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三类重要位点:第 Ⅰ 类位点( MHCⅠ 类)编码移植反应抗原分子;第 Ⅱ 类位点( MHCⅡ 类)编码包括调节淋巴细胞增生和相互作用及免疫强度的基因(包括免疫调节基因);第 III类位点( MHCIII类) 编码控制某些补体成分和补体受体产生的基因。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29 4. 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 胞浆中含有颗粒的白细胞统称粒细胞 (8r9nulocyte)。 分为 中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它们来源于骨髓 ,其寿命较短 , 为在外周血中维持恒定的数目 , 必须由骨髓不断地供应。 粒细胞由于有分叶状的细胞核 , 又称多形核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是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 , 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和吞噬功能。 细胞表面有 Fc及 Ob受体。 它在防御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 并可分泌炎症介质 , 促进炎症反应 并可处理颗粒性抗原提供给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含有多种酶 , 尤其富含过氧化物酶。 在寄生虫感染及 I型超敏反应 性疾病中常见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增多。 杀伤 虫体 ,吞噬 抗原抗体复合物 , 在 I型过敏反应中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I型过敏反应 , 细胞表面有 IgE的Fc受体 , 能与 IgE结合 , 带 IgE的嗜碱性粒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 ,引起 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 、 皮肤的结缔组织 , 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 、 脂肪组织和小肠黏膜下组织等中。 肥大细胞表面有 IgE Fc受体 、 在 I型过敏反应 中的作用与嗜碱性粒细胞十分相似。 红细胞 研究表明红细胞和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它具有 识别 抗原 、 清除 体内免疫复合物 、 增强吞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 、递呈抗原 物质和 免疫调节 等功能。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0 第三节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 旧称淋巴因子 ) 是免疫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 、 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用。 许多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 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 活化的免疫细胞 ;第二类是 基质细胞类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 、 上皮细胞等;第三类是 某些肿瘤细胞。 抗原刺激 、 感染 、 炎症等许多因素都可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 , 而且各细胞因子之间也可彼此促进合成和分泌。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1 一、种类与命名 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具体包括干扰素 (IFNα、 β、 γ)、 白细胞介素 (IL 114)、 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β)、 集落刺激因子 (CSF)等四大系列十几种。 二 、 共同特性 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 , 生物学活性广泛 (表 94), 但它们均具有以下特点: 1. 一种细胞可产多种 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 单一刺激也可使同一种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2. 低分子糖蛋白 均为低分子量 (80000)的分泌型蛋白 , 绝大多数为糖蛋白。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2 3.短暂产生局部作用 几乎都是在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的活化过程中合成和分泌, 短暂地产生并在局部发挥作用。 4. 激素样活性作用 即细胞因子的产量非常微小 ,却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活性。 在极低浓度水平 (1012mol/ L)时即可发挥生物学作用。 5. 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需与靶细胞上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后才能介导生物学效应。 6. 具有多种效应 单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 但多种细胞因子常常具有某些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除参与机体的多种免疫反应外 , 有些细胞因子还参与炎症 、 发热等 , 甚至影响某些生理活动。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3 第四节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 ,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 ( 巨噬细胞等 ) 对抗原的处理 、 加工和递呈 ; ( 即 T、 B淋巴细胞 ) 对抗原的识别 、 活化 、 增殖 、 分化 , 最后产生免疫效应分子( 抗体与细胞因子 ) 以及免疫效应细胞 ( 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性 T细胞 (TD)) ; 生清除效应。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4 免疫应答的特点 参与细胞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 核心细胞是 T、 B淋巴细胞 , 巨噬细胞等 是免疫应答的 辅佐细胞 , 也是免疫应答所不可缺少的。 表现形式 免疫应答的表现形式为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分别由 B、 T细胞介导。 三大特点 免疫应答具有 一是特异性 ; 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 , 这与抗原的性质 、 刺激强度 、 免疫次数和机体反应性有关 , 从数月至数年 , 甚至终身;三是具有免疫记忆。 即免疫期。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5 一 、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程可人为地划分为 致敏阶段 、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1. 