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护区,对保护区内现有的违章建筑、固体废弃物、工矿企业进行拆除与清运;对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对穿越保护区的交通干线、受污染的河流、引污灌溉的沟渠等加强监管 ,同时要建设隔离保护设施,设置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等内容。 对于分 散式供水水源,重点加强对水源井本身相关设施的建设、完善和修缮,增设隔离保护设施、保护标识和宣传牌。 水源保护尚应考虑制定应急预案,防止污染隐患的发生。 建设内容 首先要根据国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和水源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井抽水试验资料,测算出每个水源井的保护范围。 根据保护区范围列出水源地保护工程,如对水源地保护范围周边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和对遗留的各类废弃物实施清运,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新建及修缮井房、建设围网、设置水源地保护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等工程内容。 ( 必须插入工程表 41,水源井与保护工程布局图, 见样图 ) 表 41 示范区水源地保护建设项目工程表 序号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参数 保护区隔离防护与建设项 目工程量 其他 水源地名称 水源井数量 需要围网的水源井个数 保护区半径( m) 保护区总周长( m) 围网( m) 界标(个) 警示牌(个) 宣传牌(个) 新建 /修缮井房面积( m2) 清理水源井周边违章建筑等 1 2 合计 **县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区饮用水保护工程布局案例图(略) 技术原则 对农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一般大于 1000 人)要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技术 规范》( HJ/T3382020)的相关内容划分保护区;对分散式供水水源(供水人口一般 1000 人一下)暂不划分保护区 ,但须 完善建设基础设施和保护措施。 ( 1)农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要求 对农村集中式地表、地下饮水水源地已划分保护区的按划定保护区结果保护,对未划分者可依据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技术规范》中经验值确定保护区范围,并依据保护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 2)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保护要求 根据《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要求,按以下原则确定保护范围,并依据保护要求进 行工程设计。 ① 河流型水源保护范围: 取水口上游不小于 1000m,下游不小于 100m,两岸纵深不小于 50m,最大不得超过集雨范围; ② 湖库型水源地保护范围: 取水口半径 200m 范围内划定,但不超过集雨范围; ③ 地下水水源保护范围: 取水口周边 3050m 范围。 工程方案 ( 1)保护区标识设施建设 依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 HJ/T4332020) 设计,设置水源地界标、宣传牌与警示牌。 界标、宣传牌与警示牌的材质、内容等按照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办公室的统一要求执行。 ( 必须插入标识牌、宣传牌、有主要交通干线穿越者设置交通警示牌,见示意样图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示意图 (略) ( 2) 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设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的建设,主要以物理隔离工程(井房、护栏、围网等)为主,防止人类活动及畜禽进入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安全 造成潜在危害。 水源地围网设计可参考《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 JTG D802020)。 ( 必须插入围网示意图 ) 分散式农村饮用水源地结合实际状况, 除设置必要的隔离防护设施及标识外,应根据水源井基础设施现状因地制宜的采取保护措施。 水源地围栏围网工程示意图 (略 )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方案选取原则 根据《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20]20 号)、《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504452020)及《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5742020) 等有关技术文件要求,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示范区合理距离内有污水处理设施者,则根据地形特征,尽可能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且配套建设污水收集及排污管网等工程; 使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 对设计进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已建设的管网应加以维护,对老化破损的管网进行更新,对未铺设管网的街区新建管网,以保证污水收集管网的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 对生活污水不能进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要结合村庄所以处环境敏感程度、排污现状、地形特征、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等情况,筹划污水连片或单独处理方案。 