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无砟道床先行段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与贯通地线单点 “ T’ 型连接一次, “ T’型连接设置 在接地单元的中部,单元之间的纵向钢筋不连通。 模板安装 13 ⑴工艺方法及步骤 侧模安装:有砟道床结构地段采用 2[18 槽钢,无砟道床结构地段采用 [30槽钢。 安装轨排后安装钢模,钢模安装后不加固,待轨排精调完毕后进行模板加固,采用Φ 16钢筋与轨排定位,间距 2m。 模板与电缆槽之间采用 5cm*5cm方木支撑,间距 2m。 伸缩缝安装:采用两块钢板夹泡沫,钢板顶部采用角钢加强。 轨排粗调后安装伸缩缝模板,轨排精调完毕将模板调整正确位置后用钢筋卡卡住模板并固定。 ⑵工序标准及验收 ①模板与地面密贴,相邻模板间接缝严密 ,模板安装及加固不能扰动轨排。 ②模板安装质量检查项目:纵向模板干净;脱模剂分布均匀;变形模板不能使用;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目测纵向模板与下部结构顶面保持垂直。 ③道床模板安装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符合表 4 规定 表 4 模板安装误差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备注 1 顶面高程 177。 5 采用尺量检查,每块板检查三处 2 宽度 177。 5 3 中心位置 2 轨排精调 ( 1)步骤 14 A、确定全站仪坐标。 每工作面配备 1 台具有自动搜索、跟踪、计算、传输数据功能的全站仪。 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 位,通过观测附近 8 个固定在隧道边墙上的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改变测站位置,至少要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 6 个控制点。 B、测量轨道数据。 全站仪测量轨道精测小车顶端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 C、反馈信息。 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数据,误差值将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D、调整中线。 采用双头调节扳手,左右同时调整轨向锁定器。 E、调整高程。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 高度尽量往上调整,不下调。 ( 2)方法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轨道检测小车需要 “定点定位,两点一线,由远及近,顺序进行”的使用原则,并结合“测点距离、平差精度、同测点的测量绝对偏差值”来综合判断测量数据的精度。 A、步骤:将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通过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使用调整系统调整轨排架。 B、精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见图 3)而言,精调顺序为: 1→ 3→ 1→ 2→ 3→ 2→ 3→ 4→ 5→ 3→ 4→ 6→ 4→ 5→ 6→ 5→ 6 15 图 3 精调顺序 C、顺接过渡方法:以两个设站区间(见图 4)为例。 相邻设站点间隔 60m,精调测量区间为距设站点第 10~ 80m范围,每两个设站点之间各留有 10m 的顺接段和顺接过渡段。 原理: ①因使用了不同的 CPⅢ控制点,全站仪设站测量平差的精度也有所不同,对过渡段的三个点使用不同的设站进行测量的时候,所得到的轨道偏差数据有所不同; ②因为同点位,不同设站点测量得到的数据不同,为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需要对顺接段后的测点进行顺接过渡处理; ③顺接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同两设站点测量的同测点 绝对偏差值大小有关,根据测量偏差值的大小来确定顺接过渡段的长度,测量偏差量越大,过渡段段设置长度越长,一般可取 4~ 10m(图中以 10m为例)。 图 4 设站测量平面示意图 顺接过渡方法: 16 一般来讲,在 CPⅢ点精度、设站精度、全站仪精度、轨检小车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两设站点测量 同测点的绝对偏差值不会大于 2mm;顺接段在站点 2 测量的偏差值不大于 2mm 时,不必进行调整;顺接段在站点 2 测量的偏差值大于 2mm 时,则需要检查设站点 1 和设站点 2 的设站精度,如设站精度没有问题,则需要对 CPⅢ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保 CPⅢ点的整体精度;过渡段从顺接段后的第一个轨排架开始,依次比上一个轨排架偏差 ,直到绝对偏差约为零为止。 ( 3)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表 5 轨排精调控制表 项 目 允 许 偏 差值 轨距允许偏差 177。 1mm(铺长轨后的偏差为 2 +1mm),变化率不得大于 1‰ 水平允许偏差 一般按照 mm控制(铺长轨后的偏差为177。 2mm) 轨向允许偏差 2mm/10m弦 高低允许偏差 2mm/10m弦 轨枕间距允许偏差 177。 5mm 轨面高程允许偏差 一般按照177。 mm控制(铺长轨后的偏差177。 2 mm) 轨道中线允许偏差 一般按照177。 mm控制(铺长轨后的偏差 2mm) 线间距允许偏差 一般按照 +2, +5mm控制(铺长轨后的偏差 0, +5mm) 两次设站的测量数据差值 一般宜小于 ;允许最大的差值可不大于 2mm。 ( 4) 精调注意事项 ①所有测量仪器必须 按相关标准实行定期标定。 ②测量区域尽量减少其它施工作业。 ③轨排精调后就采取防护措施,严禁踩踏和撞击。 ④轨排精调后应尽早浇筑混凝土,如果轨排受到外部扰动,或放置时间过长。 