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公共支出结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西方国家公立学校只占 1/3左右,亚洲国家至少各占一半。  如果现有 1700多所高校,有 1/3的高校转成民营,那么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就可以解决。  基础设施支出  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 生产与生活共同利用的辅助和服务部门。  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排水、仓储等系统。  交通与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的关系。  【 专栏 】  上海与宁波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人口素质、文化背景等非常接近。  每 3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是宁波籍人士。 “ 阿拉 ” 是宁波话。  2020年 GDP总量,上海为 13698亿元,宁波为 3964亿元。  主要原因:交通条件差异。  政府为何安排基础设施支出。  从生产的流程看,是外部条件或投入品;  从资本规模看,需要巨额的投资;  从施工过程看,建设周期长;  从资本性质看,固定成本所占比重高。  三、主要转移支出分析  社会保障支出  ( 1)社会保障支出内容  政府对面临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补助。 包括:  社会保险支出  社会救济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 2)政府为何安排社会保障支出  初次收入分配不公平; 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 商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  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正式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正式签约之后。  事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  事后信息的不对称则可能造成道德风险的问题。  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市场成交商品的质量总是低于某一方的期望。  在商品质量不一的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所商品的质量,买方根据平均质量报价,优质商品因为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只剩下劣质品待售。  提出的旧车市场模型。  道德风险:已签约的一方为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而做出对签约对方不利的行动的可能性。  道德风险 ≠道德败坏。  施害方只是基于自身利益理性地选择行为,并没有施害的主观意愿。 道德风险强调的是一种可能性;道德败坏强调的则是一种事实。  身体越差的人对医保越感兴趣。 但他不是保险公司的目标客户。  由于无法准确判断投保人的身体状况,保险公司只能根据其潜在参保客户身体状况的概率分布确定保费标准。  保费价格肯定高于身体状况很好的潜在客户的期望水平。 这些客户就会放弃投保,退出医保市场。  于是医保市场只剩下那些身体状况不属于最好之列的客户。  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保费标准,进而再逼退一部分身体状况较好的客户。  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保险公司客户的质量逐步降低,保险市场趋于萎缩。  这就是医疗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 投保人参加医保后,可能降低保健的急迫感。  诸如更疏于体检、戒烟、节食、锻炼等。  由此提高患病的概率,从而损害保险人的利益。  这就是医疗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  投保人无法对医生的处方作出的判断,经常喜欢医生开 “ 大处方 ”。  同样也是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保险人对于投保人拿到的是否就是 “ 大处方 ” 也难以作出判断。  这也是道德风险。  但是,医生明白什么是 “ 大处方 ” ,他开 “ 大处方 ” 就涉嫌道德败坏。  ( 3)福利彩票  彩票是一种 “ 隐蔽税 ”。  50%作为奖金;  35%作为公益金;  15%作为发行成本。  财政补贴支出  支付给企业和个人,能改变相对价格水平的无偿支出。  政府为何安排财政补贴支出。  外部性内在化;  扶持弱质产业;  消除挤出效应。  挤出效应:  在经济萧条时期,如果货币供应量不变,大量增加公共投资,会引升市场利率,致使融资成本增加,私人投资减少。  【 问题讨论 】  一、怎样看待 “ 吃饭 ” 财政现象。  “ 吃饭 ” 财政:财政支出中经常支出所占的比重很高,其中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 许多人否定 “ 吃饭 ” 财政,我觉得不能完全否定。  “ 吃饭 ” 是份内事。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纯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  “ 吃饭 ” 也是搞建设。 不应把 “ 吃饭 ” 和建设对立起来,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就是搞建设。 经常支出与资本支出一样重要。  “ 吃饭 ” 是不够的,要安排一定的资本支出。  二、怎样看待官员的职务消费和公务员的横向收入差距。  :与履行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如住房、交通、通讯、勤务人员、宴请、疗养等。  职务消费过度是由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 在企业中,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起所有人与管理者之间的激励机制,如年薪制。 在公共部门中,只有靠完善预算制度。  职务消费货币化不能制约公权的滥用,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 ,公务员的横向收入差距很大。  有人说,公务员的横向收入水平应该一致;  也有人说,不该一致。  我说,公务员的横向收入水平可以不一致,但要透明。  有必要建立 “ 收入听证制度 ”。 公务员的待遇是纳税人购买公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