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消费及其转型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行为。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社会风气的 反映者 又是 社会风潮的引领者。 20 世纪 80 年 2戴元光 、 邱宝林 : 当代文化消费与先进文化发展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4),第 47 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及其转型 研究 6 代,当中国反对西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在大学校园里,却悄悄过起了西方的圣诞节。 直至现在,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尤其在年青人中欢庆得甚为热烈。 像电影 “ 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 ” 中描述的那样, 西方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 等等所谓“先进”的文化慢慢 融入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生活,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消费方式的一种巨大变迁。 (二) 20世纪 90 年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 20 世纪 90 年代, 也就是我们这一带年轻人咿呀学步不知人事繁杂的时候,当大 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 或者不熟悉 互联网时,许多大学生在这个高科技领域已经游刃有余 了。 大学校园里激烈的思想碰撞使其成为各种风气的集合地,各种“新事物”的发源地、扩散地。 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被大学生学习、扩散。 文化消费方面那个年代很多大学生已经用 mp3 学英语,上网查资料,文化消费更是样式开始繁多了起来,很多大学生习惯于每周阅读基本报刊、杂志、名著 ,习惯于上网查阅各种资料。 而 现在, 事实证明 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文 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深入到平常百姓家。 (三) 21世纪大学生文化消费特点 21 世纪,当我 们还在问西方的消费社会是否来临时,大学校园里已经流行了众多新的文化消费形式:洋快餐文化、咖啡 洋酒 文化、旅游文化、数码文化、短信文化,产生了生日消费、 节日消费、 交际消费、情趣消费等等。 就现在拿一样东西 “ Iphone” 来看,许多大学生已经把 Iphone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文化类消费品, 并不只是因为它出色的性能,还有它所代表的时尚的潮流,记得以前看电视剧《裸婚时代》,里面出现的所有手机全是 Iphone, 当然很明显是苹果赞助的,可这种“引导消费”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越是这样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其观看者才会越注重里面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 文化消费行为亦是如此。 有学者认为这一切表明消费主义已经在大学校园里蔓延。 大学生这群思想活跃、文化程度高、接受度高但思想上欠成熟的群体越来越成为繁杂的新潮文化消费品的消费者, 可以说,虽然作为不同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都有共同的群体特征,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及其转型 研究 7 念和消费心理都不尽相同。 文化消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化,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 、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笔者经过访谈周围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 ,当前 高校 比较缺乏受大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不足。 与此 同时,校园现有文化 产品和服务缺乏吸引力,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 (一) 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的认知与行动 存在矛盾 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消费校园文化产品或服务,方便实在,既能调节身心又能增长见识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消费活动的 积极性和主动 性不高,他们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学校图书馆、文体中心,不愿意参加校园社团组织的活动。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消费的认识是理性的但其消费行为却 有悖他们心中的 “ 理想 ” 状态 ,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参加校园文化消费活动 等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大帮助的文化消费 ,另一方面 又会经常参加 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实用等 的文化消费。 当然现在崇尚自由的理念在大学生心中可谓根深蒂固,对于文化消费的选择也趋于杂乱散漫。 (二) 当代大学生 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当代大学生典型的心 理特征之一。 反映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 就是当代大学生热烈地追求时尚和新颖。 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使他们新奇渴望。 大胆追求,力图表现时代,引领时尚潮流。 由于青年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因而对精神文化消费的追求也是注重其能否反映时代潮流与风格。 与此同时,也难免会有很多跟风消费,这是必然 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及其转型 研究 8 (三) 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倾向于网络化、高科技化 网络文化消费具有消费快捷便利、互动性强、消费成本低、新潮个性等特点3,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和现实需求,受到 了 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而传 统的校园文化消费由于缺乏吸引力,加上校园文化产品精品缺乏 , 导致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热情普遍不高,被动消费多,而主动消费少。 当前,校园文化离大学生越来越远,然而网络文化却离大学生越来越近, 有些 校园 附近 网吧人满为患, 而整天 在宿舍上网 的大学生亦屡见不鲜 , 课堂内外手机 微 信、手机游戏满天飞。 高科技的文化消费活动大有取代传统文化消费活动之势。 ( 四 ) 大学生 文化消费层次不齐 ,且浪费严重 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各种学习、娱乐、休闲、运动场馆建立 起来, 书籍、器乐、器材等文化软硬件设施 的添加 ,也聘请 了校外知名人士来校讲学,文化艺术名人来校演出,同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海峡两岸知识交流竞赛 、 毕马威案例分析大赛 、 各种各样 文体竞赛等,为大学生开展文化消费活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校内文化消费大多还停留在寝室内、教室内,停留在上 课听讲、学习课本知识,停留在参加校内培训班、考证考研,停留在 网游、电 子竞技 上。 大学生校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