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概述及基本原理培训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家和型号 流行的 PLC产品:  三菱公司( Mitsubishi) FX0S/0N系列 FX2/2N/2NC系列 AnA/QnA系列 AnS系列 Q系列 ( F1)  立石公司( Omron) SYSMAC C系列 SYSMAC CQM1系列 SYSMAC CPM1A系列 SYSMAC 系列 OMRON SYSMAC C系列 PLC简介 有微型 , 小型 , 中型 , 大型 PLC十几个型号  微型:以 C20P和 C20为代表 , I/O点数 140点 , 整体式结构  小型:以 C120和 C200H为代表 , I/O点数 480点 , 紧凑型整体结构( 机架 , 模块 , 扩展 ) , C200H具有远程 I/O系统 , I/O点数可扩展至1792点。  中型:有 C500和 C1000H两种 , I/O点数 分别为 512点和 1024点  大型: C2020H, I/O点数 2048点 三大流派 世界上的 PLC产品大体可以按地域分成三个流派:  美国产品,  欧洲产品  日本产品。 同一地域的 PLC产品表现出比较多的相似性。 三大流派 西门子 S7系列 PLC, 采用结构化编程的方法,尽管它也设有梯形图、逻辑图等多种其它编程语言,但稍许复杂一点的问题就必须采用语句表,通过STEP 7语言,调用各种功能块来实现。 AB的 PLC5根本就没有语句表,它所有的程序都要依靠梯形图编制,因而AB的梯形图与西门子的梯形图在形式、含义、功能及用法上相差很大。 三大流派 日本的微型小型 PLC产品是非常有特色的,它对梯形图、语句表并重,而且配置了包括功能指令在内的功能很强的指令系统。 用户常常会发现,同一个应用问题,选用日本的小型 PLC产品就能解决,而用欧美产品常要选中型乃至大型 PLC才行。 这主要是欧美小型 PLC产品指令系统太弱所致。 八、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 PLC与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比较 ① 继电接触控制为全硬件控制; PLC大部分为软件控制。 ②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体积大; PLC制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 ③ 继电接触控制全为机械式触点,动作慢; PLC内部全为 “ 软接点 ” ,动作快。 ④ 继电接触控制功能改变,需拆线接线乃至更换元器件,比较麻烦; PLC一般仅修改程序即可,极其方便。 ⑤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调试比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周期短。 ⑥ PLC控制的自检和监控功能比继电接触控制的强 ⑦ PLC的适用范围比继电接触控制的广泛。 ⑧ PLC可靠性比继电接触控制的高。 八、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 PLC与微型计算机的比较 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PLC输入输出接口较多 , 接口标准化 , 便于多点多路控制 、 连接。 ② PLC编程简便。 ③ PLC可靠性高。 ④ PLC技术容易掌握。 使用维护方便。 ⑤ 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 , 响应较计算机慢 ⑥ PLC体积小 , 调试周期短。 八、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PLC可靠性高的原因 1. 硬件方面 各种模块为标准件 , 采用了抗干扰措施 , 如输入滤波 , 隔离 ,输出隔离 , 屏蔽等措施 , 有效地解决了外界对 PLC干扰的问题。 2. 模块 有诊断 、 指示 , 且便于更换。 3. 扫描工作方式 刷新阶段时间短 , 引入干扰几率小。 九、 PLC的发展趋势 1. 体系结构开放化,硬件模块化。 (各公司内) 2. 模块专用和智能化 (安装于现场,独立处理,与 CPU通讯) 3. 网络与通信能力增强 (支持多种网络,如以太网,各种现场总线等) 4. 多样化与标准化 (各公司产品多样,国际标准) 5. 工业软件发展迅速 (编程软件,组态软件,软 PLC) 十、应用  开关量控制 , 如逻辑 、 定时 、 计数 、 顺序等;  模拟量控制 , 部分 PLC或功能模块具有 PID控制功能 , 可实现过程控制;  监控 , 用 PLC可构成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监控系统;  建立工业网络 , 为适应复杂的控制任务且节省资源 , 可采用单级网络或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 The End 三种控制系统常常并存在一起,但其控制装置相差太远,无法兼容。 人们一直希望把它们用一种控制装置统一起来,协调地进行控制。 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优化控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把三电合成于一体就叫做三电一体。 三电一体  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系统 电控装置(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 控制慢连续量的过程控制系统 电仪装置(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 控制快连续量的运动控制系统 电传装置(电气传动控制装置) 所谓三电指的就是电控、电仪、电传。 思路一: 在网络一级实现三电一体化,将它们都连入同一网络,网络成为三电统一的载体,在网络一级实现了三电一体化。 (对网络要求高) 思路二: 在控制装置一级实现三电一体化,一台控制装置既有逻辑控制功能,又有过程控制功能,还有运动控制功能。 (对网络速度要求低)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系统 沿着思路一发展三电一体化,它花费较大,适合于大型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