4~ 7 层,其中沉积普遍,厚度稳定者有大青、中青、伏青和野青灰岩四层,为良好标志层;其余下架、小青和一座灰岩仅局部或偶有沉积。 含煤层 14 层,煤层总厚 ,总含煤系数 %。 从上到下煤层编号为 4 下 、 5 上 、 5 下、 6 下 、 7 上 、 7 下 、 8 上 、 9,其中可采煤层 5 层,分别为 9,除 4#煤层局部可采外,其余均为大部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总平均厚度 ,可采含煤系数 %。 位于太原 组底部的 8#、 9煤层受岩浆岩侵入影响严重。 本组地层粉砂岩中含丰富植物化石,常见的有翅羊齿和栉羊齿植物化石。 灰岩中海相动物化石丰富,常见的网格长身贝,纺缍蜒、希瓦格蜒及海百合茎等。 太原组是以浅海入侵频繁的海陆交替相沉积,每个沉积旋回中陆相、过渡相、海相几乎齐全,但以过渡相较为发育,沉积旋回韵律明显。 从太原组所含 4— 7 层灰岩(或海相泥岩)在地层剖面中的分布、间距、厚度可以看出,海水侵入的间隔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而侵入强度逐渐变弱以至消失。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8 三、本溪组( C2b) 地层总厚 15~ 20m,平均 18m。 中下部为灰、灰黑色铝土质泥岩, 砂质泥岩,具鲕状结构,间夹细砂岩,粉砂岩。 上部为一层深灰色石灰岩,含蜒科动物化石,层位较稳定,称本溪灰岩或尽头灰岩。 本组 含不稳定薄煤层 1 层,即 10煤层,为不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平均 ,含煤系数为 %。 本组地层为海陆交替相沉积,以泻湖、潮坪等过渡相为主。 底部普遍沉积一层比较稳定的铁质泥岩(山西式铁矿),与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井田地质构造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以为褶曲主,断裂构造次之。 断裂方向以北北东-及北东向最为发育,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将矿区切割成若干小型的地垒、地 堑和断块。 区内伴有宽缓的褶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地层倾角一般 2~ 15176。 ,平均 6176。 (一)褶曲 在井田的北部有较明显的褶曲,轴向约北 10186。 西。 其次,在井田的南部也具有褶曲的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