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楼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1。 表 11 武汉大学化学楼改扩建工程建筑构造及装修 序 号 项 目 方 案 1 墙体 加气混凝土砌块, M5 混合砂浆砌筑 2 地面 细石混凝土地面 3 楼面 细石混凝土楼面 4 门 高级木门、铝合金双层中空安全玻璃窗 5 顶棚 白色乳胶漆,走道和实验室均吊顶 6 内墙面 白色乳胶漆 7 外墙面 高级灰色面砖及外墙涂料 扩建大楼采用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或人工挖孔桩。 楼面均采用现浇砼梁板。 阶梯教室项部大空间屋面采用网架结构。 第 16页 二、 主要污染工序: 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实验废水 废气:汽车库的汽车尾气、实验过程中排放的少量废气 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 噪声:汽车进出时的交通噪声、风机、空调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 废水 (1)给水水量 本项目的用水包括新、旧化学楼的生活用水、实验用水等。 本评 价旧化学楼用水采用 2020 年实际用水情况,对新建化学楼的用水量按用水定额计行计算进行如下核算: 旧化学楼由于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实验任务,故用水量较大,由武汉大学水电科提供的数据表明 2020 年旧化学楼用水量为 25 万吨,其中生活用水和实验用水大约各占一半,各为 吨 /年。 新建化学楼 为主要为教师科研和办公用房,实验室主要接纳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项目使用,其实验室接纳的人数较少。 用水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版)用水定额办工区用量为 50L/人 d,实验区用水量为 50L/每学生 d, 时变化系数 计算,则最高日用量为 50t/d,类比旧化学楼可知其中生活用水和实验用水各占一半。 故化学楼总用水量为 ;实验用水量和生活用水理分大约各占一半,均为 t/d。 ( 2)废水排放 本项目用水用水量的 90%将形成废水排放。 经计算,本项目日排放生活污水 ,即 万 t/a,主要污染物浓度参照武汉市小区污水污染物浓度调查数据并取其较高值,本工程经化粪池处理后,其排放浓度确定分别为: COD=250mg/l、 BOD5=100mg/l、SS=200mg/l,氨氮 25mg/L,污染物的产生量为 COD : 、 BOD5 : 、 SS:,氨氮:。 表 12 项目水平衡表 用水项目 用水系数 用水量(万 t/a) 排水类型 排放系数 排放量(万 t/a) 办公用水 50t/人 d 生活污水 90% 实验用水 50L/人 d 生活污水 90% 总 计 - 排放 水量 万 t/a 第 17页 本工程试验废水类比 上海医工院 药 学 研究实验 室废水水质情况, 由于上海医工院药学研实验室所从事的研究为化学药物合成,其实验性质与化学大楼内实验室所从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 确定本工程的实验室废水水质为其产生浓度为 COD=620mg/l、BOD5=230mg/l、 SS=280mg/l、 NH3N= 25mg/L。 由于科学研究实验的不确定性,对于所产生的污水中重金属浓度和种类难以定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本实验室主要用于实验室内进行小试,即实验室内实验,药品用量均较小,故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 经加碱式氯化铝絮凝剂和生石灰作为助凝剂,在混凝沉淀池反应沉 淀后进入厌氧生物接触反应池,降解部分有机物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其排放浓度确定分别为:COD=250mg/l、 SS=200mg/l,氨氮 25mg/L,污染物处理后其排放量为 COD : 、SS: ,氨氮:。 由于重 金属在碱性条件下,溶度积较小,故 本项目所产生产实验室废水 经混凝沉淀后较易实现达标排放。 废气 ( 1)汽车尾气 汽车在小区内行驶以及出入车库和停车场怠速和慢速行驶时会产生汽车尾气污染,该尾气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器等燃料系统的泄漏气等,主要污 染因子为 CO、 HC、 NO2等,其排放量与车型(一般为小型车,如轿车和小面包车等)、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还与汽车行驶状况有关。 因此,可按运行时间和车流量计算车库。 汽车尾气的排放源强。 根据类比调查、监测、统计结果,汽车在怠速与正常行驶时所排放的各污染物浓度详见下表。 表 12 汽车尾气中各污染物浓度 污染物 单位 怠速 正常行驶 备注 CO % 2 容积比 HC ppm 1200 400 容积比 NO2 ppm 600 1000 容积比 车流量:本项目地下车库共设 77 个停车泊位,室外停车场地 100 个停车泊位,按泊车位占用率 90%计,共计 160 辆车,车辆进出小区的频率取每日进出 2 次。 运行时间:汽车运行时间是指汽车在额定的区域内从发动机启动到停车的时间,或 第 18页 从进口到出口的运行时间。 库(间)内运行时间包括距离 /速度和停车(或启动)的延误时间。 本项目假定每辆车在泊位时行驶时间为 2 分钟,在进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时道路上平均耗时 3 分钟。 耗油量:根据统计资料及类比调查研究,车辆怠速 5km/h 时,平均耗油量为,即。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将向周围空气排放。 在相同的耗油量的 情况下,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还与空燃比有关。 空燃比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与燃油的体积比。 当空燃比较大时(大于 ),燃油完全燃烧,产生 CO2及 H2O,当空燃比较低时(小于 ),燃油不充分燃烧,将产生 HC、 CO、 NOX等污染物。 据调查,当汽车进出车库时,平均空燃比约为 12: 1。 汽车尾气排放的各污染物的源强计算可参照以下公式进行,结果见下表。 