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致病机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细菌致病性、毒力的传统概念的缺陷是仅考虑了病原菌本身,忽视了宿主因素。 用宿主损伤来定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病机制,更为准确。 因此对病原体 、 致病性 、 毒力及毒力因子重新定义: 1. 病原体为能引致宿主损伤的微生物; 2. 致病性为微生物引致宿主损伤的能力 ( 有无 ) ; 3. 毒力为微生物引致宿主损伤的程度 ( 大小 ) ; 4. 毒力因子为病原体损伤宿主的某种成分 ( 结构物质 )。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6 第四节 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毒力是病原菌株特有的一种生物学性状。 毒力强的菌株在体外连续传代后 , 毒力往往减弱 , 而通过易感动物又能使毒力减弱的菌株恢复毒力。 一 、 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 如炭疽 Ⅰ 型和 Ⅱ 号疫苗 ,均是将炭疽杆菌强毒株在 4243℃ 培养传代育成。 如结核病卡介苗(BCG), 系将牛型结核杆菌在含有胆汁的马铃薯培养基上每 15天传 1代 , 持续传代 13年后育成。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7 如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是半强毒菌株在含 50% 动物血清的培养基上 , 在 50% CO2的条件下选育的。 如猪丹毒弱毒苗 (GC42)系将强致病菌株通过豚鼠 370代后 , 又通过鸡 42代选育而成。 如猪瘟兔化弱毒苗。 去除毒力基因或用点突变的方法使毒力基因失活 , 可获得无毒力株或弱毒株。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8 二 、 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 , 回归易感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的最佳方法。 三 、 细菌毒力因子的调节 许多细菌的毒力因子受环境因素的调节,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铁离子和钙离子浓度、渗透压等。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9 复习思考题 ?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柯赫法则 ? ?。 ?意义何在 ? ?举例说明。 ?其基本特性如何。 ?有何用途 ? 、组成、致病性。 Ⅲ 型分泌系统的主要特点。 ?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0 感谢观看此片 欢迎指导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1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20/02/28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3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 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 内容简介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4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 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