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_废纸制浆教学课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氧丙烯酸脂 多元丙烯酸脂 氨基甲酸乙酯 聚酯丙烯酸酯 羟基聚酯 丁苯橡胶 聚醋酸乙烯 聚丙烯酸脂 聚乙烯醇缩丁醛 苯乙烯树脂 丁苯橡胶 聚醋酸乙烯 聚氯乙烯 脂肪酸 松香酸 脂肪酯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原生胶粘物( Primary Stickies):指原来就存在于废纸中的胶粘物。 再生胶粘物(二次胶粘物)( Secondary Stickies):指在一定物理 —化学条件下,由熔融的颗粒重新凝聚而成的胶粘物 废纸浆的净化 除渣 除渣器 筛选 筛浆机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二 )废纸浆的除渣 利用杂质与纸浆相对密度不同的原理将废纸中的重杂质(石块、砂、金属等)或轻杂质(泡沫、树脂、塑料等)除去 1. 高浓除渣器 HC Cleaner 作用:除去相对密度较大的杂质(如石块、金属物), 保护其后的设备 结构:上部为低压头泵叶,其下方为叶轮,下 部有集渣器 工艺:浆浓: 3%~6% 进浆压力 泵扬程 20m 稀释水压 定期排渣(自动或手动)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2.正向除渣器(顺向除渣器) Forward Cleaner 结构参数 ( 1)内室直径:直径越小,效率越高,但若 75mm,易堵,动力消耗 增 ( 2)内室长度:保证进浆在进入分离区前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以形成 稳定的涡流 ( 3)锥角:减少锥角增加了除渣器长度和纸浆在器内的停留时间, 提高除渣器的净化效率 ( 4)涡旋定向管长度:应足够长以避免进浆向良浆短路,过长又增 加了压力降 ( 5)进浆口:应保证在尽量减少湍动和压力降损失的前提下回转速 度达到最大值,通常为矩形使整个浆流贴除渣器壁进入 ( 6)良浆出口径:过大会降低净化效率,过小会产生大量的再循 环,影响生产能力 ( 7)粗渣出口径:过小会使粗渣被良浆浆流带走,而使出口堵塞 过大会使纤维流失增加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正向除渣器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工作参数 ( 1)进浆浓度:一般不超过 %,过大,净化效率 明显下降 ( 2)进出浆压力差:有一最佳值以达到最大化效率 ( 3)纸浆游离度:高游离度的浆如 OCC脱水较易,沿器壁 浓缩程度高,因而排渣量高,可适当减少 良浆和粗渣的压力差 ( 4)排渣率:过小会降低净化效率;过大会增加纤维损失, 须增加除渣段数;无排渣就无净化效果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2. 逆向除渣器 Reverse Cleaner 作用:除去比纤维轻的杂质(如苯乙烯、聚乙烯碎片、 蜡、模压塑料等) 工艺:进浆浓度 ~% 进浆压力 ~ 轻杂质出口压力 良浆出口压力 ≥0 优点:操作方便 效果显著 缺点:压力降大 能耗增加 排渣量大(为进浆流量的 40~60%) 须多段除杂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3. 通流式除渣器 Through—flow—Cleaner 特点:良浆和轻杂质都是同一方向在器底部排出 原理: ①良浆出口处有一围绕着轻杂质排出管的环形 空间,使得加大良浆开口也不会扰动涡旋的 流动模型。 ②从器底向上伸出的排渣管在一定的准确位置 处以捕捉旋涡芯的轻杂质,使它在改变方向前 从轻杂质排出管排出。 ③较重的纤维则借离心力沿器壁向下移动到器 底加大空间处并从良浆管排出。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两种轻杂质除渣器的运行参数 逆向除渣器 通流式除渣器 进浆浓度 % 压力差 KPa 排渣率 %(质量分数) 排渣率 %(体积分数 ) 单个生产能力 L/min 停留时间 S — — 170—270 100—135 15—25 5—10 40—60 515 55115 95— 150 1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三 )废纸浆的筛选 1. 振框式平筛 作用:筛除粗大的杂质如浆渣,塑料及较大的 砂、石、金属物等,国内中小厂有用 工艺:进浆浓度 1~% 出浆浓度 %左右 筛 孔 3~5mm 或筛缝 ~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 孔筛:除去长形、面积较大的扇形杂质 缝筛:除去小方块形及面积较小的扁平形杂质 新型筛板 波形筛板 :筛选浓度提高,生产能力增大能耗低,效率高,纤维损失少,浆质好 压力筛的能力与效率取决于: ( 1)压力差 ( 2)浆流在筛板表面流动的状态及进入孔(缝)处的浆流 受力情况,即筛板的形状结构、开孔(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