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抗原与抗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腹水可获得 520mg/ml的单克隆抗体。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大量细胞培养 后 , 收集培养液分离 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利用微球技术制各单克隆抗体。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3 ( 三 ) 基因工程抗体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的抗体分子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 是分子水平的抗体。 六 、 抗体的分类 1. 根据抗原的来源 异种抗体 由 异种抗原免疫 产生的抗体均称为异种抗体 , 如各种微生物抗体 、 对异种蛋白和细胞的抗体 , 因此大多数抗体均属于此类。 同种抗体 由 同种属动物之间的抗原物质 免疫所产生的抗体 , 如血型抗体 , 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 自身抗体 针对自身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 如抗核抗体 、 抗自身 Ig的抗体。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4 2. 根据有无抗原刺激 天然抗体 指无明显抗原刺激而 天然存在 于动物体内的抗体 , 如存在于人血清中的天然血型抗体 , A型人血清中有 B型红细胞抗体 , B型人血清中有 A型红细胞抗体。 免疫抗体 指自然感染 , 人工免疫动物所产生的抗体。 Ig的类型分 IgG、 IgM、 1gA、 IgE、 IgD抗体。 沉淀素、凝集素、溶解素、调理素、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等。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5 第四节 抗体产生的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学家围绕抗体的特异性与多样性 , 机体对自身与非自身的识别 , 免疫耐受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并试图提出解释这些疑问的免疫学理论。 在免疫学发展的不同时期 , 不同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关于抗体产生的学说。 但在 50年代以前提出的侧链学说 , 诱导学说 , 自然选择学说均未能圆满地解释上述问题 , 直到 1959年 , 澳大利亚免疫学家 Bur在研究免疫耐受性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 , 提出了一个公认的比较合理的抗体产生理论 , 即 克隆选择学说。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6 一 、 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 克隆选择学说认为 抗原进入机体选择 的不是所谓存在于体内的自然抗体 , 而是事先存在于 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 , 即后来证明是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动物体内存在有无数多的淋巴细胞克隆 (估计约 107个 ), 每一克隆表面都带有特异性的 Smlg, 进入体内的外来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选择性地激活带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 , 进而使其分化增殖 , 产生抗体 ; 同时该学说强调决定抗体结构的是淋巴细胞的基因 , 抗原不能改变或修饰编码抗体的基因。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7 二 、 克隆选择学说对几个问题的解释 (一 )对抗体产生多样性的解释 动物出生以后 ,机体便已具有产生各种各样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 ,体内有众多细胞克隆可足够抗原选择。 不管何种抗原进入体内 , 均有相应的克隆即被选出 , 进而分化增殖 , 产生抗体。 因此 , 克隆选择学说从细胞水平上解释了抗体的多样性。 (二 )抗原的作用 抗原的作用只是一种起动。 相应的细胞克隆一旦被选出 , 即使无抗原存在 , 机体也能继续产生抗体。 抗原对决定抗体的基因无影响。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8 (三 )对免疫记忆现象的解释 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 , 一部分淋巴细胞停留在中间阶段 , 于再次同相应抗原接触时 , 立刻可增殖而产生抗体 , 呈现免疫记忆现象。 (四 )对免疫耐受性的解释 认为 在胚胎后期 , 自身抗原已完全备齐 , 于是凡能与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相应细胞克隆便可受到阻抑 , 最后被清除 , 构成自身免疫禁忌 , 即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 形成天然免疫耐受。 在胚胎时期 , 人为地引进异体抗原 , 也能消除与该抗原相对应的淋巴细胞克隆 , 动物出生后 , 对此种抗原即不产生免疫反应 ,形成人工免疫耐受。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9 克隆选择学说对以上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满意的解释 , 因此该学说为广大免疫学者所接受 , 对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后来的很多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证实了该学说的合理性 , 特别是70年代单克隆抗体的问世 , 对这一学说是一个极大的证实。 独特型一抗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 抗体多样性的基因控制理论是对克隆选择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0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免疫学 ?免疫有哪些基本功能 ? 2. 抗原 、 抗原性的概念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是什么 ? 3. 抗原物质成为免疫原的条件有哪些 ? 4. 什么是抗原决定簇 ?如何理解单特异性决定簇与多特异性决定簇 ? 5. 怎样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 6. 解释抗原交叉性的合义 ? 7.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是什么 ? 8. 图解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分子结构。 9. 免疫球蛋白 Fab片段和 Fc片段是如何组成的 ?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 10. 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哪些特殊结构 ? 11.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 ?如何理解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独特型 ? 12. 各类免疫球蛋白有哪些主要特性和免疫学功能 ? 13. 什么是单克隆抗体 ?它有何优点 ? 14. 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1 感谢观看此片 欢迎指导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2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20/02/28 微生物实验 通知 动医 1: 今日下午 1:00 培养基的制备 周六下午 3:20 细菌分离培养 周日下午 1:00 生长表现观察 动医 2: 今日下午 3:20 培养基的制备 周六上午 10:00 细菌分离培养 周日下午 3:20 生长表现观察 要求同学们全部参加,不许缺科,重大疾病例外。 另:期中考试实验部分计划占 1/3左右。