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部门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且,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温湿度、 空气等。 ) —— 即 人与自然的 共生性 与 和谐性 , 以及 地理因素对人类状况的 决定性 影响。 其次, 人 在自然界允许 的范围内 , 能创造 出各具特色 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 ,以及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不同结构。 —— 即 人 能适应自然, 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最后 , 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能 改变 和 减少 地理环境 对 人类经济社会的 约束 和 影响,但不能消除其影响。 【 本节参考书 】 :  张培刚主编 《 新发展经济学 》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1999  M. P. 托达罗 《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上册)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 Paul Krugman, “ 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Development ”,Annual World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edited by Broris Pleskovic and Joseph E. Steglits,1998  姚亮 《 发展:寻求再生之路 》 ,学林出版社,1987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多元特征  LDCs,经济呈现 传统 经济 并存,即 “ 二元结构 ” 现代  中国经济表现为: 传统 ——“多元经济 ” 现代 中间状态  “多元经济 ” 内涵 : 第一, 生产工具 /手段 多元化: 手工劳动 机械化生产 人工智能化生产 第二, 生产方式 多元化: “刀耕火种” “小农经济” 现代化大规模生产 第三, 生产关系 ( 产权 关系 ) 多元化: 国有( 独资、控股、合资、合作 ) 公 有 集体 民营( 个体、合作、股份制 ) 非公有 外资( 独资、合资、合作 ) 第四, 区域发展水平 多元化: 东部( 沿海地区)较先进 中部 相对落后 西部 更加落后 【 参考文献 】  张培刚 《 发展, 经济研究, 1989年第 6期;《 新发展经济学(附录)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增订版 (完) 第七章 外贸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外贸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争论 第二节 “剩余出路理论” 第三节 外贸战略 第四节 贸易条件 第五节 贸易保护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外贸 与 经济增长 一、“有利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 A . 斯密 :“ 绝对优势论 ” ( 18 c) ( 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两国分别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经由分工、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两国利得均将增加。 例 1. 英国、葡萄牙 生产 1单位葡萄酒 和 1单位呢绒,所需 工时 为: 葡萄酒 呢绒 英国 100 90 葡萄牙 80 120 显然, 英国 在 呢绒 生产上有 绝对 优势 ; 葡萄牙 在 葡萄酒 生产上有 绝对 优势 2. D. 李加图 :“ 相对优势论 ” ( 19 c) ( parative advantage) 即使 A 国 在两种 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即生产效率均高于 B 国), 两国仍可根据 “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的原则 , 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交换,使两国利得增加。 例 1 . 美国、日本 生产 1 单位 小麦 和 1单位 计算机,所需工时为 : 小麦 计算机 美国 5 100 日本 8 120 美国 均有 绝对 优势 可见,两种产品生产 日本 均为 绝对 劣势 但 由于 两国 生产 两种产品所费 相对工时 不同。 【 例如, 】 生产一台计算机所费工时, 日本 15 倍; 在 是生产 1 单位小麦所费时间 的 美国 20 倍 因此, 美 / 日 分别在 小麦 / 计算机 生产上具有 比较 优 势。 【 或者, 】 美国 生产 1 单位 小麦 所费 工时 , 日本 1 / 20 是 生产 1 台 计算机所费工时的 1 / 15 可见, 美 / 日 分别在 小麦 和 计算机 生产上具有 相对优势。 3. . 赫克歇尔 : “要素禀赋论”( HeckscherOhlin Theory) 20 c) —— 假设 : 各国 资源禀赋 不同, 由此,各 要素 的 相对价格 也不同。 —— 结论 : 资本( K) 丰富的国家:应 生产 和 出口 资本密集型( K I) 产品,进口 ( Lr I) 产品; 劳动( Lr) 丰富的国家,应生产 和 出口 劳动( Lr I) 产品, 进口 K I 产品 (略) 结果, 利得增加; 贸易将使两国 资源禀赋差异缩小; 要素价格趋同 “外贸 经济增长” :实现机制 C , I 出口 外汇收入 外贸 GDP 进口 关税收入 I , C 4. 外贸利益:静态 与 动态 ( —— static and dyn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