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和汇率的决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如果将债券和货币的项各移至等式的一边,方程式即可调整为 (82)  该式表明,如果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状态 (Ms=Md),则等式 (82)的左边等于零,即 Bs=Bd,那么债券市场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ddss MBMB dsss MMBdB  假定货币的回报率为零,债券是货币惟一的替代资产,它的预期回报率等于利率 i。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需求和利率负相关的。  如图 87所示,在收入和价格水平等其他经济变量都不变的情形下,货币需求曲线Md向右下方倾斜,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货币供给曲线Ms是条不受利率影响的垂线。  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 E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实现货币供求的均衡。 利率 i Ms Md 货币数量 M ie E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和价格水平。 ( 1)收入效应。 凯恩斯认为,收入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影响货币需求。 一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财富增加,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作为价值贮藏;二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人们将用更多的货币购买商品,也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所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在经济的衰退时期,收入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 2)价格水平效应。 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他们关心的不是名义货币量,而是实际货币量。 在物价水平上涨时期,名义货币量的价值下降,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减少,为使人们实际拥有的购买力不变,他们将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量。 故价格水平上涨,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价格水平下跌,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 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 反之,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均衡利率的变动  货币供求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移动,利率水平相应升降。 利率 i Ms1 Md1 M1 M2 i2 i1 i3 E1 Md2 E2 Ms2 E3 图 88 货币供给与需求变动对利率的影响 ( 1)收入的变动  在经济扩张时期,收入增加带动货币需求增加,从图 88可见,需求曲线从 Md1向右移动至 Md2。 在 Md2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 Ms的交点 E2上,达到新的均衡,均衡利率则从 i1升至 i2。 可见,利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 2)价格水平的变动 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量,货币需求曲线从 Md1向右移动至 Md2。 均衡点从点 E1移至 E2,均衡利率相应从, i1升至 i2。 这表明在货币供给和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动利率的上升。 ( 3)货币供给的变动  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从图 85可见,货币供给曲线将从 Ms1移至 Ms2,均衡点由 E1点移至 E3,即供给曲线 Ms2与需求曲线 Md1的交点,均衡利率从i1降至 i3。 这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下降。 ( 4)货币供求的变动  如果货币供求的因素都发生变化,那么对利率的影响则取决于这两种因素变动力度的净效应,亦即两条曲线移动的最终幅度。 ( 5) 流动性陷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