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扩大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计排涝流量为: Q 排涝 = q 涝 178。 A=179。 = m3/s ⑴ 排渍流量计算 根据本地区土壤性质,土壤含水度μ =,可求得排渍模数 q 渍 = m3/s178。 km2 故农沟 1NG 的排渍流量为: Q 排渍 = q 渍 178。 A=179。 = m3/s 因此排水农沟 1NG 设计排水量为: Q 设 =Q 排涝 + Q 排渍 =+= ⑵ 断面设计 选定边坡系数 m=1,沟 纵坡 i=,沟床糙率η =,沟 19 不冲流速 = m/s,最小允许不淤流速为 m/s。 故沟断面水力要素可通过下列公式求得: ① A=(b+mh)h=( 1+1) =2m 式中: A— 沟过水断面, m2; b— 底宽, m; h— 水深, m; m— 边坡系数 ② P= b+2h 2m1 =1+2 2 = 式中: P— 湿周, m; ③ R=A/P=2/= ④ C= 6/1R1=式中: C— 谢才系数 η — 糙率 ⑤ Q 计算 =AC Ri =2179。 179。 Ri =利 用上述公式,通过试算可以得出 Q 计算 =3< 流速 =247。 2= m3/s,大于 ,小于 故满足 不冲不淤 的 要求,此时 b=1m, h=1m 理论上农沟 1NG 的梯形断面尺寸底宽 1m,深 1m,边坡 1:1,断面大于 排水要求, 主要 考虑到超高 和 挖沟的土方要满足相邻的路 基 土方即挖填平衡,定农沟 1NG 断面尺寸为:面宽 ,底宽 1m,深 1m,边坡比 1:1。 其它斗沟及农沟的计算方法同上。 (三) 灌溉斗、农渠断面设计 20 项目区种植作物 以 水稻 为 主 ,根据四湖流域 Y 角实验基地多年所得的水稻灌溉定额推测灌溉模数取 q 净 = 灌溉净流量根据公式 Q 净 = q 净 178。 A 求得 式中: Q 净 — 灌溉净流量, m3/s q 净 — 灌溉模数(灌水率),( m3/s178。 万亩) 关于渠道的输水损失,此处主要为自由渗流情况下的渠道渗水损失,本项目区为自由渗流式,故渗水损失可用下式计算: ς =mQA净100( %) 式中: ς — 每公里长度渠道的渗水损失系数(此净流量的百分数计) A— 土壤透水系数(因项目区内土质属中粘壤土,此处取 ) m— 土壤透水 指数(此处取 ) Q 净 — 渠道净流量( m3/s) 土质 斗渠断面设计 举例: 斗渠(代码 1DQ):其控制灌溉面积为 万亩,长度。 代入公式得: Q 斗 =q 净 178。 A+179。 ()179。 L =179。 +179。 (179。 )179。 =渗水损失系数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得:ς = =6 则根据渠道输水损失流量公式计算如下: 21 Q 损 =1006 179。 Q 净 L( m3/s) = 6 179。 178。 L =179。 178。 L 即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渠道设计流量: Q 斗设 =Q 斗 +nQ 农损 =+2179。 = 选定边坡系数 m=1, 底宽 b=1m, 纵坡 降 i=,渠床糙率i=,沟不冲流速 =,不淤流冲 =。 故渠断面水力要素可通过下列公式求得: ① A=(b+mh)h=(1+1)179。 1=2 m2 式中: A— 渠过水断面, m2; b— 底宽, m; h— 水深 , m; m— 边坡系数 ② P= b+2h 2m1 =1+2 2 = ③ R=A/P=2/= 式中: P— 湿周, m; ④ C= 6/1R1=式中: C— 谢才系数 η — 糙率 ⑤ Q 计算 =AC Rj =2179。 179。 =利用上述公式,通过试算可以 求得 Q 计算 =< 流速 =247。 2= 22 满足灌溉要求和不冲不淤流速,断面稍大主要是考虑到渠埂路面土方平衡。 硬化斗渠断面设计 举例: 2YDQ控制面积 2100亩,长度 ,灌溉模数为 万亩,纵坡 ,糙率。 U 型槽断面如图: 177。 Q 设 =179。 =渠道断面水力要素可通过下列公式求得: ① A=π r2/2 +179。 = m2 ② P=π r +2179。 =179。 +4= ③ R=A/P=④ C= 6/1R1=式中: C— 谢才系数 η — 糙率 ⑤ Q 计算 =AC Rj =179。 179。 =满足要求,取定断面尺寸为高。 23 硬化农渠断面设计 举例: 农渠(代码 10YNQ) , 其控 制灌溉面积为 万亩,长度 1km。 T 型槽断面如图: 渠 纵坡 降 i=,渠床糙率 η =。 Q 设计 =179。 =渠断面水力要素可通过下列公式求得: ① A=(b+mh)h=( +179。 )179。 = 式中: A— 渠过水断面, m2; b— 底宽, m; h— 水深, m; m— 边坡系数 ② P= b+2h 2m1 =+2179。 179。 = 式中: P— 湿周, m; ③ R=④ C= 6/1R1=式中: C— 谢才系数 η — 糙率 Q 计算 =AC Rj =179。 = 24 满足要求。 (四) 排灌 站 工程 设计 排灌站(以排涝为主) 代码 B41 排涝控制面积 ,排涝模数 q 值取 ,排渍模数=(计算 公式同沟渠排涝 模数 ) 设计排涝流量 Q=( q 涝 +q 渍 )179。 =( +)179。 =水泵选型中国灌排七洲集团有限公司出厂 潜水泵 1 台套,该泵主要技术参数额定扬程 米,额定流量 ( 800m3/h),功率 ,满足设计要求。 