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员必须参加的,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形式。 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主要支付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用和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 还有,充医疗保险是基本医 疗保险的补充形式。 有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可以为职工和退休人员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用以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及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不能解决的费用。 最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运用政府资助、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持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以县为单位管理、政府为主导,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村人口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 这些功能各异、互助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这个体系的简历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改革。 从上世纪 50 年代的公费医疗、劳保医 疗到 1998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建立,又到如今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陆续建立相配合、衔接,共同组成了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缺乏明确目标及整体规划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对于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产管规划的前瞻性研究,导致医疗体系建设遭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差异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平、医疗消费水平差距很大,靠一种制度、一个模式解决不了所有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后产生的不公平问题, 2 才出现了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 如果从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人民,适应各类人群的缴费水平和医疗需求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角度来考虑医疗体系建设,把医疗体系当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各种制度的和谐共生和衔接互助功能,就可以使医疗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有限 2020 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 13783 万人,而 2020 年末我国人口总人数为 130756 万,其中城镇人口总数为 56212 万,参保人口占总人口约 %,占城镇总人口的 %,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较低,与“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 广大的城镇个体经济业主、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农民工以及儿童、无业者没有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内,造成了这些群体的医疗保障极度缺乏。 同时,基本医疗保险政出多门,医疗资金增值缓慢,保费征缴困难,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管理不严,部分老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没有着落等问题任然存在。 由于社会统筹账户中,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与个人缴纳 数量联系不紧密,间接加剧了医疗成本的上涨,是收不抵支成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隐忧 [2]。 (三)商业医疗保险风险控制难度大 1.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发展速度快。 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2020 年健康保险收入达 亿元,占人身保险费用的 %,比上年增长 20%,远超过人身险其他业务。 发展水平滞后。 从保险密度来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普及率偏低。 2020 年我国人均健康险保费支出 元,远低于同期全国保险密度平均水平,投保商业健康保险的人数累计达到 亿人次,占全国总人口的 %,而美国的同期数据已经达到全国人口的 80%。 而从保险深度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占 GDP 的比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