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储层下限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4, 25]又继续开展了低速非达西渗流实验和研究。 通过六年多的工作完成了大量的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孔低渗致密含水储层中,气体低速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结论对储层开发下限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减少生产成本,世界上 主要产油国把重点转向勘探成熟区和挖掘已开发油田的增储潜力。 挖掘这部分储量遇到了两个新的挑战 [26]: 一是必须更精确地描述储层特征,按油藏规模描述砂体的连续性、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及岩石内部微观特征等;二是改善或提高认识储层非均质性的手段,包括储层的静态和动态特征。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开展储层表征及建模研究。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要求储层的研究必须掌握单个砂体的几何学特征和连续性,即宏观非均质性的研究 [27]。 殷孝梅等根据包界地区 51 口单井的测井解释成果,对该地区须家河组有效储层孔隙度、渗透 率大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28]。 基于大量的研究和数据表明, 沉积和成岩 是影响川中须家河组储层的 沉积和成岩两大因素。 沉积作用影响了砂岩的岩石类型、结构组分,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原始孔隙度。 沉积作用是基础,它决定了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 影响储层储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成岩作用。 压实压溶作用、钙质 胶结作用 和硅质胶结作用 是 引起 须家河组储层质量 下降的主要因素。 而绿泥石胶结对于储层 的影响是 双重 的 , 早期 绿泥石胶结对于原生孔隙的保持 是有利的 , 但当其 含量超过一定量时 ,就会 堵塞孔隙 ,甚至 严重降低储层的质量 [29]。 储层下限可分为两类:储集下限和产能下限。 储集下限是指在客观地质条件下,从这个数值开始岩层即可储集和产出天然气;产能下限是指在目前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效益允许的条件下,从这个数值开始岩层总的天然气值得开采,故其全称应为工业产能储层参数下限 [30]。 数理统计经验法、单层试油成果测试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 “J 函数 ”法、采油指数法等是储层物性下限研究的常用方法。 储层物性下限 对于油气勘探开发 决策 至关重要。 在储层描述中,它构成基础数据,又是 储层分类评价及储量计算 需要的重要参数。 储层 物性下限 是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确定下限的方法因控制下限的因素多样而各不相同,由不同的方法求取的 下限值也可能不同。 要想尽可能获得准确的下限值,就要结合好的方法及获取准确的地质参数。 蒋裕强、谢继容等 (2020)在研究公山庙沙溪庙油藏储层物性下限值时开拓性地利用核磁共振法、渗流能力模拟、生产模拟试验等方法有效地确定了沙溪庙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下限。 总体上,求取储层下限主要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方法。 静态法的所有参数 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 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实验结果和经验取值 , 这些参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储层级别的划分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动态法是利用 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资料求取储层下限的 , 可根据生产的不同阶段或生产的具体要求调整不同的渗透率下限。 肖思和等通过对多种有效储层下限确定方法的研究对比,综合运用对储层级别进行划分、计算临界喉道半径、确定孔隙度下限等总结出综合法来判定天然气有效储层 [31]。 我国 研究低孔 低渗油气藏 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较好 ,现已基本 能够运用 各种新技术 新方法 来解决复杂油气储层勘探开发中所 遇到 的各种技术难题。 