提灌站设计 ⑴ 农田灌溉流量 项目区属小型灌区,总结同类已成灌区历年丰产用水经验,拟定出主要作物最大一次灌水定额,然后由下式计算泵站设计流量: Q=TtmA3600 式中: Q— 泵站设计流量, m3/s m— 最大一次灌水定额, m3/hm2 A— 灌溉面积, hm2 T— 轮灌天数( d),指灌区灌一次水所需的总延续天数 t — 水泵每天工作时间,一般为 20~22h η — 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与渠系控制面积、渠床土质、 渠道长度、防渗措施等有关 典型设计: 上述公式中各参数结合实际并查《泵站工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 年 11 月出版,丘传忻编著)表 41 41 413 确定如下: 25 m=6000m3/hm2, T=15天, t=20h η = 项目区灌溉面积 11000 亩,即 A=100hm2,结合现状水源、电源及村组耕地面积范围,共新建提灌站 7 处(其中 1 处排灌两用),每处提灌站控制灌溉面积 15001600 亩,建设规模 大致相 同。 则将各参数代入公式得: Σ Q 设 = 6 0 0 1 1 06 0 0 0 =⑵设计扬程 从河道中取水时,设计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95%的旬平均水位作为泵站的设计水位。 从河流、湖泊取水时,灌溉泵站取十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作为进水池的最高运行水位。 从河流、湖泊、水库或受潮汐影响的河道取水时,灌溉泵站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95%的最低日平均水位。 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平均流量时的水位。 设计扬程 =净扬程 +管道损失扬程,即: H=h 净 +hf+hj 式中: H— 设计扬程, m h 净 — 设计净扬程, m hf— 管道沿程损失扬程, m 26 hj— 局部水头损失, m 项目区 6 处 提 灌站 , 其进出水管均为钢管,管径 250m。 最低设计水位与出水池最高水位高差为 ,通过计算求得: hf=, hj =, 故 H=++= 即泵站设计扬程为 ,在水泵选型中统一定为 扬程。 ⑶机组选型及电力电气设备选择 为了水泵电机的维护方便,结合当地的治安和管理水平,统一选择 中国灌排七洲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 6台套,该泵技术参数为额定扬程 米,额定流量为 450m3/h( ) , 型 1 台套(排灌两用泵站),该泵技术参数见排灌泵站。 Q 设 = m3/s Q 实 =6179。 += m3/s,满足需要。 ⑷泵房土建工程设计 根据流量、 扬 程以及地质情况计算确定泵站土建工程 主要结构几何 尺寸: ①进水池:底宽 3~4m,底长 ,深 3m。 ②泵房: 均 为砖砼结构 ,欧式造型,建筑面积 17 ㎡。 ③出水池:因流量小,为施工方便设计成矩槽式,底长 3m,底宽 2m,深。 (五) 典型排水闸设计: 振兴河 排水闸 代号 1Z2 闸孔总净宽计算: 本项目区排水闸均为宽顶堰型,现根据出水流态,按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27 ①当水流量呈堰流时 B0=2/30Hg2mQ 式中: Q— 设计流量, m3/s; B0— 闸孔总净宽, m; H0— 计入行业近流速水头在内的堰顶水头, m; δξ m— 淹没系数、侧收缩系数和流量系数,通过《水闸 设计规范》 SL265— 2020中表 查得。 因此排沟担负 ,根据排涝标准计算出排沟排水理论流量为 ,考虑有外水汇入,加之项目区内管理水平,实际设计排涝流量为。 根据实际资料得 H0=, h0=,查表得:δ =,ξ =, m=,将参数代入公式得: L0=2/ 8 0 = 因其为单孔闸门,故闸室净宽 L1=L0=。 ②当水流呈孔流时 B0=0e1 gH2hQ 式中 he— 闸门开度或胸墙下孔口高度, m; δ μ — 宽顶堰上孔流的淹没系数和流量系数。 根据设计意图定出: he=1m, H=H0- g2u20 =- =, hc″ =, hs=,γ =。 经由表 和表 查得:δ 1=,μ = 28 代入公式得: B0= 2 = 综上所述,若选平底堰闸时,闸孔尺寸为 (宽)179。 2m(高),若选平底孔流时闸孔尺寸为 (宽)179。 2m(高),考虑到项目区内斗沟均为老沟,断面远超出正常值,降雨时沟水涨满增加闸的排水负荷,又考虑与路沟配套,此处定 2179。 2m 平底堰式。 闸门选为钢筋砼闸门,启闭机为手动螺杆式,水闸 2m 宽的选择 5T 启闭机, 1m 宽闸门选 3T 启闭机。 ⑵闸室稳定分析及 各部分尺寸 闸的最大过闸流量 < 3m3/s,其工程等级属Ⅴ级,其结构的永久性建筑物的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均属 5 级。 本水闸的洪水标准,设计按 10 年一遇,校核按 20 年一遇。 本水闸在渠尾,其沟道顺直,走势相对稳定。 设计防渗长度要求 L=C△ H=7179。 =,而考虑进排要求,上、下游各设砼铺盖 5m,而水头差小,不考虑设置消力池,这样防渗与消能均能满足。 不需设置海漫。 闸室底板的上、上游端均设置了深度 的齿墙。 上、下游翼墙均采用圆弧形与闸室平吸连接。 根据国家地震局 2020 年颁发的 《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20,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不设防。 