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经典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作用。 导向性明确,是门厅和过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在一些公共建筑中,门厅内还会设置一些非交通功能的区域,如接待问讯处、休息座 、会客处、小卖部等。 如旅馆、医院等建筑。 像这样兼有其他用途的门厅仍然应当 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他功能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的组织交通流线。 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往往可以成为建筑设计中的活跃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形态中的关节点。 第二节 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将建筑物的使用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疏密关系(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先借助功能分析图(反映各个房间功能关系的示意图),或者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建筑使用部分的功 能分区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着重分析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主与次:按照房间使用的主次关系进行功能分区 内与外:按照房间的内外关系 闹与静 污与洁 主与次 不同的功能分区,反映在位置、朝向、采光及交通联系等方面,应有主次之分。 如教育建筑中的教室、商业建筑中的营业厅 功能分区的主次问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密切结合。 建筑中的某些使用房间虽然属于次要地位,但从人流活动的需要来看,应安排在明显易找的位置上。 例如售票室、传达室、收发室、门 卫室等 建筑中的主要使用空间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和辅助空间的位置安排是否妥当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图书馆建筑中书库与阅览室的关系 餐饮建筑中厨房、备餐和餐厅的关系 内与外 任何一类公共建筑物中的各种使用空间,有的对外性强,直接为公众使用,有的对内性强,主要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 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必须考虑这种 “ 内 ” 与 “ 外 ”的功能分区。 一般来讲,对外性强的用房(如观众厅、陈列室、营业厅、讲演厅等)人流大,应该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使其 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 而对内性强的房间 (如内部办公、仓库及附属服务用房等 )则应尽量布置在比较隐蔽的位置,以避免公共人流穿越而影响内部的工作。 如:行政办公建筑中的办公室与接待、传达、收发室 休闲娱乐建筑中的群众游艺用房与行政管理用房 闹与静 公共建筑中一般供学习、工作、休息等主要使用部分希望有较安静的环境,而有的用房在使用中嘈杂喧闹,甚至产生机器噪声,这两部分则要求适当的隔离。 在建筑中属于 “ 闹 ” 的空间: 琴房、多功能厅、音 乐教室、排练厅、体操房、舞厅、歌厅、健身房等 在建筑中属于 “ 静 ” 的空间: 阅览室、办公室、普通教室等 动静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污与洁 公共建筑中某些辅助或附属用房(如厨房、锅炉房、洗衣房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气味、烟灰、污物及垃圾,必然要影响主要使用房间,在保证必要联系的条件下,要使二者相互隔离,以免影响主要工作房间。 一般应将它们置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不在公共人流的主要交通线上。 此外,这些房间一般比较零乱,也不宜放在建筑物的主要一面,避免影响建筑物的整洁和美观。 第三节 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往往因使用性质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中小型公共建筑)和立体(规模较大的交通、体育建筑)这两种方式。 在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分清主次 内外分开 动静分开 分散、集中 清洁、污染(医院、高级宾馆) 不同的人流对应不同的出入口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 高等院校常设有合班阶梯形教室,它容纳的人数比普遍教 室为多,一般在 90150人之间为小型, 180270人为中型, 300以上为大型。 它的使用是连续性的,而且更换班级的时间仅是课间休息的时间,人流出入必须通畅。 出入口应与大楼的门厅或侧厅结合,使人流有缓冲地,也便于课间休息。 从平面布局上说,多个阶梯形教室最好是分散设置,以利于疏散,避免将多个阶梯形教室集中在同一层及大楼的同一端,使人流过于集中。 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的两种方法: 出入口合并设置 —— 人流疏散方向一致,容易和进入教室的人流交叉,常用于规模不大的阶梯教室。 出入口分设 —— 常用于规模较 大的阶梯教室 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剧院、音乐厅、会堂 剧院的演出一般都是单场次的,在演出过程中,都安排有幕间休息。 因此,在观众厅的两侧及前部通常都布置休息厅。 它的疏散特点是: 1)入口同时兼作疏散口,门厅可兼作休息厅 2)观众厅疏散口一般不是直接通到室外,观众要经过二侧休息厅及门厅才到达室外。 电影院 电影院放映电影一般是连续多场次,场次间的间歇时间很短,在每场放映过程中没有场间休息,因此在疏散处理上与剧院有不同之处: 1)等候入场人流与散场人流必须分开,因 此入口与疏散口也必须分开; 2)观众厅疏散口直接通室外,仅有一道疏散口,因此,不存在人流积集问题,可以大大减少门厅、侧厅的面积。 