致敏阶段 又称 感应阶段 , 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 ,抗原递呈细胞 对其 识别 、 捕获 、 加工处理和递呈 ,以及抗原特异性 淋巴细胞 (T、 B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阶段。 2. 反应阶段 又称 增殖与分化 阶段 , 此阶段是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识别抗原后 活化 , 进行 增殖与分化 ,以及产生 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 的过程。 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 , 最终成为 效应性淋巴细胞 , 并产生多种 细胞因子 ; B细胞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 , 合成并分泌抗体。 一部分 T、 B细胞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变为 记忆性细胞 (Tm和 Bm)。 这个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6 3. 效应阶段 此阶段是由活化的 效应性细胞 CTL( 细胞毒性 T细胞 ) 与 TD(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 T细胞 ) 细胞和 效应分子 ( 抗体与细胞因子 ) 发挥 细胞免疫 效应和 体液免疫 效应的过程 , 这些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7 第五节 细胞免疫 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 通过上述致敏阶段 、 反应阶段 , T细胞分化成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 , 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一 、 细胞毒性 T细胞与细胞毒作用 细胞毒性 T细胞 (CTL)识别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 肿瘤细胞 、 胞内菌感染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 CTL溶解靶细胞主要由其释放的两种物质参与 , 一是穿孔素 , 这是导致靶细胞溶解的重要介质;二是 淋巴毒素 (LT、 TNFβ), 它可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 ,诱导靶细胞自杀。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8 二 、 TD细胞与炎症反应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 T细胞( TD细胞 ) , 其免疫效应是通过其释放多种可溶性的淋巴因子而发挥作用的 , 主要引起以局部的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 炎症反应 , 即迟发型变态反应。 三 、 细胞免疫效应 机体的细胞免疫效应是由 CTL和 TD细胞以及细胞因子体现的 , 主要表现为抗感染作用 , 抗肿瘤效应 , 此外细胞免疫也可引起机体的免疫损伤。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9 第六节 体液免疫 由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 体液免疫 ,而体液免疫效应是由 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 抗体 来实现的。 一、抗体产生的动力学 动物机体初次和再次接触抗原后,引起体内抗体产生的种类,抗体的水平等都有差异。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抗原,也就是某种抗原首次进入体内引起的抗体产生过程称为 初次应答。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0 初次应答有以下几个特点: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在一定时期内体内查不到抗体或抗体产生很少,这一时期称为潜伏。兽医微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1 第三节 抗 体 一 、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 免疫球蛋白 (Ig) 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 (血清 )、 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差异 , Ig可分为 IgG、 IgM、 IgA、 IgE和 1gD五类。 2. 抗体 (antibody Ab) 抗体 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 , 由
腹水可获得 520mg/ml的单克隆抗体。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大量细胞培养 后 , 收集培养液分离 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利用微球技术制各单克隆抗体。 课件 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3 ( 三 ) 基因工程抗体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的抗体分子称为基因工程抗体 , 是分子水平的抗体。 六 、 抗体的分类 1. 根据抗原的来源 异种抗体 由 异种抗原免疫 产生的抗体均称为异种抗体 ,
,可以作为分类与鉴定的依据之一。 球菌 多呈球形或椭圆形,据排列形式分为:单球菌、 链球菌、葡萄球菌 、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杆菌 呈圆柱形,菌体两端多为钝圆,少数是平截。 有些杆菌的菌体短小,近似球状,称为 球杆菌。 有些有分枝,称为 分枝杆菌。 按排列形式分为: 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 螺旋状菌 菌体呈弯曲或螺旋状的圆柱形,两端圆或尖。 又可分 弧菌 和 螺菌 两种。
说明有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 鸡群的均匀度是检查育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如果鸡群的均匀度 低则必须追查原因,尽快采取措施。 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各周的均匀度是变动的,当发现均匀度比上一周差时,过去一周的饲养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因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可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4)鸡群健康,新城疫等疫病的抗体水平较高。 (九 )育雏失败原因分析
鸭的营养需要; 熟悉种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掌握 产蛋鸭 的饲养技术及管理要点。 技能要求 掌握 产蛋鸭舍和种鸭舍环境的调控, 掌握产蛋鸭四季管理的要点,熟悉种鸭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 一、产蛋鸭的饲养 (一)饲喂 母鸭 开产后,日粮营养水平 特别是粗蛋白含量要随产蛋率的递增而调整, 促使鸭群尽快达到产蛋高峰。 产蛋前期 白天喂料 3 次,晚上 9~ 10 点 给料一次, 每只鸭的投喂料量
擦洗干净后用喷壶喷雾消毒,照射紫外线后熏蒸。 五 、 设备安装、维修及保养: 料桶吊挂整齐、均匀,及时检修更换坏料盘。 检查隔栏、隔布、墙壁、小窗,及时维修,并保证美观大方。 检查暖风道接头密封性,确保无使用隐患。 检查维修水线、水管、电线、风机等设备。 铺好网子并检查修补破损与宽缝。 六 、 鸡舍消毒和准备: 舍内第一次消毒:断掉鸡舍所有电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