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 92万美元, 2020年 351万, 2020年 411万  外商的大资金并购上升,如汇丰保险 亿美元增持平安保险股份;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 %的股份  斩首行动的隐患  什么是外债  发展中国家外债的现状  外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发展中国家预防和解决外债问题的方案  外债的定义  外债的种类  关于外债的几个相关概念 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IMF等的定义,外债是在任何特定的时期,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  严格的说,国际援助中需要还本付息的部分也属于外债  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 *  外国政府外债(公共外债)、私人外债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债 *  政府担保的私人外债具有公共外债的性质( 1999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  偿债率(外债当年还本付息额 /当年的出口收入)  债务率(外债余额 /当年的出口收入) *  经济债务率(外债余额 /当年的 GDP)  偿债比率(当年还本付息额 /外债总额)  总体增长迅速  各国外债分布不均  发展中国家总体债务情况 1980 1990 1995 总债务( 10亿美元) 573 1280 1940 债务 /GDP( %) 28 42 40 债务 /出口( %) 131 177 151 利息支出( 10亿美元) 47 63 87 偿债比率( %)  1995年,外债规模最大的 8个国家是墨西哥( 1657亿美元),巴西( 1591亿),中国( ),印度尼西亚( ),中非( ),阿根廷( 897亿),土耳其( ),泰国( ),占当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 19400亿的 %  而 1982年,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和韩国 5个最大的债务国就占了发展中国家总债务的53%  促进作用  成功案例  副作用  债务危机  弥补两缺口 *  有利于资本的有效配置(边际报酬递减) *  巴西奇迹  汉江奇迹  1960s,巴西开始大借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  1968- 1974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 10%,工业增长率更高达 %,人称“巴西奇迹”  同期巴西的外债也由 1964年的 30亿美元猛增至 1974年的 125亿美元  1960s朝鲜战争结束,外援中止,韩国大借外债,为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财阀借债,政府要求所有的国有银行提供担保  韩国在 1980s成为世界前五大借债国  1964- 1984年韩国的 GDP增长 5倍多,年均增长 %,被成为“汉江奇迹”  据美国经济学家 Frank估计,韩国那时的经济增长中一半, 4%是由外债推动的  易使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发生通货膨胀  如果外债的增长没有带来现实的经济增长,债务负担将加重  债务负担加重将引发国际收支逆差,外汇短缺,进出口进一步失调,投资下降,经济增长减速,人均收入和福利下降,影响进一步借款的信誉,甚至不能借新债还旧债  债务危机  起因  典型案例  后果  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失控,结构(期限、币种、利率等)不合理,利用低效率 *  全球利率波动( 1960s低息,但 1980s初,发达国家为反通胀提高利率) * 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汇收入下降) *  美元升值  1982年 8月,墨西哥成为第一个中止向私人银行系统和贷款国偿还到期债务的国家  1987年巴西成为第一个中止向所有国外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国家  1990s俄罗斯也发生了债务危机  债务危机的连锁反应  发达国家向这些国家的商业性贷款完全停止,官方援助大量下降  发展中国家资金流入下降  外汇缺口、储蓄缺口上升,投资下降  靠外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国家发生饥荒,死亡率上升  拉丁美洲经济增长率和工业增长率大幅下降, 1980s被称为“失去的 10年”  预防方法  解决方案  控制外债规模  优化外债结构  提高外债的利用效率  建立全国性的外债统计和预警系统,做到不遗漏、早发现、早控制  将偿债率、债务率、经济偿债率等指标控制在安全线以内  偿债率 20%*  债务率 100%*  经济偿债率 30%*  优化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警戒线 25%) *  优化种类结构(政府贷款、商业贷款,其中商业贷款不宜超过 60%) *  优化币种结构(与出口创汇结构保持一致)*  优化利率结构(固定、浮动,固定利率外债不应低于 70%)*  将外债用于生产性活动,保证外债利用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实现经济增长  防止外债被浪费或用于非生产性活动 *  债务国、债权国和国际社会应共同承担解决债务危机的责任(没有谁可以轻易地置身事外,如 1980s初的美国银行系统风险,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的波动等) *  具体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  债务重新安排  债务清偿限额  债务回购  债务交换( swap)  用本国货币偿债  长期解决方案  失败的贝克尔计划  布雷迪计划( Brady plan)  多伦多协议和特立尼达协议  最初的尝试是发新债,给债务国以喘息之机  1988年,美国提出贝克尔计划,计划为 15个负债沉重、但市场化程度较高、已经有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的国家提供 200亿美元额外的商业银行贷款和 90亿美元的多边贷款  但由于商业银行拒绝,该计划破产  1989年,布雷迪计划得到成功实施  核心两点:世界银行和 IMF提供支持;鼓励债务国以折扣购回债务  墨西哥: 1989年以 30年的长期债券(利率稍高于市场利率, IMF提供担保),以 35%折扣率换到期债务,减少了 200亿美元的偿债支出  菲律宾、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等国也效法  对于最穷的债务国, OECD国家在 1988年和1990年通过多伦多协议和特立尼达协议减免了它们大多数的官方债务,延长了还款期和宽限期  债务本息的偿还加重了债务国的负担,使经济增长缺乏资金,更不利于债务清偿  1985年,秘鲁宣布每年偿债支出将不超过外汇收入的 10%,以防止经济衰退,债务负担更重  发行零息票债券,本息一并至到期日支付,平时不支付利息  发展中国家债务可以折价在二级市场交易  苏丹的做法( 98%的折扣率)  1995年秘鲁用 6亿美元购回了 1970s末积累的 12亿美元的债务,同时节省了 10亿美元的利息  债权换股权(尼桑公司在墨西哥, 4000万美元购买 6000万美元的债务,与私有化相联系) *  债权换自然(世界保护自然基金) *  债权换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 债权换债券( 1989年墨西哥) *  发展中国家用本国货币偿还国际银行的债务,再由后者将这些货币贷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购买债务国的出口品  债务国用本国货币偿还官方贷款,债权国同意以这些货币购买债务国的出口品  好处是节约宝贵的外汇,同时有利于出口  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  加大赠与的比重  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 