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体育馆 大型体育馆一般要容纳近万名观众,疏散问题比较突出: 1)比赛场次不连续,入口与疏散口可合用, 同时应在观众席周围设置一定面积的休息厅。 2)观众席沿比赛场地四周布置,观众可以向四个方向疏散 体育场 体育场的疏散情况与体育馆基本相似,但疏散的人数更多。 体育建筑的席位排列及交 通组织,对疏散设计的影响很大,常用的布置方式有两种: 1)一种是放射形纵向过道疏散系统,疏散口顺着每条纵向过道设置。 它的优点是看台面积用得比较经济,交通面积最小,观众分区入场,分区疏散,便于管理。 用于小型体育建筑 2)另一种是在放射形疏散中加设环形通道。 环形通道可设在前部、中部及后部。 常用于大中型体育建筑。 第三章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一、空间的涵义 1、 “ 空间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 ” 2、空间,辞海中解释为 “ 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 表现。 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就宇宙而言,空间是无限的,就每一具体的个别事物而言,空间又是有限的 ”。 3、空间是与实体相对的概念,凡是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空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 4、建筑空间是一种实用性的空间,是人们按照某种活动要求,采用某些建筑手段和组合方式创造出来的有具体形象的建筑形式。 5、空间是建筑的主角,要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需求。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 老子 《 道德经》 老子的这段话揭示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建筑外部的物质构成间的关系。 意思是说:建筑对人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围成建筑物本身的实体的外壳,而是当中 “ 无 ” 的部分,所以“ 有 ” (门、窗、墙、屋顶等实体)是一种手段,真正是靠虚的空间起作用。 • 我们将建筑空间分为两种类型: 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物本身所包容 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环境所构成 将有无屋顶作为区分建筑内、外空间的重要标志 二、建筑空间的分类 从使用性质上分 ( 1) 公共空间 :可以由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空间,如 图书馆、商场等 ( 2) 半公共空间 :是指介于城市公共空间与私密或专有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如居住建筑的楼梯间、走廊;办公建筑前的休息廊、老人院的前庭 ( 3) 私密空间 :由个人或家庭占有的空间,如居住建筑 ( 4) 专有空间 :是指供某一特定的行为或为某一特殊的集团服务的空间,如少年宫、福利院、某公司的办公楼,这些空间既非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又不是私人使用的私密空间。 从边界形态上分 :不同空间的形成主要是依靠界面的分隔,根据不同界面所限定的空间强度的不同可分为: ( 1) 封闭 空间 :界面相对封闭,限定性强烈、空间流动性小。 其特征是具有内向性、收敛性和向心性,人们在这类空间中具有很强的驻留性,能够产生领域感和安全感。 如住宅房间、小间办公室、教室等。 ( 2) 开敞空间 :指界面非常开敞、对于空间的限定性很弱的一类空间。 其特征是具有通透性、流动性和发散性,与同等面积的封闭空间相比会显得大一些,但此类空间的驻留性不强,私密性也不够。 ( 3) 中界空间: 指介于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之间的过渡形态,其界面的限定性不强,但又不是完全没有界定,例如建筑入口处的雨篷下面、外廊、两面通透的连廊等。 从空间态势上分 : ( 1) 动态空间 :指空间没有明确的中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产生强烈的动势。 一般开放性的空间,由于没有固定的边界形态,因此具有很强的动势;交错组合在一起的空间也具有动态特征,另外曲线界面的空间也可产生一种运行的、连续的动态感。 (2) 静态空间 :指空间相对较为稳定,有一定的控制中心,人们在其中可以产生较强的驻留感。 一般闭合的空间都属于静态空间,边界是规则几何形体的空间更具有稳定性。 4、 从分隔手段上分 : (1) 固定空间 :指使用不变、功能明确、位置固定的空间可以用固定的界 面来围合。 一般建筑的承重结构对空间的围隔都属于固定性的。 (2) 可变空间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用灵活可变的分隔方式如折叠门、屏风等来围合的空间,这种空间或大或小、或封闭或开敞,其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5、 从空间的确定性上分 : (1) 肯定空间 :界面清晰、范围明确、具有领域感的空间。 一般私密性较强的封闭形空间都属于此类。 (2) 模糊空间 :某些空间,其性状并不十分明确,常介于室内和室外、开敞和封闭等两种空间类型之间,其位置也常处于两部分空间之间,很难判断其归属,这样的空间称之为模糊空间,也叫 灰空间。 (3) 虚拟空间 :又称象征空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割形态, 在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 ,完全依靠观者的联想和心理感受来实现。 虚拟空间的处理手法很多,如列柱的划分、顶棚地面的错落、夹层的安排等,还可利用家具、界面材质的变化 6、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分 : 行为空间 :又叫物理、生理空间。 是满足人的行为活动所需要的空间,是根据人体的动态尺寸和行为活动的范围考虑的空间。 如满足烹调活动所需的厨房空间等 知觉空间 :又可称之为心理空间。 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所需要的空间,如无压迫感的室内空间高度,给 人亲密感觉的空间尺度等。 三、空间界面的构成要素 一个房间是由地面、顶棚和墙面来限定的。 因而, 基面、顶面和垂直面是空间界面的三要素。 1、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