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_生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侵权必究 4 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某 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在两年中增加了近万只,一定导致种群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 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步骤是 :培养根尖→低温诱导→固定根尖→制作观察装片 D.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26. 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 人体内有炎症时出现发热现象,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防卫能力 B. 发热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是肌肉组织无氧呼吸积累乳酸所致 C. 从 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 神经和免疫系统参与 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D. 吞噬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 只能参与 非特异性免疫 27.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生长受到抑制 B.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进入休眠期 C.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D.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 28.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 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 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29.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患者 下肢 运动障碍。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与 HIV相同,主要寄生在如图 C细胞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寄生和破坏的细胞是传入神经元 B.神经 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C. 脊 髓灰质炎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 RNA, 它的结构一定很稳定 D. 如图 , 反射 弧中的兴奋传导是由 c传向 b 30. 当发生地震后,某男子被埋在废墟中, 在被救之前 他 体内的激素含量变化是 A. 胰岛素增加 B.胰高血糖素增加 C.抗利尿激素减少 D. 甲状腺激素减少 3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一定不相同 B. 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C.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D.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32. 侧芽处 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都有分布 .甲图所示侧芽发育成乙图所示侧枝的过程中 ,生长素的浓度应为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5 3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子有高有矮,属于 群落 垂直分层 B.在火山岩、沙丘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C.谚语 “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 体 现的是竞争关系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和全部动物属于一个群落 34.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通过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如鼠妇、蚯蚓等 B.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通过计数样 方 的 某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 ,可 求得该种群密度 C. 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 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 ,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35. 如图曲线 a、 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 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 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 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 36.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X1过程吸收的 CO2总量与 Y Y Y„„及 Z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相等 C. Z Z Z„„过程 表示的是呼吸作用 D.当 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 X3过程的能量值 约为 X1过程能量值的 1%~ 4%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39 分 ) 37. (9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