废气排气量: D=QT( k+1) A/ 式中: D—— 废气排放量, m3/h; Q—— 汽车车流量, v/h; T—— 车辆在车库运行时间, min; K—— 空燃比 A—— 燃油耗量, kg/min 污染物排放量 : G=KDCƒ 式中: G—— 污染物排放量, kg/h C—— 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容积比, ppm K—— 容积与质量换算系数 汽车尾气计算参数:停车泊位: 177 辆,每日车流量: 320 辆 泊位时行驶时间为 2 分钟,小区道路上平均耗时 3 分钟。 空燃比: 12: 1 表 13 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计算结果 第 19页 CO(t/a) HC(t/a) NOX(t/a) 泊车位 小区道路 合计 ( 2)实验室废气 在标准化学实验室内均设有通风橱,以稀释排放试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化学物质。 风机采用轴流风机,风量较大,间歇式排放,因而其中的化学品的浓度很低,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经类比调查,各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见表 14。 表 14 主要噪声源 的声压级 序号 噪声源 LAeq( dB) 1 小汽车怠速运行 65 2 2 匹左右分体空调室外机 60 3 人群活动噪声( ≤10 人) 75 4 水泵 80 固废 本项目固废物主要为办工和实验产生的办公生活垃圾和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办公生活垃圾主为纸屑等非危险固体废弃物;危险固体废物主要为 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废物 ”、化学品废弃容器等。 办公生活垃圾按 d 计,则办公垃圾产生量约为;危险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约为 ,危险固体废物编号 HW03。 综上所 述,本项目建成后固废总发生量约。 由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设施每年产生污泥量为 吨。 表 15 建设项目固废发生量列表 固废来源 产生系数 规模 产生量( t/a) 第 20页 办公垃圾 d 3500m2 剩余污泥 危险固体废弃物 - 总计 - - 三、 工程实施后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新化学楼和污水处理站建设投入使用后,各项污染物质的排放量的变化见表 16。 表 16 各项污 染物质的排放量的变化 单位: t/a 废 水 固体废弃物 COD SS NH3N 一般固体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 现有污染物的产生量 现有污染物的削减量 0 0 0 现有污染物的排放量 0 0 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产生量 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削减量 0 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排放量 0 0 工程实施后污染物的增加量 0 0 四、项目产业政策及学校规划符合性 汉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老化来严重的化学楼已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急需改造老化学楼,新建一座新化学楼。 项目用地为 项目建设地址在武汉大学杨家湾区域,武汉大学主校门的西侧,南临八一路,西临珞狮北路,东为校园内主干道学府路,北与桂园学生生活区相连。 扩建工程建于旧化学楼的西侧,与现有化学大楼相接。 该项目先址符合校园规划功能分区要求,同 时集中布置教学、科研用房利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该用地为教育用地,项目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武拟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已获教育部批准,拟建方案符合武汉大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教学发展规划。 第 21页 五、清洁生产简要分析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 1993 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化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建院多年来已形成较为稳定、管理规范的药品管理体制和严谨学术风范。 工程 完工后,在实验药品使用和配给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杜绝浪费和危险化学品外流。 第 22页 项目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汽车 ( 104m3/a) CO HC t/a t/a NOX t/a t/a 实验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 检测线以下 间歇式排放,因而其中的化学品的浓度很低,对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水 污 染 物 生活污水 ( 104t/a) COD 250mg/L, t/a t/a BOD5 100mg/L, t/a t/a SS 200mg/L, NH3N 25mg/L, t/a t/a 实验室废水 ( 104t/a) COD 620mg/L, t/a t/a BOD5 230mg/L, t/a t/a SS 280mg/L, NH3N 25mg/L, t/a t/a 固 体 废 物 危险固废 ( HW03) 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 “废物 ”、化学品废弃容器等 生活固废 生活垃圾 剩余污泥 化粪池及实验废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 t/a 0 第 23页 噪 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进出车库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 对于影响较大的 加压水泵等 噪声源应对声源设备加隔声垫,对周边噪声环境影响较小。 