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良种标准化健康养殖与精深加工技术推广与示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池塘面积 100 万亩,藕 塘面积 20 万亩 将全部投放本项目良种亲虾繁育的 优质苗种。 ( 3)小龙虾精深加工 目前,小龙虾加工 食用产品主要为虾仁、虾球、整只大虾等,其附加值较低,且利用率为 2030%,急需开发新产品和废弃物的精 深加工 ,即虾蛋白、虾青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等新产品 ,其附加值高达千亿元以上。 三、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或瓶颈问题 该产业 发展的关键节点或瓶颈问题是 优质 苗种繁育和 产品 精深加工。 1. 优质苗种繁育 在目前的生产实际中, 小龙虾苗种 99%来自野生资源,在人工养殖中野生苗种病害 多,死亡率高、生长速度慢。 要彻底扭转这一 局面,就必须进行 小龙虾 的良种亲本选育和 优质 苗种繁育。 由此可见, 优质苗种繁育是 该产业发展的 首要 关键节点或瓶颈问题。 2. 产品精深加工 13 目前, 湖北省 及全国 小龙虾加工 食用产品主要为虾仁、虾球、整只大虾等,其附加值较低,且利用率 仅 为 2030%,急需开发新产品和废弃物的精 深加工,即虾蛋白、虾青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等新产品 ,其附加值 可 高达千亿元以上。 由此可见,产品 的 新产品开发 尤其是 精 深加工 是 该产业发展的 最终 关键节点或瓶颈问题。 四、科技特派员创业情况(科技特派员人数、科技特派员参与环节、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类型、带动农民增收情况等) 1. 科技特派员人数 参与本项目的科技特派员 总 人数为 124 人。 其中省派 23 人,市科技局和水产局及企业选派 101 人。 主要 科技特派员 简况如下: 育种与养殖科技特派员:龚世园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水产教学、科研工作 33 年,技术专长为名特水产养殖及其生物学等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科学。 1984 年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29 项。 其中主持 20 项,参加 9 项,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渔业单位和渔民的好评。 获得省部级二、三等奖 9 项。 1993 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99 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20 年主持“克氏原螯虾生物学及其养殖技术研究”于 2020 年 12 月通过 湖北省 专家鉴定。 2020 年 和 2020 年申报克氏原螯虾养殖 与繁殖发明 专利 2 项。 发表克氏原螯虾相关论文12 篇。 已参与 创办企业 5 个。 14 加工科技特派员: 熊善柏, 男 , 1963 年 9 月生,理学硕士,任华中农业 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首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水产品加工岗位科学家、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 (第五届 )理事、中国营养学会湖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标准化协会理事,并聘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和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评审专家、武汉市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主要从事食品 (水 产品 )加工与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 49 项,其中国家级 7 项、省部级 19 项,企业委托项目 22 项。 取得省级鉴定成果9 项,通过科技部、农业部和省科技厅验收 4 项,申请发明专利 15件、实用新型专利 1 件,其中获专利授权 7 件 (水产品加工与保鲜专利 5 件 ),制定湖北省地方标准 1 项;发表论文 165 篇,其中被 SCI、EI、 CA 和 ISTP 收录 27 篇, 4 篇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交流会上宣读并获优秀论文奖 ,主编专著 1 部、参编专著和教材 4 部。 “十五 ”以来,共主持和参加水产品加工与保鲜领域的科研课题 20项,其 中国家级 5 项、省级 11 项,企业委托 4 项。 在淡水鱼肌肉特性、内源酶特性及其对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贮藏过程中水产品品质和菌相的动态变化、蛋白质的酶解及水解产物功能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开发出水产品的冰温气调保鲜新技术、鱼体低温微粒化技术、鱼糜的酶法交联技术、腌腊制品的低盐低温腌制和低温干燥技术、蛋白质的分步酶解技术等, 4 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和验收,其中获省级科 15 技进步三等奖 1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4 项。 