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二次原理与认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在端子箱或保护装置处可靠一点接地, 运行中不允许打开接地点,多点接地由于各点电位差会在 N 相中产生电流,电流和各相电流叠加影响保护动作的正确性。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交流电压二次回路严禁短路。 电压 N相必须分别引至控制室一点接地。 严禁一次侧未断开时 , 在二次侧加试验电压 , 造成反充电事 故。 特别是双母线接线的空开跳闸 , 全站保护失压。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A1 B1 C1 N600 L610 A2 B2 C2 L620 Ⅰ 母 PT Ⅱ 母 PT 2 4 220V 分 分 +220V Ⅰ 母 Ⅱ 母 合 合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 信号回路 开关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1)断路器的跳、合闸电路只允许短时接通,操作完毕后应 立即自动地切断。 2)控制回路应具备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的可能性。 3)控制回路装设有防跳回路 6)断路器的事故跳闸回路,应按“不对应原理”接线; 4)应能监视控制回路操作电源及跳、合闸回路的完好性;应 对二次回路短路或过负荷进行保护; 5)应有反应断路器手动和自动跳、合闸的位置信号;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 信号回路 K 1K C F 1UK C FK OQ F 1K C F 285991 11 21 01 01 41 51 31 61 41 3671 3 1 9 1 7T DP T C C DP C P CT D P T C C DTT W O W SW A S+ W O3 F UR 3K 0 1S AY CK O 24 F US AQ F 3K 2R 4K C F 3P CC C DT DT P TH RR 21 F U2 F UY RK C FQ F 2K SI W C( + ) W F+ W C123456789H G R 1S A1 01 11 21 3控 制 电 源 小 母 线熔 断 器自 动 合 闸手 动 合 闸合 闸 回 路手 动 跳 闸灯 光 信 号自 动 跳 闸闪 光 信 号自 动 合 闸闪 光 信 号手 动 合 闸灯 光 信 号手 动 跳 闸防 跳故 障 自 动 跳 闸跳 闸 回 路合 闸 线 圈 回 路事 故 跳 闸 音 响 信号 启 动 回 路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 信号回路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断路器重复跳 合 跳的过程称为跳跃。 跳跃会造成开关爆炸。 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 控制开关合闸位置停留时间过长 控制开关合闸合闸触点粘连 重合闸触点 触点粘连 或 & 跳跃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 信号回路 开关分合闸监视回路 TWJ HWJ R R QF HC TQ TWJ HWJ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 信号回路 跳合位置信号的应用 启用事故音响 断路器位置不一致或非全相运行报警 控制回路断线 启动三相不一致保护 断路器三跳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220kV以上系统采用近后备 , 配置了失灵保护 , 保护之间产 生了失灵启动与跳闸回路。 220kV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之间有联系。 500kV线路保护和开关保护之间有联系。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当接地点发生在 B、 E和 C、 E两点 ,保护动作时 , 不但断路器拒动 , 熔断器熔断 , 而且还有烧坏继电器触点的可能。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直流系统如果只有一点接地是不会对直流系统造成直接危害的,但是必须把及时消除故障,否则如果在直流系统中,再有一点接地就可能造成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严重危害。 当直流系统正极接地时,将有可能造成断路器的误动,因为一般跳闸线圈(如出口中间继电器线圈和跳闸线圈等)均接电源负极,如果这些直流回路中再发生直流系统接地或绝缘不良时,就会引起保护误动作。 负极接地,易拒动。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查找直流接地原则:在断开各专用直流回路时,断开时间不得超过 3s,不论回路接地与否均应恢复供电。 当发现某一专用直流回路有接地时,应及时找出故障点,尽快消除。 注意事项: 用仪表检查时,所用仪表的内阻不应低于 2020/V; 当直流发生接地时,禁止在二次回路上工作; 处理时不得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点接地; 查找和处理必须由两人同时进行; 拉路前应采用必须措施,防止直流失电可能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二、继电保护装置与二次回路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继电保护原理 整定计算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在 MN线路外部 K2点发生短路故障时 , MN线路两侧流过同一电 流 , 两电流向量和为零 .在 MN线路内部 K1点发生故障时 , 两 侧电流向量和为故障电流 , 说明线路内部发生了故障。 M N K1 K2 MI NINI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 差动电流为 : • 制动电流为 : • 差流元件基本动作方程: { cd setd II rd II NMrNMdIIIIII2/1Id Ir0 . 