其 他 无 主要生 态影响: 项目对生态环境无明显不良影响。 第 24页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 施工现场粉尘和扬尘的产生量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变化很大。 根据市郊道路施工现场类比监测结果,监测数据见表 16。 表 16 离施工现场不同距离 TSP 浓度值 距离 m 10 20 50 100 浓度 mg/m3 据施工现场不同距离 TSP 浓度变化规律,基建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在50 米内。 各种颗粒 物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 为此要求项目施工时,在施工现场周围按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实行封闭式施工;车辆出工地时应进行冲洗,防止随车带走泥土,同时对运输土石方等的车辆采取密闭措施,防止沿路抛洒。 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扬尘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很小。 由于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学生 宿舍 距离为 200m,同时施工期尽可能的安排在假期进行,避开施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干扰。 因此,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所产生 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及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按平均每天 100 人考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 20m3/d, 废水中主要含有悬浮物,动植物油、 BOD COD 等污染物 ,由于校内有完善的生活设施,不需另建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化学楼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制、衬塑进度直接影响整个安装进度,衬塑管道的预制必须保证管道尺寸的准确性以及法兰的垂直度,我们严厉杜绝返工现象。 在管道预制阶段,项目部将加大 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实施重奖重罚 考核 制度。 2.大型、重要设备的吊装 本工程主要是储罐类设备多,且都集中在锅炉补给水车间,此车间安装设备多,管道多,其进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设备吨位较重的设备有纤维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单中都在十吨以上
塔径 mm 材质 60块板 单溢流苏尔寿筛板塔盘,板间距 300mm, 塔盘编号 01~60 1,600 塔板: Q235B 1 套 N2管口处,进料分布管 1,600 20 T201( Φ1600) 数量 说明 塔径 mm 材质 60块板 单溢流苏尔寿筛板塔盘,板间距 300mm, 塔盘编号 01~60 1,600 塔板: Q235B 1 套 N2管口处,进料分布管 1,600 20
50%时,启动回流泵( B211)建立回流,液面继续上升时,经丁二烯水洗塔( T207)向罐区循环。 投回流罐液位( LICA2034)、回流量( FIC2024)自控,投 T207 界面( LICA2036)、水量( FIC2023)控制。 合格后向下一工序进料。 B218 B219 7) 将 T201B 塔釜出料部分引入 T204 再沸器( H224),一方面作为 T204 的热源
材、器具48 件(套)。 其中液氯应急箱 1 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5 个、防毒面具 12 个、防毒口罩 13 个、氯气吸收池 1 个。 另外,配有多个液碱储罐。 成品储存仓库设有干粉灭火箱两个。 XXXX 化学有限公司 2020 吨 /年 二氯异氰尿酸钠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XXXX 劳动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15 电气设施防火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照明、电机等电气设备与设施按防爆要求设计。
m2(H2O)=_______n2(SO3)。 20 7. (长郡原创 )由 H2和 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通入 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图甲表示溶液中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着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溶液中的导电性随着通入的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物 质 的 量 n 0 V1l V2l V 导 电 性 0 V1l V2l V 1.
_______(填序号 )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水解反应 E. 银镜反应 8 (1) 苯氯乙酮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最多有 : __________________ (2)苯氯乙酮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水解反应 E. 银镜反应 8 C、 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