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发展经济学课件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加工过程中价格增殖的保护,它表示对制成品本身极其投入物征收关税后作用于加工活动的合成效应,反映改国工业受保护的实际程度或利益增加程度。 • 许多发展中国家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其关税结构是对最终消费品实行高关税,对原料,中间品和资本品实行低关税甚至免税,这样一来,试图通过消费品生产的后向联系效应促进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生产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适时地调整关税结构,才能促进工业在经济体系内向后连锁发展,即分段运用积极灵活的选择性保护政策。 较之只对最终产品实行无差别的统一从价关税率为佳。 二、外汇汇率与外汇管理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区域一体化 第十章 •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 • 第二节 部门优先发展顺序 • 第三节 发展极和增长点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 • 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还面临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中国家应选择什么发展战略,怎样合理安排各部门和地区的优先发展顺序是很有意义的, 一、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 这是西方两种对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战略提出的不同主张。 一直存在争论没有一致。 一、平衡增长理论 • 此理论产生于四十年代,罗森斯坦罗丹在他的论文《 东欧和东南亚工业化问题 》 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平衡增长理论。 1953年,纳克斯在 《 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 》 一书中也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平衡增长战略。 • (一)罗森斯坦与纳克斯的主张 • 所谓平衡增长( Balanced Growth)是指在整个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得到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 可见,平衡增长理论是主张全面投资,平衡地发展各个经济部门。 • 平衡增长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积累,由于长期贫穷落后,收入水平低下,必然产生低储蓄能力和低投资引诱,因而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导致了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 资本匮乏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给经济起飞创造条件,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主张采取一种全面的投资计划,同时发展若干工业部门,他们相互提供供给,相互给予投资引诱, • 平衡增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投资应大规模进行,二是各部门均衡发展,从供给平衡角度看,通过全面投资使各部门相互提供投入,避免了攻击瓶颈以及辅助生产要素缺乏所引起的资本浪费,从需求平衡角度看,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克服了发展中的各种供求障碍,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保证经济中各部门的获利,推动经济迅速发展, • 平衡增长理论溯源到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 1844年,穆勒对萨伊的定律做了重新解释,在生产性领域,一切生产活动都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特定的投资创造出特定的生产能力,特定的生产能力创造出特定的供给和收入,特定的收入又创造出特定的需求, • 平衡增长理论的基本点是投资结构应适应需求结构,以保证市场供求平衡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而为了使增加的投资结构适应增加的需求结构,就必须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投资,使各部门同时平衡增长,各部门人员相互成为顾客和经营者,以实现供求均衡。 • 罗认为,实行平衡增长战略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不可分性,这种不可分性表现在,( 1)社会分摊资本或基础设施的不可分性,比如,要见一座水力发电站,不仅需要修筑水库,水坝,还要有发电机器设备,输电系统,和交通运输,信息设施,工作人员培训,及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 如果不配套就难以形成生产能力。 ( 2)储蓄的不可分性 储蓄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只有通过大量投资,使国民收入增长大胆一定高的水平,才能是储蓄有较大的增长。 ( 3)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 如果投资只集中于某个部门,则该部门的产品会因为其他部门的落后导致市场需求不足,最终会使该项投资无法产生效益而失败,罗举了一个鞋厂的例子,社会只对鞋厂进行投资,没有别的部门的投资,则鞋会因为市场狭小没有销路,效益不能持久,因此要投资鞋厂,并扩大其规模,就要投资于服装厂,食品厂,钢铁厂等,形成工业体系,互相创造市场,最终使整个经济都得到增长。 • 罗还用规模经济理论说明平衡增长的必要性,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只有全面大规模的投资,才能使各行业和企业获得内在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效益。 (二)平衡增长的类型 • 可以分为三种, 1,强调投资规模的平衡增长理论,2,是强调资源配置于各部门的平衡增长理论, 3,是既强调投资规模,又强调国民经济总体都同时全面增长。 • 这三种类型 其实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也是不同经济学家主张的三种观点。 1 .极端的平衡增长 • 主张对各个工业部门同时按统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在全面工业化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工业发展过快,产品过剩,必须在投资时做到按同一投资率对各个工业部门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协调,比例均衡,因而,他们提出了用大推进式投资来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2 .