由上述陈述,消能防冲可不设消力池,只设上、下游各 5m 的水平铺盖,防渗也不需计算,下面只对闸孔净宽计算及实际取值。 上游最高水位 ,设计水位 ,最低水位。 下游最高水位 ,正常运用水位。 稳定计算 按规范要求: Pmaxmin=Σ GA 177。 Σ MW 29 Pmax≤ 倍地基承载力 Pmax /Pmax≤ 基本结合; ≤ 特殊组合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 Vc=fΣ GΣ H 基本荷载组合 Ve=,特殊荷载组合Ⅰ时 Ve= 基本组合,上游 ,下游 ,特殊组合Ⅰ,上游 ,下游。 排架 G1=(179。 179。 +179。 179。 ) 179。 25+2179。 25179。 179。 179。 = , 基本组合受力简图 : 离 A 点距离 a1=,其中 m1=G1a1=178。 m 填土 G2=179。 179。 18179。 = 离 A 点距离 a2=,其中 m2=G2a2=178。 m 填土 G3=179。 179。 179。 25=22KN 离 A 点距离 a3=,其中 m3=G3a3=178。 m 洞身及底(齿另计)填土 G4=(179。 - 2179。 2)179。 6179。 25=888KN 离 A 点距离 a4=3m,其中 m4=G4a4=2664KN178。 m G5=179。农业综合开发扩大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率达96%,小麦优质率达96%,双低油菜优质率达100%,棉花优质率达95%,花生优质率达92%。 猪、牛、羊、禽优质率分别达95%、85%、86%、 82%。 3月15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襄樊胜利召开,我区张罗岗农场小麦高产示范片作为重要的参观点之一,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 四是襄阳农业规模化正在形成。 全区已建成六大省级以上标准化板块基地即优质水稻、马铃薯、棉花、花生、小麦、油菜
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③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 开关箱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六、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作用 ①当人员触电时,在尚未达到受伤害的电流和时间内即跳闸断电。 ②若设备线路发生漏电故障,应在人尚未触及时即先跳闸断电,避免设备长期存在隐患,以便及时发现并排
司法调解业务用房 所处的地理环境,周密规划了总体布局和交通流线。 新建农六师 五家渠 垦区 司法调解业务用房 主入口朝北,总用地面积为9000 平方米,拟建场地南北长 100 米,东西长 90 米。 根据 五家渠 市 总体规划及目前 学苑 路 西 侧已建建筑红线位置确定。 农六师 五家渠司法调解业务用房 拟选场址北 距 北海东街道路中心线 22m,西距学苑 路道路中心线18m
京津两环经济发展战略和曹妃店现代港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上世纪 90年代末期,农业经济系张义珍教授带领师生深入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在培植发展蠡县、容城、高阳、满城等二十多个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为乡镇企业策划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与发展规划等做出了贡献;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丁森林教授主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带领 20名教 3 师 140 名学生历时 5 年调查 11个县市 300 个养殖户
建筑的平面以弧为主题,其余的功能以第一个弧的圆心为圆心,向外延伸,这样使的建筑呈现生长的一种趋势,使的建筑更加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在餐饮的部分为了使建筑更加体现一种向心的作用,在立面的处理上采用体块处理,使单济南大学毕业设计 9 体的块向里倾斜不仅显示了一种向心,也丰富了建筑的立面,使的建筑的立面更加有层次,有趣味。 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明确 ,餐饮和住宿 .娱乐和会议
和营养 , 强调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农业 , 提高质量。 发展中国家:当务之急是增加农产品生产 , 稳定供应 , 优先解决贫困和温饱问题。 所以发展第一 、 环境第二。 二、战略措施 ( 一 ) 正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问题 , 顺应农业发展趋势 ,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制定和完善人口政策 , 减轻需求压力 制定和完善资源保护利用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