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装焙烧炉控制系统升级及节能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拟升级为 Ether通讯 技术 圆筒式 排烟架 排烟架的研制 目前, 卧装 焙烧 炉 8 个 排烟架是头大尾细的四方筒体 楔形 结构, 这也是国内燃烧系统采用的 主流设计 结构。 该 结构 由于 头大尾细 ,焦油、粉尘很容聚取在此处 ,既不利于 排烟架清理,又不利于焙烧温度远程控制。 针对这些情况,计划 将原先的 8 个楔形 结构排烟架 改造为 圆筒式 排烟架。 每套系统加装一套天然气计量装置 加装天燃气计量系统, 计量装置引入上位机控制界面,并实现瞬时流量、每小时流量、每班流量、每天流量的监测功能,可及时了解天然气的使用状况,对单耗预测以及对调温工的考核提供可靠依据。 实施后,焙烧炉综合性能测试 、针对某一料箱和它两侧的火道进行多点测温。 记录该料箱和相邻火道的温度从室温到高温保温再到冷却的全过程, 结合焙烧出的产品进行分析。 、测点用的热电偶规格 测点 1 1 1 1 20:采用长度为 米 热电偶 测点 6:采用长度为 米 热电偶 测点 1 16:采用长度为 米 热电偶 测点 1 14 、 17:采用长度为 米 热电偶 测点 2 2 27:采用长度为 米 热电阻 、温度测量的可行性 、本次综合性能测试是在焙烧炉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两个火道的第 4 观察 孔在该炉室是 1P 的时候,放置的是排烟软管,所以第 4 观察孔在 2P 放置热电偶进行测量。 、由于第一观察孔 4P、 5P、 6P 放置的是燃烧架上的喷嘴,所以不用。 、做成特制热电偶提手,可同时放置 3 支长短各异的热电偶,并预留一个观察孔。 火道 2 第 2, 4 观察孔用。 、系统压力测量 、制做一个专用测压小车,安装有电源快速插头。 进行压力测量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制作一批专用炉盖,上有可开关的观察孔,用于测压使用。 专用炉盖分布在 1P6P 的观察孔上,用于提供压力测量孔。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制作一批专用热电偶提手,上有可开关的观察孔,用于测压使用。 专用热电偶提手分布在 4P6P 的第 4 观察孔上,用于提供压力测量孔。 、 1P6P 每一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 、烟气成分测量 、 选用专用进口烟气分析仪,从专用炉盖或热电偶提手上进行烟气测量分析,除测量到 O CO、 CO CxHy、 SO2外还能测量到燃烧效率和空气过剩系数等参数。 、在排烟架出口处制做一观察孔(可开可关),用于测量烟气成分。 、在环形烟道末端如没有观察孔,则制做一观察孔(可开可关),用于测量烟气成分。 、 1P7P 每一小时测量一次,测量 1, 2火道并记录烟气成分及燃烧效率和空气过剩系数。 、烟气流量测量 在排烟架出口制作一观察孔进行烟气流速测量。 计算出平均流速与测量烟道出口横截面积相乘得到烟气流量。 、燃气流量测量 通过安装 3 台流量计,同时统计 4P6P 每个炉室的燃气用量。 安装在该炉室上即可,经过 1 个周期后,就测到 4P6P 每个炉室的燃气用量。 可与总的烟气流量做对比分析。 热平衡初步分析 、通过对焙烧炉火焰系统燃气消耗统计可计算出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通过对 2P、 3P 炉室连续测量温度,测量火道压力和进行烟气分析,可推断出挥发分燃烧情况,挥发份和填充焦燃烧产生的热量无法通过本方案测量值进行定量计算,可定性分析。 、排烟量可以通过测量烟气流速、烟道横截面积计算出流量,通过烟气温度可计算出排烟带走的热量。 、炉面观察孔及炉体本身散热,漏风通过冷空气带走的热量,通过本次方案无法测试。 应与焙烧炉使用年限和保养程度有直接关系,可定性分析。 、通过测量出炉时 温度,为计算固体残余热量(填充料、熟块)提供依据。 、通过热收入项 、 和热支出项 、 、卧装的比较可深入分析热量收入支出状况,分析总结出焙烧炉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一个炉室内炭块焙烧升温到降温的全过程温度曲线、一个火焰周期内各炉室之间负压分布曲线、一个火焰周期内各炉室的含氧量、 CO2 的曲线、料箱内炭块的各点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燃料的燃烧效率、及天然气的流量与总排烟量等等,可检定环式焙烧炉制品的各工艺参数,找出焙烧炉运行的最佳状态。 焙烧工艺的优化 通过 新型燃烧器的研制开发、 卧装 焙烧控制系统程序的研发升级工作 和焙烧炉综合性能测试 ,进一步 优化 卧装 焙烧 工艺,制定符合卧装焙烧实际情况的焙烧曲线和工艺参数, 合理设置 挥发分大量排出 阶段的“生物钟” ,把该区域控制在第二和第三个炉室之间,充分利用挥发分的热能升温,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其次,通过负压的调整,逐步解决火焰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