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1页(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开 、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习 P12 练一练 1——3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 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 判断题。 三.总结 四.作业 六年级 强化练习 教学反思 教后记: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前一节课的深刻理解,后面的练习变的简单了,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上。 课题补充练习第 7 课时(总第 7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 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 学习目标 ,并能灵活应用。 、合理地解决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画圆工具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总结 教 师 预 设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 C=2πr、 C=πd 的 2 倍到 9 倍的值。 二.展 开 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帮助自己搞懂圆的直径 =正方形边长,然后使学生能求出半径,算式是 100247。 4247。 2=(㎜);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算算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理解题意,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就是车轮一周的长度,然后根据周长公式列出算式 350247。 ( ) ≈223( m)。 P13 练习 在练习中要注意:第 10 题在练习前,要让学生思考,要量出一张圆形纸片的直径,有什么办法吗。 (对折,量出直径长度。 )要量出一块圆木的直径,有什么 办法。 (先用绳子围一周,量出周长,再算出直径。 )再出示题目,先思考树的周长是多少。 再独立求出这树的直径。 三.总结 背诵 的 2 倍到 9 倍的值 练习 六年级 教学反思 熟能生巧,课堂上还可以做一些直径是 1——9,求半径的专项练习 课题 圆的面积 第 8 课时( 总第 8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模型、圆规、投影仪、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让学生比较哪个圆的面积大。 大多少。 (学生口答后把两圆重叠 ,比较大小。 )相差多少呢。 二.推导 :小正方形面积怎样计算。 (半径 半径)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 3倍谁大谁小。 圆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4 倍呢。 2 倍呢。 :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按要求对折 4 次(注意第 4 次折的折法,是按角对分地折),然后拿尺量出一等腰三角形剪一刀,展开,得到一个近似于圆的纸片。 :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 5 次,剪一刀展开。 与前一次剪的作比较,使学生知道,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也就越接近圆。 师生共同拿出剪好的 图形分析:这个图形等分成若干块,每一块都是什么形状。 (等腰三角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怎么求。 随着折的次数不断增加,剪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什么图形的面积。 板书:图形面积 =等腰三角形面积 n=底 高 247。 2 n=C r247。 2 n =2πrrn 学生口答 师生共同操作 圆的面积 =πr2 边板书边提问:等腰三角形的底是多少。 ( C )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圆的什么。 (半径 r) ,让学生分 4 人小组动手把准备的圆分成相等的 16 个小扇形,再拼成其他 图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教师巡视,取学生拼成的各式各样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选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三.巩固 试一试。 四.总结 五.作业 师生共同操作 教学反思 已经是第 2 次教毕业班了记得第 1 次教的时候,还是幼儿园的院长一早每天都要过去一下,课前准备就不够充分,上课就照本宣科。 而现在教这个知识的时候,不仅教具演示而且学生实际操作,所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可以说连中下生都 能灵活应用这个知识。 课题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第 9 课时( 总第 9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 简单的面积计算基本会,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学习目标 ,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 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圆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 那么怎样求半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r=、 r=。 [板书: S=πr2=π() 2=π() 2]。 二.展开 【 1】,投影出示 先请学生分析题意,并问:已知什么。 要有用哪个面积公式。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解答。 最后小结。 试一试。 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 四.总结 五.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解题思路学生基本能掌握但还须练习。 课题 练习 1——5 第 10 课时( 总第 10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学情分析 重点提高学生实际的解题能力。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二.展开 先小黑板出示 P20 练习 1——2 再指名板演,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 最后再次复习圆面积在各种条件下回答问题 的计算公式: S=πr2=π() 2=π() 2。 投影出示 P20 练习 3——4 先 4 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在这些题中,第 5 题是最难的,学生理解上比较难,我想如果题目在从 1 时走到 2 时加上时针两个字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课题 练习 6——11 第 11 课时( 总第 11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 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提高。 学习目标。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什么叫半径。 什么叫直径。 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 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然后派一名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过程和解答算式,最后师生一起小结,在小结要提醒学生其中一些题在解答中要思考的地方:第 13 题,大圆直径为 2 3=6㎝,小圆直径是 2 ㎝,它们的面积比是() 2 247。 () 2=9247。 1,所以直径 AB 的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第 14 题,图中长方形面积是 4 6=24(㎝ 2),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大三角形面积为 24+ 6=30(㎝ 2)( △② 的面积比 △①的大 6 ㎝ 2,即大三角形面积比长方形大 66 ㎝ 2)。 因此,( 4+ a) 6247。 2=30 a=30 2247。 6- 4=6 ㎝。 第 16题,甲、乙两块钢板上圆片的面积之和相等,因此剩下的边角料一样重(厚度相等)。 三.巩固 智力游戏 先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并要求学生说出能拼出哪几号图形,对认为不能拼出的,一定要说明理由。 然后,指名汇报,特别要求汇报的同学要讲一讲在拼图中的思考过程。 最后师生共同较对。 第 1 小题可拼成的图形有 ① 、 ③ 、 ④ ; 第 2 小题可拼成的图形有 ① 、 ③ ; 第 3 小题可拼成的图形有 ③ 、 ④。 四.总结 回答问题 练习 五.作业 《课堂练习》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教学反思 对于轮子转几圈的问题学生总是不容易理解,讲评作业是看到透明胶,我突发奇想用它当教具,先把透明胶一圈一圈剥了 3 圈,拉直问这个长度与周长有什么关系,学生说有 3 个周长那么多,我转回去验证确实是 3 圈。 我又问如果告诉你这条胶带的长度和这个胶带的周长,可以绕几圈怎么求,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经验的积累,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就是求总长里包含几个周长。 课题 单元练习、评析 第 1 13 课时( 总第 1 13 课时) 学材分析 对于一些组合图形的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学情分析 还需加强概念的教学,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测试 评析 总结 考试 听老师讲解题目。 教学反思 学生的概念不是理解的很透和解题习惯不好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百分数的应用 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增加百分之几 ”或 “减少百分之几 ”的意、义,加深 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三、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五、单元课时: 11课时 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第 1 课时( 总第 14 课时) 学材分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 “增产百分之几 ”的 实际问题。 通过提出 “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关键:对问题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于这一类题目,学生在上一学期已有接触,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学。 重点可以让学生第二种方法上 学习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