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 15℃时,必须重新检查确认仍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17 ⑤在工作方面狭窄的隧道内施工,必须加强调度指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⑥每次精调测量前,都必须对轨道检测小车的轨距、水平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需在校核。 ⑦为减少误差,测量时应记录精调时的全站仪设站位置和测量段落,以和后期调整时的测量保持一致。 混凝土浇注 ⑴工艺 步骤 ①准备工作:清理底板浇注面内杂物。 为确保轨枕与新浇混凝土的结合良好,需在浇筑前在轨枕表面洒水。 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 检查螺杆调节器螺杆是否出现悬空,隔离套是否装好。 ② 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过长(超过 24 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 15℃ (钢轨长度 15 m 时),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③混凝土输送:按照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 采用 输送泵浇注 混凝土,浇注时的坍落度以 13~ 16cm 为宜。 ④混凝土浇筑 采用泵送时,橡胶泵管口应在轨排上方且下料方向基本垂直轨排。 通过移动下料管控制混凝土标高。 ⑤移位:混凝土需 1 个轨枕间距接 1 个轨枕单向连续浇筑,让混凝土从轨枕块下漫流至前一格,不至在轨枕下形成空洞。 当混凝土量略高于设计标18 高后,前移到下一格进行浇筑。 浇注时防止混凝土骨料分部不均,所以随时移动浇注下料口。 ⑥采用插入式振捣方式,在灌注过程中加强对轨枕底及其周围混凝土振捣,振捣时应避免捣固棒接触轨排和钢筋,插点均匀,先中间后两边。 振捣标准 :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没有气泡泛出,顶面出现一层混凝土浆为宜。 ⑦抹 面: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面。 抹面分三次进行,混凝土入模后半小时内用木抹完成粗平,一小时后再用钢抹抹平(至少两遍)。 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三次抹面,抹面过程严禁洒水润面,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托盘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控制。 采用专用标尺控制道床板顶面标高。双块式无砟道床先行段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Ne = 900kw 从电机轴伸端看电机转向 为顺时针旋转, 风机转向为逆时针。 动叶可调轴流式一次风机产品安装和使用说明书 3 4 风机特性曲线 风机型号 FAF19101 用 户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自备热电厂 工 程 号 2020012 合 同 号 风机转速 1490r/min 动叶可调轴流式一次风机产品安装和使用说明书 4 2 转子图和总图汇总的拧紧力矩
遵循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竞争优选为原则; 开标结束后,开始评标,评标 工作在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 采用保密方式进行。 2投标文件的初步评审 评标委员会先对投标文件进行初步评审,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投标书无效; 投标文件未按规定标志、密封的; 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提供的格式要求签署、盖章,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没有合法、有效的委托书(原件)及委托代理人印章的;
行。 ②均枕:按照组装平台上枕块的定位线均枕,并对轨枕表面进行清理。 为了节省轨排组装时间,要再次检查调整轨枕位置。 ③上轨道排架:龙 门吊将轨排架放在组装平台上,人工用撬杠移动轨枕,使扣件铁垫板螺栓孔与轨枕上螺栓孔位置对齐,然后安装锚固螺栓。 ④复查轨枕位置并上紧扣件。 安装扣件注意事项:安装前检查螺栓孔是否有杂物,螺栓螺纹上是否有砂粒等,螺栓涂抹专用油脂,将螺栓放入螺栓孔内,用手试拧螺栓
顶部 采用吊机吊装至屋面, 安装顺序为由 檐口 向屋脊、并 施工组织设计 17 按总体施工方向施工。 檩托在就位后与 主檩条 进行 栓接 , 与网架球托板焊接, 焊脚高度不小于 4mm,并进行围焊,在清除焊渣后进行防腐处理。 次 檩条安装时利用檩托椭圆孔进行,确保 次 檩条的安装坡度。 次 檩条的 堆放必须规范,有防变形措施。 在施工时,先在地面检查 次 檩条的变形情况,对变形严重的及时进行矫正
结论及监测意见形成污染事件后果评估报告。 以上三份报告由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编制、整理,形成完整事件应急处理报告,报予应急指挥中心,经审定后,按照程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履约办。 6 相关保障 应急队伍保障 焚烧厂要建立应急处置队伍,明确责任分工,按遇到紧急情况应履行的职责,强化日常训练和演习。 资金保障 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所需费用,应急队伍建设的装置配备、物资储备、培训、演练
( 7) 其中: 10 )()(NnjwNN enxwX ( 8) 是实平稳随机序列 )(nxN 的傅立叶变换。 自 1965 年 FFT 出现后,周期图法就成为了谱估计中的一个常用的方法, XN(ω) 可以 6 借助 FFT 实现,所以也可方便地求出,这样不仅实现简单,而且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 本课题设计的 FFT 计算程序首 先依据快速傅立叶变换原理进行 1024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