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部门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且,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温湿度、 空气等。 ) —— 即 人与自然的 共生性 与 和谐性 , 以及 地理因素对人类状况的 决定性 影响。 其次, 人 在自然界允许 的范围内 , 能创造 出各具特色 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 ,以及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不同结构。 —— 即 人 能适应自然, 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最后 , 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能 改变 和 减少 地理环境 对 人类经济社会的 约束 和 影响,但不能消除其影响。 【 本节参考书 】 : 张培刚主编 《 新发展经济学 》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1999 M. P. 托达罗 《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上册)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Paul Krugman, “ 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Development ”,Annual World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edited by Broris Pleskovic and Joseph E. Steglits,1998 姚亮 《 发展:寻求再生之路 》 ,学林出版社,1987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多元特征 LDCs,经济呈现 传统 经济 并存,即 “ 二元结构 ” 现代 中国经济表现为: 传统 ——“多元经济 ” 现代 中间状态 “多元经济 ” 内涵 : 第一, 生产工具 /手段 多元化: 手工劳动 机械化生产 人工智能化生产 第二, 生产方式 多元化: “刀耕火种” “小农经济” 现代化大规模生产 第三, 生产关系 ( 产权 关系 ) 多元化: 国有( 独资、控股、合资、合作 ) 公 有 集体 民营( 个体、合作、股份制 ) 非公有 外资( 独资、合资、合作 ) 第四, 区域发展水平 多元化: 东部( 沿海地区)较先进 中部 相对落后 西部 更加落后 【 参考文献 】 张培刚 《 发展, 经济研究, 1989年第 6期;《 新发展经济学(附录) 》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增订版 (完) 第七章 外贸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外贸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争论 第二节 “剩余出路理论” 第三节 外贸战略 第四节 贸易条件 第五节 贸易保护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外贸 与 经济增长 一、“有利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 A . 斯密 :“ 绝对优势论 ” ( 18 c) ( 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两国分别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经由分工、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两国利得均将增加。 例 1. 英国、葡萄牙 生产 1单位葡萄酒 和 1单位呢绒,所需 工时 为: 葡萄酒 呢绒 英国 100 90 葡萄牙 80 120 显然, 英国 在 呢绒 生产上有 绝对 优势 ; 葡萄牙 在 葡萄酒 生产上有 绝对 优势 2. D. 李加图 :“ 相对优势论 ” ( 19 c) ( parative advantage) 即使 A 国 在两种 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即生产效率均高于 B 国), 两国仍可根据 “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的原则 , 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交换,使两国利得增加。 例 1 . 美国、日本 生产 1 单位 小麦 和 1单位 计算机,所需工时为 : 小麦 计算机 美国 5 100 日本 8 120 美国 均有 绝对 优势 可见,两种产品生产 日本 均为 绝对 劣势 但 由于 两国 生产 两种产品所费 相对工时 不同。 【 例如, 】 生产一台计算机所费工时, 日本 15 倍; 在 是生产 1 单位小麦所费时间 的 美国 20 倍 因此, 美 / 日 分别在 小麦 / 计算机 生产上具有 比较 优 势。 【 或者, 】 美国 生产 1 单位 小麦 所费 工时 , 日本 1 / 20 是 生产 1 台 计算机所费工时的 1 / 15 可见, 美 / 日 分别在 小麦 和 计算机 生产上具有 相对优势。 3. . 赫克歇尔 : “要素禀赋论”( HeckscherOhlin Theory) 20 c) —— 假设 : 各国 资源禀赋 不同, 由此,各 要素 的 相对价格 也不同。 —— 结论 : 资本( K) 丰富的国家:应 生产 和 出口 资本密集型( K I) 产品,进口 ( Lr I) 产品; 劳动( Lr) 丰富的国家,应生产 和 出口 劳动( Lr I) 产品, 进口 K I 产品 (略) 结果, 利得增加; 贸易将使两国 资源禀赋差异缩小; 要素价格趋同 “外贸 经济增长” :实现机制 C , I 出口 外汇收入 外贸 GDP 进口 关税收入 I , C 4. 外贸利益:静态 与 动态 ( —— static and dyna。发展经济学部门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个人宗教信仰改变: 成人中, 28%以上的人放弃童年时代宗教信仰,改信其他宗教。 宗教团体内部多元性(所谓 “ 教中有派 ” ): 新教: 1/2 福音派; 1/3 传统教派(卫理公会、路德公会等); 13 % 黑人教会。 犹太教:革新犹太教; 保守犹太教。 伊斯兰教: Sunnis ; Shiites 移民对美国宗教的影响 : 61% 移民 来自 Latin America 和
成人识字率( 2/3权数)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 1/3权数)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 实际人均收入: 以调整的实际人均 GDP来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将上面的数据,用 0~1之间的数字表示,通过平均计算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是从 0到 1分级的, 0为最坏, 1为最好。 把国家划分为三组 低人类发展指数( 0~ ) 中等人类发展指数( ~ )
.; 灯具( —— “菲利普 ” ( Philips), etc.; 电视机 ( —— “Sony” 、 “ Sharp” 、 ” Phlips“, etc. ) “用 ” —— 移动电话 —— “摩托罗拉 ” (MOTO)、 “ 诺基亚 ” (NOKIA)、 “ 爱立信 ” (Ericsson)、 “ 三星 ” ( SAMSUG), etc. 数码照相机 —— “佳能 ” ( Canon)、
则由企业和政府瓜分。 企业储蓄占 GDP比重 1992年为 11. 3%, 2020年升至 22. 9%, 而中国家庭储蓄与 GDP之比无明显提高。 ( ——清华经管学院白重恩, 2020。 ) 目前,中国许多税种无立法基础 ( —— 除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外) “ 纳税人 ” 与 “ 交税者 ” :权利比较: 前者: ——选出代表与政府谈判; 要求政府节约使用税收收入;
形式多样 * 大类可以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5)外援的动机 人道主义 * 宗教信仰、人文关怀等 * 政治、军事动机 * 历史动机 * 经济动机 *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6) 外援的效果 正面的效果 负面的效果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正面效果 卡森( Cassen,
到 L0 时,假定总产出曲线为水平线,即表示劳动力增加总产出并没有增加。 这时,劳动的边际产出曲线与横轴重合,平均产出曲线逐渐下降并与 C0 曲线相等。 不难看出 ,当 AP = C0 时, TAO = TAC, TAS= 0。 然而,随着剩余劳动力转移,尽管 ,总产出维持不变, 但人均产出则逐渐上升,在人均粮食消费保持不变时,农业剩余逐渐产生并增加。 可见,在 MPL= 0 时,如果将 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