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农业与经济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 国外的经验( 2) 转折期的始点就是刚跨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时间。 以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国家模式为基准,按照从最不发达国家到最发达国家变化过程完成 1/3时界定为进入 工业化中期阶段 , 这时国民经济结构的“阈值”为 : 人均 GNP 超过 200美元 (注:为 1964年按汇率换算的美元。 ); 人口城市化率超过 %; 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农业低于 39%,工业超过 21%,服务业超过 %; 就业结构: 农业低于 52%,工业超过 %,服务业超过 30%; 初级产品出口占 GDP 比重低于 %,制成品出口占GDP 比重超过 % 国外的经验( 3) 按照这一标准模式及内含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定性特征,一些国家和地区大致在以下年代就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美国 1900年、德国 1913年、日本 1936年、韩国 1970年、中国台湾 1968年 国外的经验( 4) 在以工补农的 大规模反哺期 ,主要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 此时国民经济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 一是人均 GDP 在欧美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5000~ 7000美元(购买力平价,下同)之间,而在亚洲先行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则在 3500~ 4500美元之间。 二是农业 GDP 的比重在欧美国家一般低于 10%(法国例外),而在亚洲国家则低于 15%。 三是工农业的 GDP 比重一般在 3∶ 1左右。 四是农业就业比重在欧美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低于 27%,而在亚洲先行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则在 30%以上。 五是人口城市化率一般在 50%以上 我国的现状( 1) GDP 产业结构 劳动力结构 城镇化水平 国家财政能力 外贸结构 结论 区域间差距 GDP 到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 1265美元。 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001000美元时,即可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 这说明我国从经济规模上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较强的经济基础 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持续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由 1978年的 %,持续下降到 2020年的 %, 26年间下降了 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产业的比例关系已经演变为 :。 农业份额的不断下降,表明我国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从经济结构上看,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劳动力结构 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转折性变化,非农产业取代农业成为就业主体。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非农产业就业迅速增长,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出转折性变化, 1997年非农部门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比重首次上升到 50%以上, 2020年已经上升到 %。 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过半,表明其已成为就业主体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 1978年 1998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从 %提高到 %,年均提高 ;到 2020年,仅用了 6年时间,城镇人口比重就提高到 %,年均提高 国家财政能力 财政收入保持连年高速增长态势,国家财政能力不断增强。 2020年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结构效益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20年为, 2020年达到 ,年增长率 %。 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迅速扩大,说明我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财力基础。 此外, 2020年农业各税在全国各项税收中仅占 %,这也说明了曾经对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农业税,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对财政的贡献已经微乎其微了 外贸结构 国家对外贸易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依靠农业出口创汇支撑工业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 1980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为 %,到 2020年已降低为 %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创汇能力显著增强,为反哺农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1978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为 %,到 2020年,迅速提高为 % 结论 通过对 2020年我国人均 GDP 、农业 GDP 比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比重等主要指标的测算,并与国际上可比的参照指标进行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而就业结构、城市化率等少数指标就业结构、城市化率等指标与参照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进入达到全面、大规模反哺期。 或者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工业反哺农业”起步阶段向全面、大规模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迈进的转折时期 区域间差距 国内不同的区域条件也不一样 东部沿海 地区具备率先高水平反哺的条件(以上海为例) 而 中西部地区 还处于转折期 以上海为例( 1) 上海人均 GDP已经从 1978年的 2498元增长到 2020年的 51400元(超过 6000美元) 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从 1978年的%下降到 2020年的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978年的%下降到 2020年的 %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数占总从业人员人数的比重从 1978年的 %下降到 2020年的 % 以上海为例( 2) 2020年,上海的城市化水平达到 85%,郊区城镇化水平接近 60%,郊区农村全面小康程度达到 %,郊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85%,工业财政收入已占到郊区财政收入的40%以上,郊区 250万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已达 180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非农收入已占到 83% 上海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和大规模反哺期, 仅仅反哺市郊农业,已经充分具备了率先实现类似于发达国家高水平反哺均衡的条件 反对者的声音( 1) 林毅夫认为 ,中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而且增加农业补贴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不大,甚至可能造成农产品严重剩余和农民对农业补贴的高度依赖。 仲大军指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旦其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工业利润往往会反哺农业,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形看,工业化还处在一个大肆掠夺农业资源的过程。 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还远未到来。 孟雷认为: 工业化和城市化本身的现状还是疲软的而且薄弱的,不仅无力反哺农业,而且还有着对剪刀差的现实需求。 反对者的声音( 2) 不过,不主张“反哺农业”说法的,并不意味着不注重解决“三农”问题,而是通过取消农业税费、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业科研支持、建立统一农产品市场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手段和方式来进行 我国目前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内容 反哺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目前我国反哺的重点 反哺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来看,工业反哺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进的过程,反哺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 在反哺初期 ,因财力所限,反哺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为主,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为辅,反哺力度不大、范围较小。 其次、随着反哺逐渐成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反哺,到了 大规模反哺期 ,政策目标以提高长效性的农业生产能力为主、兼顾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环境,反哺政策种类和资金投入越来越多。 