两缺口、三缺口、四缺口理论  债务周期理论  外援、多边外援、官方与非官方援助、项目援助与计划援助  外援的赠与率  FDI  垂直型与水平下国际分工  外债  偿债率、债务率、经济债务率、偿债比率  债务危机  债务回购、债务交换  两缺口理论与债务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经济含义  外援有哪些特征  外援的“双刃剑”作用  增加外援总量和外援的赠与率分别有哪些方案  FDI有那些主要的形式、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是什么  FDI的“双刃剑”作用  发展中国家应对 FDI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政策  外债的“双刃剑”作用  发展中国家如何预防债务危机  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债务危机 —— Peter Bauer 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现状 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 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共同努力 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  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  实证研究:出口与经济增长强烈正相关  什么是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  对外贸易的绝对利益  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 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是指以比较成本学说为基础的,强调的是对外贸易所带来的资源在国际间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 对外贸易的静态利益包括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  亚当 •斯密最早提出  绝对优势商品生产专业化及交换  举例,下表列出单位产品生产需要的劳动量,结论是 A生产电脑, B生产大米 一台电脑 一袋大米 A国 20 15 B国 40 10 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  赫克歇尔 ——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  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论,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分别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互相贸易,两国的资源配置都可以得到提高  举例:第 222页例子  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源于各国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 而赫克歇尔( E. Heckscher)和俄林( B. Ohlin)认为比较优势也来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  举例:孟加拉的黄麻生产、南非的钻石生产等  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获得比较利益,福利水平提高  规模经济  剩余出路  其他的动态利益  国内市场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性需求的矛盾,国际贸易可以解决这样的矛盾 *  克鲁格曼( P. Krugman, 1983)的补充:贸易并不一定来自比较优势,即使国与国之间并不存在资源或技术的差异,规模经济仍会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贸易。 这一点对解释目前世界上很多要素禀赋和技术存量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很有效  N  E’  E  M  假定两国要素禀赋、技术完全一致,因而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也都相同,两国的均衡点都在E,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开展国际贸易  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 A国增加了 X的生产,并且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降低了生产成本,促使 A国的均衡点从 E移向 M,实现 A的专业化生产。 此时 B将选择专业化生产 Y,然后进行贸易。  均衡点移到 E’ ,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  当然, A专业生产 X和 B专业生产 Y并不是必然的结果,可能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或国家产业政策,也可能是人文地理等偶然因素  缅甸经济学家明特( H. Myint) 1950s提出 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源闲置  扩大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剩余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用于出口,换回更多的产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总消费和总福利  图示  Y2  Y1 A B  X1 X2  刺激、培育竞争意识(鲶鱼) *  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新思想 *  增加获得资源流入的可能性( FDI) *  提高专业化程度并导致采用更成熟的生产方法和技术 *  引起制度、态度等方面的改变 *  这些都可以使一国的传统经济得到改造,增强一国的竞争力  经济史的研究  刘易斯的“引擎”理论  克鲁格的研究  钱纳里等的研究  《 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 》 的研究  结论  对 19世纪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欧洲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使原材料产地加拿大、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济迅速增长,随贸易的发展,进入这些国家的投资也增多  马歇尔( Marshall, 1890)指出 19世纪“决定各国经济进步的原因就是国际贸易”  刘易斯 1979年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演说时指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1873- 1919年以及 1954- 1973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速度稳定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  国际贸易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传递到发展中国家,贸易是增长的“引擎”  克鲁格研究了 15个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发现实际 GNP增长与出口增长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出口增长迅速的韩国、台湾、马来西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