同时,随着国内国际合作项目的增多,国内外技术深入交流,十分有利于推动我国复杂油气储层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技 术关键和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 针对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通过钻井取心、测井资料,野外勘察和岩心分析资料,研究包界须家河组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集下限,主要研究内容有: (1)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研究。 (2)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沉积相、成岩相、沉积作用类型与演化以及对储集空间的控制作用研究。 (3)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结构和储层特征研究。 (4)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下限研究。 技术关键 在钻井取心的基础上,进行岩心观察、岩心描述和获得岩心分 析数据、测井资料是完成本论文的技术关键。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储层下限研究 技术路线 本论文技术路线见图 11。 图 11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储集下限研究 技术路线 编写论文报告 储层特征 、 储层下限 研究 岩心常规分析、特殊分析 岩心描述、现场取样 测井资料 野外观察 岩心描述 构造特征 研究 地层特征 研究 沉积特征 研究 成岩作用 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 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2 章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构造特征和地层特征 包界 地区 须家河组气藏 构造特征 包界地区 地表特征 荷包场~界市场 构造 位于 大足、 荣昌、 隆昌 三县境内 , 东至大足龙水镇 , 西起隆昌界市场, 构造 面积 约 1600 平方 公里。 区域构造属威远龙女寺构造群, 东南接西山构造 , 西邻 黄家场 和 隆昌潜伏构造, 北为 安岳 ~ 大足向斜。 地面构造 呈 由西南向北东方向下顷的缓褶单斜,由西向东分布有 六个鼻状构造 , 构造呈斜列式排列。 在螺观山构造 的 顶部 可见 须家河组 在 地表 出露。 构造轴线 大多数向 北东方向延伸, 构造上 未 发现 断层。 包界地区 地腹构造 包界地区 地腹构造与地面构造基本相似,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下倾 , 由多个鼻状构造组成鼻状构造。 沿鼻状构造轴部 有 一些圈闭, 圈闭幅度 较小 ,最大闭合度 接近 90m。 其中 须四顶 部 有 4个 圈 闭 ,闭合 高 度 都 小于 15m,构造 比较 简单。 界市场、 双凤驿、 荷包场鼻状构造发育多组次级鼻突 , 见 表 21。 潜伏构造 ( 1) 荷包场潜伏高 位于荷包场鼻状构造轴线,荷包场南附近。 自底、须五底、须底上都有圈闭或高显示存在,由浅至深圈闭规模变大,尤以须底圈闭规模最大。 荷包场潜伏高须底的 闭合面积 ,闭合 度 90m。 存在两个高点, 次高点高点位置在 86- D17 线 CDP1567 附近,高点海拔 1427 m,最低圈闭线 1450m,闭合度 23 m,闭合面积 km2。 主高点位置在 87HBC- D17 线 CDP1501 附近,高点海拔 1410m,最低圈闭线 1450m,闭合度 40m,闭合面积。 ( 2) 永西潜伏高 位于荷包场鼻状构造东北倾没端,自底、须五底、须底、嘉二 2底、上二叠统底均形成圈闭,其轴向为北东向。 须底的高点位置在 87DZTL- D15 线 CDP1551 附近,高点海拔 1928m,最低圈闭线1950m, 闭合面积 ,闭 合度 22m。 ( 3) 荷包场北西潜伏高 须底的高点位置在 86- D545线 CDP1801附近,高点海拔 1529m,最低圈闭线 1550m,闭合面积 , 闭合度 21m。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储层下限研究 表 21 荷包场~界市场须五顶鼻状构造要素统计表 圈闭 名称 圈闭 类型 地 层 层位 高 点 海拔 m 最低圈 闭海拔 m 闭合 高 度 m 闭合 面积 km2 轴长 构造 走向 长轴 km 短轴 km 荷包场北西潜高 背斜 须底 1529 1550 21 NNE 永西潜伏高 背斜 自底 1365 1375 10 NE 背斜 须底 1928 1950 22 E 荷包场 Ⅷ 潜伏高 断高 须底 1900 1925 25 NNW 盘龙场东潜高 背斜 须底 1307 1325 18 E 包界地区 断层 情况 包界 地区地面 没有发现 断层, 地下 断层 大多数 分布在鼻褶的两翼 , 见 表 22。 浅层断层少,深层断层 逐渐 增多。 断层延伸方向 大多数 以北东向为主。 断层纵向上断穿的层位少,断距 较 小,平面延伸不长。 包 ③ 断层:位于荷包场鼻状构造东南翼,为倾轴逆断层,断开二叠系,在乐平底构造上平面延伸约 ,落差 在 20~ 130m 之间。 包 ④ 断层:位于荷包场鼻状构造西北翼,为倾轴逆断层,断层走向为北东向,断开二叠系,在乐平底构造上平面延伸约 18km,落差 在 30~ 130m 之间。 界 ○20断层:位于界市场潜伏高西北翼,为倾轴逆断层,断层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在嘉二 2底构造上平面延伸 ,落差 在 40~ 50m 之间。 