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5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 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 内容简介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6 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与免疫遗传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7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第四节 免疫应答 第五节 细胞免疫 第六节 体液免疫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8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 , 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由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组成。 免疫器官 是免疫细胞发生 、 分化 、 成熟 、 定居和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场所。 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 和 外周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 骨髓 、胸腺 、 腔上囊。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9 1. 骨髓 (bone marrow) 是体内重要的造血器官。 出生后一切血细胞均源于骨髓。 同时骨髓也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骨髓中的 多能干细胞 首先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 淋巴干细胞 , 前者进一步分化成红细胞系 、 单核细胞系 、 粒细胞系等;后者则发育成各种 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 T细胞的前体细胞 , 随血流 进入胸腺 后 , 分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 简称 T细胞 , 参与 细胞免疫。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0 另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分化为 B细胞的前体细胞 , 随血流进入 腔上囊 ( 鸟类 ) 或 骨髓 ( 哺乳动物 ) 发育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 囊依赖性淋巴细胞 , 简称 B细胞 , 参与 体液免疫。 骨髓也是形成抗体的重要部位 , 用抗原免疫动物后 , 骨髓可缓慢 、 持久地大量产生抗体 , 所以 骨髓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1 2. 胸腺 (thymus) 胸腺的大小随年龄不同而异 ,相对大小在初生时最大 , 但其绝对大小则在青春期最大。 青春期之后 , 胸腺实质萎缩 退化。 胸腺小叶是胸腺的基本结构单位 , 其外周是皮质 , 中心是髓质。 胸腺是 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 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小鼠在成年后体内淋巴细胞显著减少 , 不能排斥异体移植皮肤 , 对抗体生成反应也有严重影响。 切除成年动物胸腺的后果不太严重。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2 胸腺的免疫功能: (1) T细胞成熟的场所 骨髓中的前 T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 , 先后在皮质和髓质 , 分化增殖为成熟的具有不同功能的 T细胞亚群。 成熟的 T细胞经血流输至全身 , 参与 细胞免疫。 (2) 产生胸腺激素 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小分子的肽类胸腺激素 , 如胸腺血清因子 、 胸腺素 、胸腺生成素和胸腺体液因子等 , 它们诱导 T细胞分化 、 增殖 、 成熟为 T细胞。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3 3. 腔上囊 (bursa) 亦称 法氏囊 , 为鸟类所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 性成熟前达到最大 , 以后逐渐萎缩退化消失。 腔上囊是 B细胞诱导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其内诱导分化为成熟的 B细胞 ,经淋巴和血液循环到外周淋巴器官 参与体液免疫。 腔上囊分泌的 囊素 对 B细胞分化 、 成熟有重要作用。 胚胎后期或初孵出的雏禽切除腔上囊 , 则体液免疫应答受到抑制 , 浆细胞减少或消失 , 接受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抗体 , 但切除。兽医微生物学抗原与抗体(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可以作为分类与鉴定的依据之一。 球菌 多呈球形或椭圆形,据排列形式分为:单球菌、 链球菌、葡萄球菌 、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杆菌 呈圆柱形,菌体两端多为钝圆,少数是平截。 有些杆菌的菌体短小,近似球状,称为 球杆菌。 有些有分枝,称为 分枝杆菌。 按排列形式分为: 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 螺旋状菌 菌体呈弯曲或螺旋状的圆柱形,两端圆或尖。 又可分 弧菌 和 螺菌 两种。
培养细菌,需为其提供适宜的 营养物质 、 酸碱度 、温度 及 气体环境 等。 1. 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经灭菌后才能使用。 制备培养基的营养物质由牛肉浸汁、牛肉浸膏、肝浸汁、蛋白陈、 NaCl、磷酸盐、葡萄糖、血液、血清、腹水、鸡蛋等提供。 pH一般调整至。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6 培养基可分为 基础 培养基和 营养 培养基; 固体 、
细菌致病性、毒力的传统概念的缺陷是仅考虑了病原菌本身,忽视了宿主因素。 用宿主损伤来定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病机制,更为准确。 因此对病原体 、 致病性 、 毒力及毒力因子重新定义: 1. 病原体为能引致宿主损伤的微生物; 2. 致病性为微生物引致宿主损伤的能力 ( 有无 ) ; 3. 毒力为微生物引致宿主损伤的程度 ( 大小 ) ; 4. 毒力因子为病原体损伤宿主的某种成分 ( 结构物质 )。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1 第三节 抗 体 一 、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 免疫球蛋白 (Ig) 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 (血清 )、 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 , Ig可分为 IgG、 IgM、 IgA、 IgE和 1gD五类。 2. 抗体 (antibody Ab) 抗体 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 , 由
)有三类重要位点:第 Ⅰ 类位点( MHCⅠ 类)编码移植反应抗原分子;第 Ⅱ 类位点( MHCⅡ 类)编码包括调节淋巴细胞增生和相互作用及免疫强度的基因(包括免疫调节基因);第 III类位点( MHCIII类) 编码控制某些补体成分和补体受体产生的基因。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9 4. 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 胞浆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统称粒细胞 (8r9nulocyte)。 分为
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 鸡群的均匀度是检查育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如果鸡群的均匀度 低则必须追查原因,尽快采取措施。 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各周的均匀度是变动的,当发现均匀度比上一周差时,过去一周的饲养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因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可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4)鸡群健康,新城疫等疫病的抗体水平较高。 (九 )育雏失败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