7 5cdsetI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差动保护采用两侧差动继电器交换允许信号的方式 , 安全性 高。 装置异常或 TA断线 , 本侧的起动元件和差动继电器可能 动作 , 但对侧不会向本侧发允许信号 , 从而保证差动保护不 会误动。 通讯通道在收发两个方向上的传输延时应保证一样 , 同时单 向通道延时不能超过 15ms。 通道经各环节后 , 保护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要满足保护装置 的最低接收灵敏度。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故障线路:两侧 F+均动作 , 两侧 F均不动作。 非故障线路:两侧中至少有一侧 ( 近故障点一侧 ) F+不动 , F动作。 Es M TA TA 1 ER 2 3 N TA 4 P TA F+: √ F: F+: F: √ F+: √ F: F+: √ F: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高频保护是以高频通道经常无流 , 而在外部故障时发出闭锁 信号的方式构成的。 此闭锁信号由短路功率为负的一侧发 出 , 这个信号被两端的收信机所接收 , 而把保护闭锁。 故障 线路两侧均不发闭锁信号 , 从而使故障线路跳闸。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基本原理: Z=U/I。 反映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依据测量阻抗的不同 , 保护能区分出正向内部 、 正向区外或反向故障。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1) 它是反应一端电气量的保护; 2) 保护范围内金属性短路时 ,距离保护 Ⅰ 段的保护范围比较稳定; 3) 距离保护第 Ⅱ 、 Ⅲ 段其保护范围伸到相邻线路上 , 所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将受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距离保护需要解决的问题 1)振荡闭锁 ( Ⅰ 、 Ⅱ 段经振荡闭锁; Ⅲ 段靠延时 ) 2)PT断线 ( 闭锁保护 ) 3)CT开路 ( 仅告警 , 不闭锁保护 ) 4)出口短路 ( 出口不对称短路:极化电压含正序分量即可; 出口三相短路:极化电压含故障前分量即可;手合故障:开 关节点变位+故障判别元件动作 ) 三、继电保护原理与整定 零序电压: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 , 离故障点越远 , 零序电压越低 , 变压器接地中性点的零序电压为零。 零序电流:零序电流是从故障点流向中性点。 零序电流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数目。 零序功率:短路点零序功率最大 , 中性点处零序功率为零。 故障线路的零序功率方向由线路指向母线。变电二次原理与认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中放线和技术人员要时刻观察检验测量,发现有移位的立即采取措施使其归位。 砼浇筑后,在初凝前,再及时根据砼施工前抄测的轴线依据检查、复核、修正预埋铁件、预留插筋位置。 筏板砼时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砼施工时按30cm分层,整体浇捣,逐层施工。 上层覆盖下层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10cm以上,保证上下层砼成为一个整体。 一次将砼全部施工完毕。 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
中各级 电压 配电装置的连接,以及 变压 器 等电气设备和相应配电装置的连接,大都采用 矩形 或 圆形 截面的裸导线或绞线,这统称为母线。 • 母线的作用 是汇集、分配和传送电能。 由于母线在运行中,有巨大的 电能 通过, 短路 时,承受着很大的发热和电动力效应,因此,必须合理的选用母线材料、截面形状和截面积以符合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 铝母线 母线按结构分为 硬母线 和软母线。 硬母线又分为
7通信设备的金属机架、屏柜的金属骨架、电缆的金属护套等保护接地应统一接在柜内的接地母线上,并必须独立的接地线接在机房内的环形接地母线上,严禁( B )接地。 A、并接 B、串接 C、 多根 D、混接 7 当电缆采用直埋敷设时,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所外区域不得小于( A ) A、 , 1m B、 , C、 , D、 , 80、 对于预制式 电缆终端,安装时在应力锥内涂厂家自备的 ( C
水平构件隐蔽记录。 在最后一次验收程序中,主要包括板筋的的隐蔽验收、水电管线的隐蔽验收和模板验收、支架强度/刚度验收等内容。 合格 并办理验线记录合格 并办理隐蔽记录不合格合格 并签署砼浇灌令定位放线支架/底模梁模加固及板钢筋绑扎梁筋绑扎砼浇筑验线不合格检查合格不合格隐检验收不合格水平构件的施工顺序拆模、验收、养护转入下一个循环合格 并办理验线记录合格 并办理隐蔽记录不合格合格
中性点雷电全波冲击试验 变 压 器 试 验 • 试验设备: • CDY 4800kV/720kJ冲击电压发生器 • CDF 4800 kV弱阻尼电容分压器 • CDJ3600kV多级球隙截波装置 • Highvolt SBG4冲击控制系统 • TRAS200124通道数字式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三、特殊试验 • ( 1)、短时感应耐压试验( ACSD) • 目的:考核变压器主绝缘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第三篇电气 输变电工程《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3 试验前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根据试验性质,确定试验项目,组织作业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使全体作业人员熟悉作业内容、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被试设备出厂和历史试验数据,分析设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