污水处理的工艺应遵循简便、实用、有效、经济的原则选取,具体可参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 2020】 20 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5742020)等规范 性文件。 方案概述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治理的村庄和治理方案后。 应详细叙述治理方案具体内容和工程量( 参见表 42) ( 必须插入污水处理方案布局图 ) 表 42 示范区内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表 序号 村庄 名称 设计处理规模 ( m3/d) 主要工艺技术 配套管网工程量 说明 主管网 主管网 1 进入县(市、区)污水处理厂 2 小计 3 连片整治 4 小计 5 单独处 理 污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重点介绍新建污水处理站的数量,进入每座污水处理站的村庄,现有生活污水排放量及近期规划的新增污水排放量,合理确定设计规模。 进水水质可通过实测或类比、引用相关资料给出(见表 43);出水水质原则上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20)和所处区域河流水环境功能规划结果设计出水水质,当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利用时(如农灌、生态用水、清洁洒水等),可根据回用水对象设计出水(表 44)。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略) 表 43 主要污染物进水浓度设计 单位: mg/L 水质项目 CODcr BOD 5 SS NH3N TP PH 指标值 表 44 主要污染物出水浓度设计 单位: mg/L 水质项目 CODcr BOD 5 SS NH3N TP PH 指标值 工艺选择 鉴于我省大部分地区以干旱、多风、冬季长而寒冷的气候特征,综合农村污水水量少、水质波斗大的特点,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选择可选取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曝气生物滤池及其优化技术(如 IBAF)、人工湿地等技术,并尽可能的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构筑物。 ( 必须插入新建污水处理站厂址照片,见案例照片 ) 工艺流程 详述所选工艺流程,并列出工艺流程图。 示范区污水处理站选择案例图(略) 污水处理规模及构筑物设计 根据污水处理站规模,重点介绍配套的主要构、建筑物及设备、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并进行成本估算(参见表 4 4 47),并给出污水处理站的占地面积等。 主要构、建筑物及设备、材料 表 45 主要构、建筑物一览 表 构、建筑物名称 尺寸( LBH) 数量(座) 结构 表 46 主要设备及材料一览表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台 /套) 备注 „ „ „ „ 运行成本估算 表 47 设备耗电量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使用功率( kw) 装机功率( kw) 备注 1 2 3 … 合计 污水收集管网设计及建设 根据村落的街巷布局、地 形情况等因素,确定村庄排水管渠的布置方案。 对于利用现有处理设施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污水和雨水应实行分流制,通过管道或暗渠收集直接送生活污水处理站,雨水应通过地面径流收集系统排至自然支、干流。 对于已建合流制管网的村庄,应在污水处理设施前根据处理规模建设污水分流槽,使雨期多余水量以溢流方式排入到自然水体,以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另外,管网铺设应考虑冻土厚度确定埋深。 ( 必须插入整治村庄污水管网布设图 ) 检查井通常设在管网交汇、转弯、管网尺寸或坡度改变或跌水处,在直线管网段应根据表 48 的最大间 距设计检查井数量。 表 48 检查井的最大间距 管径或暗渠净高( mm) 最大间距( m) 污水管道 雨水(合流)管道 200400 30 40 500700 50 60 8001000 70 80 11001500 90 100 ﹥ 1500,且 ≤ 2020 100 120 ﹥ 2020 可适当增大 在综合考虑地形及以上因素确定方案后,给出整治村庄的污水管网总长度、已建管网长度、需更新管网长度、需新建管网长度(主管网、支管网、出户管网),同时说明主管网、支管网、出户管网的管材、管径以 及检查井的数量、规格等内容 ( 参见表 49)。 (必须附村庄管网布局图,见样图) 表 49 **示范区整治村庄管网工程表 单位: m 序号 村庄名称 主管网 支管网 出户管网 检查井(个) 管网合计 更新 新建 更新 新建 1 2 „ 合计 示范区环境整治污水管线布局案例图 (略)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方案 ( 1)技术选取原则 垃圾处置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 和村民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分类放置、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的要求,对不同类别垃圾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强的处理方法,并把垃圾分类和回收作为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的优先手段。 垃圾处置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堆存和监管等重点环节,控制垃圾收运与处置过程中的污染,须应地制宜的落实和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收、储、处方式。 垃圾处置还应遵循“三低一广一简单”原则。 即投资成本低、维护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辐射面广、操作 简单的技术与模式。 并使现有的垃圾收、处系统得到合理的利用。 农村生活垃圾可分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根据示范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以垃圾不落地的原则确定示范区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的运作模式。 ( 2)垃圾收集与处置技术方案 生活垃圾的收储在合理范围内村庄的垃圾可直接进入县(市、区)规范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收集时可不进行分类。 当村庄远离规范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时,则实施有机与无机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置。 即户内垃圾分类后,无机垃圾集中收集采用简单填埋方式处置,有机垃圾集中收集后则采用实用的 沤肥技术处置。 垃圾处置的布局要结合示范区村庄分布的条件和处置技术,可采取连片或单村处理模式。 同时配套垃圾处置方案确定收集装置。 详述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的方案。 (必须插入方案设计流程图和垃圾处置工程布局图,见样图)。 ① 垃圾分类模式的选择 根据示范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垃圾分类意识及分类水平,农村生活垃圾可分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有机垃圾:包括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燃料灰、塑料袋、废旧织物等; 有害垃圾:包括废弃电池、过期农药、废油漆、 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 回收垃圾: , 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 , 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 , 废旧塑料、矿泉水瓶等;, 废旧橡胶、旧轮胎等。 ② 户分类工具的选择 户用垃圾收集工具主要有垃圾桶、环保袋、垃圾斗等,配备时要结合确定的方案、运输工具和居民户收集方式的需要,以经济实用、易操作为原则配置垃圾收集装备。 ③ 垃圾收集、运输方式的选择 居民户垃圾收集应采取定时、定点、定线的收集方式; 公用垃圾箱设置:主要针对村内的公共场所和街区,用于 收集户外垃圾。 公用垃圾箱设置以“方便分类、方便投放、方便上车”为原则。 垃圾收集箱的选择和布点要确保公共卫生保洁的需要。 为了确保公共垃圾不造成二次污染,须采取垃圾不落地的模式,即在收集户用垃圾的过程中由保洁员负责将公用垃圾箱垃圾直接倒入垃圾车内。 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车的配置以“方便实用、经济高效”为原则,并确保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收”。 根据农村(片区)的规模和实际垃圾产生量,垃圾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第①式计算的结果是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 第②式计算的结果是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流动资产占用水平 可用每百元产值所占用的流动资产表示 ,也可用每百元销售收入所占的流动资产表示。 每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产= 每百元产值占用的流动资产越少,说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产= 反映经营成果的流动资产占用水平。 占用水平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好
easy and convenient for learners to learn by using them independently. In other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supply autonomous learning with technological supports and matter basis,
4 8 4 2 实验工 2 3 2 2 管道工 20 45 12 4 材料工 3 6 6 1 29 注: 以上人员随工程进度分批进场,并可随时调配。 平均每天保持 50 人以上。 工人级别:各个级别均衡搭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经济、合理、高效使用的要求。 第三节 周转材料计划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工程量,综合施工组织安排上的精心考虑,提前做好周转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见下表) 周转材料计划表 序号
表 四 料别 吨点系数 备注 A 类:肉禽、蛋鸡全价料 1 B 类:牛、种禽全价料、其它猪全价料 2 C 类:禽浓缩料、牛浓缩料 3 D 类: 52犊牛料、 G57 L810 4 E 类:猪浓乳料 (不含 150S,550, 550S) 6 150S、 550、 6379 8 F 类: 550S 500 元 (以前三个月总平均量作为任务量 ,达到任务每吨给奖,逐月类推 ) 3) 设立 季度
,落实居民“门前三包”,建立保障长效制度,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增强了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了促进环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突出抓好辖区内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指标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三同时”执行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运行等指标的考核,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近年来, 两个 村利用广播宣传共计 200 余小时,开辟环境保护宣传栏 20 期,横幅 30 条,标语 150
五、乙方如符合入院条件,可随时提出申请入院供养,或者临时入院供养。 入院供养期间乙方所得的各种补助款归甲方所有,丙方应承担乙方入院供养期间相应的供养费用,或者乙方按院内供养对象的生活标准交费。 六、乙方的个人财产应予以登记,乙方可以继续使用,除日常生活用品外,不得自行处理。 乙方去世后,乙方遗产归丙方所有。 七、乙方离开居住地应事先与丙方(或丁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