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2章教案运动和力人教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探究:纸的厚度为 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 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 )测量时取若干页纸 (纸的页数要足够多 ),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 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 l=L/n. (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 (以多测少法 )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 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 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d=l/n .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 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 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 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 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 ; (3)一课桌的高为 ; (4)物理课本的宽为。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 0刻度线量起 A、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 正对刻度线 B、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 A、分度值为 1cm的刻度尺 B、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 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 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 1m,长为 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4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 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 s,再由 ns算出 能力提高 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 1m、 1dm、 1cm、 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 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 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马 拉松比赛的距离是 ,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 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第四节 力的作用效果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 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 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 (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 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 ,速度变快。 ③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 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 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 (长度 )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 (6)学生看课本图 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体验 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 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 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 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 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1)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①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力的 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 么新的认识、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 (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 (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 (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 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 (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 的拉力 ) (5)看课文第 33页图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达标自查 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 力物体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