温和的平衡增长 • 主张对经济中的各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基础设施等同时但不一定按同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纳克斯,他认为,应当以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确定其投资比率,对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价格弹性大的部门给予较大比率的投资,因为价格与收入弹性大意味着这个部门发展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还有生产扩张的潜力,在这些部门多投资,促进其迅速发展,以实现该部门产品的供求平衡,对于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价格弹性小的部门,给予较小比率的投资,价格和收入弹性小表示该部门发展过快,在这些部门少投资,使它与其他部门相协调,可见,温和的平衡增长战略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3 .完善的平衡增长 • 这是一种折衷的平衡增长理论,它介于前两种之间,综合了前两种的特点,是由斯特里顿提出来的,它既主张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例全面发展,实现平衡增长,也主张在平衡增长中,根据各种产品的需求弹性确定不同的投资率和增长比例,通过个别部门的优先发展和快速增长,解决经济结构中的瓶颈问题,最终实现各部门按比适当比例平衡增长,完善的平衡增长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增长理论,它把平衡增长作为目标,把不平衡增长作为手段,通过不平衡增长达到平衡增长。 在安排投资时应优先考虑某一个部门或几个主导部门,使其优先发展,经过一定时期后,解决了瓶颈问题,就应使各部门按一定比例平衡增长。 • 如何实现平衡增长呢,平衡增长论者一致认为,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调节作用有限,即使市场机制作用较大,要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并分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主张实行国家干预,通过国家计划化实现平衡增长。 (三)平衡增长理论的意义及不足 • 平衡增长理论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提供了一种发展模式,它强调国家干预在实现经济平衡增长中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平衡增长战略主张全面地发规模的投资,这在发展中国家难以实现,因为发展中国家缺少资金,人力资源不足,不具有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另外,强调国家干预不利于培育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 意义: • 不足: 二、不平衡增长 • 平衡增长理论是五十年代出现的,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计划决策中,但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反对和批驳。 代表人物赫尔希曼。 58年他发表了 《 经济发展战略 》 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对应的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的理论。 • 赫主要从现有的资源的稀缺和企业家的缺乏等方面对平衡增长理论进行了批评, (一)主要观点 • 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 赫尔希曼根据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从资源配置决策入手分析,当一个国家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源超过可获得的资源量时,就面临着投资决策的问题,他认为,应有限选择“ 引致决策 ” 最大化项目,即能通过自身发展引致其他项目最快发展的投资项目。 他将投资项目分为两类: • 社会分摊资本和直接生产性活动,社会分摊资本指用语技术设施的投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效率低,而受益面广,直接生产活动是指直接投资于工业,农业等产业部门的投资行为,其特点是投资集中,周期短,收益快,投资效率高,这两类投资都是必须的,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能做到平衡增长,而只能优先增加某一类投资,实行不平衡增长。 (二)研究结论 • 研究结论是: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暂时延迟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集中资本优先投资于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以尽快四获得投资效益,增加产出和收入,待直接生产性部门的生产发展起来并产生了较大收入后,再利用一部分收入投资于基础设施部门,带动其增长。 (六)联系效应理论(进口替代) • 赫认为应根据联系效应的大小来决定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中投资的优先次序,所谓联系效应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一个部门要使用别的部门的产品作为投入要素,同时他的产品要被其他部门购买,这些关系使得各产业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七)不平衡理论的意义 它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不同与平衡增长的新思路,它指出了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它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重视培育企业家,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管理水平,赫指出的联系效应理论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不平衡增长也会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经济总体发展不平衡的不良后果。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 • 关于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斯特里顿以英国十八世纪纺织钢铁工业为例,证明不平衡增长的成功,而休斯却根据史料分析认为,西方国家都是沿着平衡增长道路前进的。 • (一)各有优缺点 • 平衡理论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却忽略了大规模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不现实性,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和部门之间的联系效应,却忽略了不平衡增长所造成的结构失衡等严重后果。 (二)区别与联系 • 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的,不平衡增长是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考虑经济发展的初期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于最有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中,通过这些产业的有限发展,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但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时,平衡发展成为必然。 • 赫认为:强调不平衡增长,目的是要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平衡增长,只不过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 • 斯特里顿认为:平衡增长是一种市场理论,不平衡增长是一种决策理论,指出,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之间的选择是根据各种不同长度时期内的平衡之间进行选择。 • 吉利斯等认为,发展规划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发展, 第二节 部门优先发展顺序 • 1 .优先发展工业 • (一)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 • (三)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 • 2 .优先发展工业思想的转变与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理论的提出 第三节 发展极和增长点 • 发展中国家一般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低下,基于这种状况,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并主要倡导实行地区不平衡增长战略,发展极和增长点就是这方面的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发展极理论 • 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由非总量的方法安排计划,把国民经济按区域分解为部门行业和工程项目,发展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在每个部门行业或地区都以同一速度进行,增长迅猛的产业往往集中于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部门在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同时期一般集中于不同地区,由于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聚集的地区常常是大城市中心,这些中心就成为发展极。 它对广大周围地区有一种吸引力和扩散力,凭借这种力量,发展极扮演着生产中心和市场枢纽的角色,一方面向心力的作用促使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部门四周聚集着日益增多的其他相关部门,行业和辅助厂商,第三产业围绕着发展极迅速成长,另一方面,扩散力的作用体现在发展极把增长和发展的势头通过技术组织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等形式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发展极的形成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因为在一个动态社会中,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他们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冒风险,他们的努力促使企业不断壮大,并且通过其影响而产生一批模仿,追随创新的新企业,即增长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极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增长中心, 第二、必须具有规模效益,发展极所在地区不但要聚集大量企业部门,而且要集中相当数量的资本,投资技术人才生产要素等,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经济, 第三、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机器设备人力等要素的供给和必备的基础设施,即需要。南开大学发展经济学课件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PIS,C=(%5%)/%= 由计算结果可见,基金 C的绩效最好,基金 A的 绩效次之,而基金 B的绩效最差。 二、特雷纳指数 特纳指数( Treynor’s Performance Index ) 是用证券市场线 SML评价投资组合(基金)的经营业 绩。 根据第三章给出的证券市场线,它代表了某个 资产期望收益率与其 β 值的线性关系,其定义式 为: E(ri)=rf+[E(rm)rf]β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对商品生产者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商品价值量的比较: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有降雾、暴风雨 (雪 )、扬沙等恶劣天气影响瞭望时,应停止线上作业和上道检查,必须作业时,应采取特殊安全措施,保证来车之前按规定的 距离及时下道。 22 线路允 许速度 vmax≤ 120km/h 的区段,遇有降雾、暴风雨 (雪 )、扬沙等恶劣天气瞭望困难地段,巡道、巡守人员应在路肩上行走,并注意察看线路状态。 线路允 许速度 vmax> 120km/h的区段, 巡道、巡守人员应在路肩上行走
用了。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在静态博弈中,所有参与人同时行动 (或行动虽有先后,但没有人在自己行动之前观测到别人的行动。 在动态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在自己行动之前能观测到先行动吉的行动。 动态博弈常用扩展式表述。 进入 不进入 A B B 进入 不进入 不进入 进入 收益: A B 3 , 3 1 , 0 0 , 1 0 , 0 考虑右边以博弈树描述的两阶段博弈。
际社会主义体系,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自主发展才有可能。 –外围地区应与现存国际体系脱钩,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阿明提出了一种由三个互相依赖的部分组成的发展道路,一是选择本国资源为基础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二是优先考虑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三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提高原料价格控制自然资源保证第三世界的制成品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并加速技术转让。 第三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
TDC,使用飞轮定位工具 来固定曲轴。 /皮带轮定位螺栓并拆下避震器 /皮带轮。 3 拆下上下正时皮带轮罩。 2)安装 来固定凸轮轴。 TDC 位置。 ,然后再装上凸轮轴齿带轮使齿带轮间的皮带张紧。 装张力计并调零。 32177。 2。 22N178。 m。 63N178。 m。 ,凸轮轴固定工具及飞轮锁紧工具。 /皮带轮,确保定位销正确定位并拧紧定位螺栓至 23N17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