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学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适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提高机体对六氯苯的耐受性。 噪声能增加耳毒性药物如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损害作用。 一些能引起代谢低下、体温下降的毒物,在低温条件下毒性作用增加。 谢 谢 大 家。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第六章 基础毒性  167。 1 急性毒性作用  167。 2 蓄积毒性  167。 3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 167。 4 局部毒性作用 167。 1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二、急性毒性试验 三、急性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 (人或试验动物 )一次接触或 24小时内多次接触 化学物后在短期 (最长到 14天 )内所发生的 毒性效应 ,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目的  ① 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 (以 LD50表示 )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 ,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  ② 并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 , 了解急性毒作用性质 、 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 , 提供化学毒物的急性中毒资料 、 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 ③ 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 —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 ④ 为亚慢性 、 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 ⑤ 研究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 ⑥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的毒性参数: LD50/LC50 Zac ( LD50/Limac) LD84/LD16(或 LC84/ LC16) 剂量 — 反应曲线斜率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一 )试验动物 [原则 ]: ① 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试验动物。 ② 动物易于获得 ③ 品系纯化 ④ 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1. 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啮齿类 :小鼠 、 大鼠 、 豚鼠或家兔 非啮齿类: 狗或猴。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 、 豚鼠或家兔 , 优先考虑白色家兔。 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⒉ 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 例如:大鼠 180~ 240g、小鼠 18~25g、家兔 2~ 、豚鼠 200~ 250g、狗 10~15kg。 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变异范围不应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 20%。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 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求 LD50,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对动物性别要求为 雌雄各半。 如果在预试验时发现化学毒物 (如农药 )对雌、雄动物毒效应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则应单独分别求出雌性与雄性动物各自的 LD50。 如果试验是为致畸试验作准备,也可仅作雌性动物的 LD50测试。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  大、小鼠等小动物 每组 10只  狗等大动物 每组 6只  分组原则 —— 随机化原则  :  经消化道染毒时,要求试验前对动物禁食  大鼠、小鼠 —— 隔夜进食;染毒后禁食 4h  大动物 —— 每日上午喂食前染毒  染毒后继续禁食 2~4h,但在禁食时要保障饮水。  :  选择健康动物  1~2周的检疫期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二)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 恒定的温度: 22177。 3℃ 湿度: 30~70% 照度:昼夜各半 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三)染毒途径的选择 : 染毒途径( exposure routes)的选择需考虑: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试物的途径和方式 ; 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毒性大小的比较 ; 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各种受试物毒性评价程序的要求等。 最常用的染毒途径为 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射途径。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经口 (胃肠道 )接触 : 灌胃 :小鼠  大鼠一次灌胃体积不超过 5ml/只 家兔不超过 10ml/2kg 狗不超过 50ml/10kg 吞咽胶囊 :  经呼吸道接触 : 静式吸入 动式吸入  经皮肤接触 :  注射途径接触 :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 1.查阅文献 ① 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 、 分子量 、 常温常压下的状态 、 熔点 、 沸点 、 密度 、闪点 、 挥发度 、 蒸气压 、 水溶性和脂溶性等理化特性 , 生产批号及纯度 , 杂质成分与含量等。 ② 确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方法求 LD50, 然后再设计剂量分组。 LD50的计算方法常用寇氏法 、 概率单位法 、 霍思法等。 ③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 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急性毒性作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 2. 预试验 ① 设定以此预期值作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剂量组 , 并在该剂量的上下各设计 l一2个剂量组作为预试验剂量。 ② 根据确定的剂量组进行染毒。 ③ 根据预试验的死亡资料确定组距。 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 (n1) 或: i=(lgLD100lgLD0)/ (n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