包 ○26断层:位于荷包场鼻状构造东南翼,为倾轴逆断层,断层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在嘉二 2底构造上平面延伸 13km,落差 在 30~ 50m 之间。 包 ○32断层:位于荷包场潜伏高东南翼,为倾轴逆断层,断层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在须底构造上平面延伸 ,落差 在 30~ 50m 之间。 西南石油大学 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 22 包界 地区须家河组 断层 分布 统计表 断层 编号 性 质 所在构 造部位 与 构造 轴线关系 断开 层位 断点数 (个) 断开测线 (条) 落差范围 ( m) 断层长度 ( km) 垂直消失部位 产 状 向上 向下 倾向 倾角 (度) ○35 逆 李家坝鼻状构造西北翼 平行 嘉二 2 2 2 20~ 30 须二 嘉陵江组 SE 25 ○30 逆 界市场鼻状构造东南翼 平行 须底 2 2 20~ 40 须家河组 嘉陵江组 NNE 25~ 35 ○31 逆 李家坝鼻状构造东南翼 平行 须底 2 2 40 须家河组 嘉陵江组 NNE 30 界 ○28 逆 荷包场鼻状构造东南翼 平行 嘉二 2 4 4 20~ 70 6 须二 嘉陵江组 NW 25~ 30 ○33 逆 荷包场鼻状构造东南翼 平行 须底 4 4 30~ 40 须家河组 嘉陵江组 NNW 15~ 40 凤⑥ 逆 双凤驿鼻状构造西北翼 平行 嘉二 2 3 3 30~ 40 3 须二 嘉陵江组 SE 30 ○34 逆 荷包场鼻状构造西北翼 平行 须底 3 3 30 须家河组 嘉陵江组 NW 25 ○32 逆 荷包场鼻状构造东南翼 平行 须底 6 6 30~ 50 须家河组 嘉陵江组 NW 30~ 45 ○29 逆 李家坝鼻突东南翼 平行 须底 2 2 60 须家河组 嘉陵江组 NNW 40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储层下限研究 包界 地区 须家河组 地层特征 包界地区 须 家河组 地层 特征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是 在中三 叠 世雷口坡期侵蚀面基础上沉积的典型陆相煤系碎屑岩沉积。 总体 上在包界地区 中部南北两侧沉积较厚,向东西逐渐减薄。 在 中三叠统侵蚀面 上 起伏变化较大,须家河组沉积时对雷 口坡 顶古地貌有填平补齐作用。 螺观山地区和包 42~包 12 一带厚度最大,达 600 米。 最薄在界市场地区。 本论文 对须家 河组 地层 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 研究 ,以古风化壳、河道滞留沉积、岩相岩性转换面和厚砂岩层底部的侵蚀界面作为层序界面, 纵向上 将须家河组地层 分为 须 六 、须五、须四、须三、须二和 须一段 , 须 六 、须四 和须 二 段通常 为储层。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 须六段 须六段分为 三层 : 上 层 以灰白色中、细砂岩为主,局部井区夹少量粉砂岩及灰黑色页岩 ; 中 层 为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及砂岩,局部夹煤线 ; 下 层 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夹薄层黑灰色页岩及粉砂岩。 下层又可 区分为两部分 ,其 上部分为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夹薄层碳质页岩 ; 下部分为中砂岩、细砂岩和粗砂岩夹深色页岩。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 须五段 须五段厚度 由北向东、向南逐渐减薄 , 岩性以灰黑色泥岩、黑色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浅灰色灰质粉砂岩及灰白色细砂岩,局部夹煤线。 电性以 低电阻 高自然伽马为特征。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 须四段 在研究区内须四段地层由 西北向东南逐渐 有 加厚趋势 , 岩性以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状黑色泥岩及煤线,顶界与须五段黑色页岩分界。 电性以 中高电阻 低自然伽马为特征,易于分层对比。 须四段 可 分为上、中、下三段 : 下段主要为中砂岩与细砂岩不等厚互层 并 夹薄层页岩和粉砂岩,底部为页岩和含泥砾粉砂岩 ; 中 段主要 为粗砂岩、中砂岩夹细砂岩 ; 上 段 为中砂岩、细砂岩粗砂岩夹富含油粗砂岩、 中砂岩。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 须三段 须三段 从北向南、向东 有 减薄趋势 趋势。 岩性以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 为主 ,含灰质重,局部夹泥灰岩和黑色炭质页岩、薄煤层,顶界与须四段底界砂岩分界明显。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 须二段 须二段 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粗砂岩夹少。包界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和储层下限研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