再次、到了 工业化后期 ,反哺政策目标进一步转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自然环境为主 我国目前反哺的重点 少取 多予 放活 配套 地区间协调 少取 在 免征农业税 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财力和可持续原则,如何进一步降低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负担,列入考虑的包括 增值税返还 、 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的税收减免 等 –这一部分在税法部分已经有所涉及,但是没有进一步规范到农业生产方面 如何逐步阻断农业剩余向工业的流动,比如 防止农村资金的净流出 (实际上吸引农业剩余回流比吸引工业剩余向农业流入更重要);扭转农村土地及其价值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不断流失;改变仍然存在的价格剪刀差和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限制和低报酬等 多予 多予的主体 多予资金的来源 多予的侧重 多予的方式 多予的主体 政府干预和主导,吸引多元主体(包括农村集体企业、大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个人投资者等)共同参与 多予的资金来源 主要依靠 中央和市区财政。 除中央财政资金外,政府资金来源重点在市区两级,进一步加快完善市区财政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使乡镇的事权与财权对称 主要依靠增量资金。 存量和增量方面则坚持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 多予的侧重 在有限的财政投入条件下, 首先应着眼于提高 农业发展竞争力。 因此资助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农村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 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扩大到建设和完善农村 公共服务体系 (包括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 医疗 服务、农村 养老 保险和 社会保障 制度)等 多予的方式 逐步由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 放活( 1) 对于农业生产介于公益性和竞争性之间或竞争性相对较强、但政府应该鼓励的领域,政府应更多的依靠放松管制和体制机制创新,更多运用 财政贴息、补助、税收、担保 等经济杠杆工具,引导和鼓励多元社会资源支持农业,一方面让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更好地发挥“种子”或“乘数”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了避免政府直接介入竞争性领域导致竞争环境不平等或对产业发展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 放活( 2) 比如在金融领域可以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贴息或担保等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把更多的资金留在农村,另一方面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积极稳妥地支持民间金融、特别是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形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相结合的有序竞争格局 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和保险费给予财政补贴,并实行免税政策 对龙头企业的支持, 鼓励订单农业 等的发展等 配套 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制度以保证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立法 制度 立法配套 与国家 《 农业法 》 相适应,地方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条例和细则,硬化农业投入约束机制,比如率先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财政支农资金在一定前提下逐年递增的固定比例,率先在法规上明确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固定比例用于农业发展等 制度配套 对财税制度进行边际改进,将工业反哺农业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出台对挪占反哺资金等行为的约束和惩罚制度等 地区间协调 发达地区在对区域内农业率先高水平反哺的同时,还应承担对不发达地区农业反哺支持的责任 以上海为例 上海服务全国( 1) 服务、技术、设备、信息、制度等优势的主动溢出 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支持跨国采购中心农产品分中心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会展条件,展示展销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建立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大市场体系 上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为全国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和营销信息,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产销矛盾和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等问题 上海服务全国( 2) 上海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优势,在优质种源的开发和推广、数字化精确农业生产和管理、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等方面为全国服务 上海可以利用先进的监测和认证体系,制定农产品标准体系,提供农产品质量认证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和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作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上海可以利用其优势,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装备业的发展 上海服务全国( 3) 拥有众多大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的上海可以进一步扶持和鼓励这些龙头企业以“异地种养”、订单农业等模式,带动更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作。发展经济学农业与经济发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950~ 1979,总和未超过 10亿美元 1980,为- 亿美元 1981~持续增长 目前, 总量达 一万亿美元,超过日本, 居世界第一; 人均量仅 $ 600, 不足日本人均量的 1/10. 【《 经济学消息报 》 07, 03, 02. (6)】 (完) Lorenz 曲线 ( Lorenz Curve) 【 图示 】 纵轴 ——收入百分比; 横轴 ——人口百分比;
为 92万美元, 2020年 351万, 2020年 411万 外商的大资金并购上升,如汇丰保险 亿美元增持平安保险股份;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 %的股份 斩首行动的隐患 什么是外债 发展中国家外债的现状 外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预防和解决外债问题的方案 外债的定义 外债的种类 关于外债的几个相关概念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IMF等的定义
大的项目。 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 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理论分析 赫尔希曼 把经济活动区分为社会间接资本(即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活动或者是直接性生产投资。 社会间接资本过剩条件下的发展 社会间接资本短缺条件下的发展 ( 一 ) 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 ( 二 ) 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 (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 罗森斯坦 罗丹 基础设施应优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
发展结合进来,构成了包含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发展在内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 农业部门不仅是象刘易斯所指出的能够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农业部门还可为工业部门提供着农产品的支持。 这种农产品支持被拉尼斯和费景汉定义为农业剩余。 当农业部门中的劳动力总量在随工业部门扩张而且渐渐减少时,如何保持和提高农业剩余的关键就在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上。
同时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泄密。 根据对外合作项目技术合同规定,需要提供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由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按合同规定提供并签订《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样品保密协议》,并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泄密。 属于应用配套设计需要,有关设计人员按技术协议要求需带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出差时, 气缸体及气缸盖图纸须经技术中心副主任以上审核、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批准;其它 A类零部件及整机技术文件须经技术中心副主任 以上 批准
家盐谷佑一利用产业关联理论,对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重新论证。 他采用消费资料和资本资料的产品分类,采用总产值进行数量统计。 其计算结果表明: ( 1)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霍夫曼比率稳步下降,资本资料工业比重上升是一普遍现象; ( 2)从霍夫曼比率来看,日本在工业化时期即其重化工业化阶段,下降很明显,与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吻合,但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