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第二双线施工复测技术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任务依据、技术标准 、工作内容。 (2) 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 (3) 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4) 复测 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 a) 独立环闭合差及重复基线较差统计; b) GPS 自由网平差和约束平差后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和边长相对中误差统计; (5) 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a) 数据处理的坐标系参数 ; b) 平面控制网复测与原测坐标成果较差; c) GPS 网复测与原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的比较; (6) 复测结论 ; (7) 需说明的 其他 问题。 (8) 附件:网图、 采用的控制点坐标成果、 质量检核报告、平差报告 、 人员 仪器证书等。 16 3 二等水准复测 精度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高差 偶然中误差M△ ( mm) 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 MW( mm) 二等 ≤1 ≤2 精密水准 ≤2 ≤4 测量方法 高程复测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跨河水准可以采用光电测距精密三角高程法、 GPS 高程法。 但应符合规范的测量操作要求。 相邻水准基点间、深埋水准点间进行往返测量 ,同时可以加密水准点。 往测:奇数站采用 “后-前-前-后 ”,偶数站采用 “前-后-后-前 ”。 返测:奇数站采用 “前-后-后-前 ”,偶数站采用 “后-前-前-后 ”。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 光学和数字水准仪的观测方法略有不同。 数字水准仪统17 一按往测的 观测顺序。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单位: m 等级 水准仪最低型号 水准尺类型 视距 前后视距 差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下丝读数) 数字 二等 DS1 因瓦 ≤50 ≥3且≤50 ≤ ≤ ≤ ≤ ≥ ≤ 且≥ ≥2 次 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 单位: mm 项 目 等 级 基、辅分划 [黑红面 ]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 [黑红面 ]所 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二等 1 3 数据处理 测量 数据取位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 : 二等水准测量读数取位 仪器 读数取位 (mm) DS05 DS1 数字水准仪 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等级 往返测距离总和 (km) 往返测距离中数( km) 各测站高差 (mm) 往返测高差总和 (mm) 往返测高差中数 (mm) 高程 (mm) 18 二等 测段往 返观测高差检查 复测高差统计表 序 起点 终点 距离 L (km) 往测高差 (m) 返测高差 (m) 往返测高差 较差 (mm) 限差 4√ L (mm) 合限 状态 1 并计算出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测量 中 误差。   L41nM 必须 ≤。 与原测高差进行比较 与原测高差比较表 起点 终点 距离 L (km) 复测高差 (m) 原测 高差 (m) 较差 (mm) 限差 6√ L (mm) 合限 状态 约束平差,比较高程 二等水准必须采用严密平差。 高程复测比较表 序 点名 原测 高程(m) 复测高程(m) 较差 (mm) 1 19 用图表形式表示比较结果。 高程较差分布图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32135 37 39 41北←高程点→南较差(mm) 复测结果评判 复测 相邻 水准点间高差较差以 L6 ( L 为测段长度,单位以千米计) 为限差 来判断是否满足二等水准精度要求 和判定点位是否发生位移。 当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不符值满足上述较差 限差 要求时,采用原测高程成果。 深埋水准点间高差较差限差采用 L4 指标。 当网中两水准点间高差复测与原测较差大 于限差时,重新复测。 并与相邻的前后水准点 高差 比较,综合判定。 水准点复测检查 确认该点位已有变动,对高程值进行修正。 20 复测报告 复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任务依据、技术标准。 (2) 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 (3) 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4) 复测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 ; (5) 水准测量测段间往返测较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统计。 (6) 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 (7) 相邻水准点复测与原测高差较差 ; (8) 复测结论 ; (9) 需说明的 其他 问题。 (10) 附件: 采用的控制点坐标成果、 水准网图、 检核报告 、 平差报告 、 人员 仪器证书等。 原始记录( 电子版 )。 4 施工测量 加密 测量 (1) 与复测同时进行,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2) CPI和二等水准精度的精度已满足一般特大桥、隧道施工控制网精度要求,可以直接在 CPI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网,21 满足放样和检测的需要。 (3) 加密点要求与相邻的 CPI、 CPII点不少于 2个相连。 (4) 控制 桩 点 埋入冻 土 线以下 ~。 本线有湿地、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 黄土 、膨胀岩、盐渍土、 岩盐、 软土、松软土 、石膏岩、煤层等不良地质,对 于测量桩点的稳定性有影响。 应不定期检测,尤其是水准点沉降变形,宜联测到深埋水准点复测。 (5) 隧道 控制 按 CPI 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同级扩展。 加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