已独立或协助开发出新型鱼糜制品、低盐度腌腊制品、特色酱味鱼制品、鱼米复合制品、速冻小包装分割制品、速冻小包装调理制品、蛋白 质酶解产品等 8 类 20多个品种。 已参与 创办企业 8 个。 病害与产品品质控制 科技特派员:顾泽茂,男, 博士,副教授。 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 12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3 项,发表论文50 多篇,其中 SCI6 篇。 已参与 创办企业 3 个。 以 龚世园 为首的 育种与养殖科技特派员主要参与本项目的 小龙虾良种选育、优质苗种繁育、优质商品虾标准化健康养殖、 病害与产品品质控制等 4 个环节 以及技术培训。 以 熊善柏 为首的 加工 科技特派员主要参与本项目的 小龙虾 新 产品 开发和 .产品 精深加工 以及技术培训。 以顾泽茂为首的 病害与产品品质控制 科技特派员 主要参与本项目的 小龙虾 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负责产品质量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以 及技术培训。 华中农业大学 其他 科技特派员 均 参与 到主要 科技特派员 的各个环节中去,并 参与 技术培训。 全省各 市科技局和水产局及企业 科技特派员 主要 参与 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协助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 首席 特派员负责全省的每个环节的总指导和总协调。 全 省特派员 16 负责每个省管市 的每个产业环节,层层负责,处处把关。 每个特派员负责 1694 个农户的苗种、养殖、病害和销售等每一个产业环节。 五、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示范,人才引进和培养)、主营产品竞争力情况(“三品”认证,注册商标情况等) 1. 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示范,人才引进和培养) ( 1) 科技创新 小龙虾在我国已形成一个独立自然种群,广泛分布于湖北、江苏、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全国各地。 其加工的食用产品(主要为虾仁、虾球、整只大虾等)又返回到原产地美国并出口到欧洲、日本和韩国。 因此,克氏原螯虾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 2020 年我国出口克氏原螯虾加工产品约 万吨,创汇约 2亿多美元;其 中湖北省出口克氏原螯虾加工产品 万吨,创汇 9000多万美元,约占 50%。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了吃 “ 油焖大虾 ” 和 “ 手抓大虾 ” 的热潮。 价格由初期的每公斤 1 元上升到目前最高每公斤48 元,一般为每公斤 20— 30 元。 因此, 全国 水产养殖单位、养殖公司、 水产加工公司、 养殖专业户、农民、渔民养殖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其加工产品和鲜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由此可见,发展小龙虾产业是一个全国性的大产业。 湖北省 创业链项目“ 克 氏原螯虾良种标准化健康养殖与精深加工推广与示范”实施后,将形成如下科技创新成果。 17 1)创建一个国家级 小龙虾良种种质资源人工生态库 采用传统选育和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选育相结合,选择和保存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小龙虾亲本群体,建立一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人工生态库,保证小龙虾产业化持续稳定发展。 地点选择在 潜江市 浩口镇 以及省直管市各 1 个 ,面积 均为 5000 亩。 向全省 提供优质小龙虾苗种繁育所需 1375 万组以上的良种亲本。 并制定小龙虾亲本标准和亲本培育技术规范。 2)在湖北省省级“虾稻连作”标准化基础上升级到国家级“虾稻连作”标准化 在 项目主体实施单位潜江市 积玉口镇三角垸 和省直管市 建 立 一个 2020 亩的 国家级“虾稻连作”高标准化 健康养殖核心示范区, 通过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当地 及全省 300 万亩小龙虾 “虾稻连作”高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 核心 示范区要求规范、整齐、连片、交通方便,即要求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园林化”,辐射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 “ 虾稻连作 ” 农田标准化格局。 在湖北省省级“虾稻连作”标准化基础上升级到国家级“虾稻连作”标准化。 3) 将湖北省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升至国家级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该中心内,进一步完善水泥池和池塘苗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试 验研发平台,将湖北省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升至国家级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8 4) 创建一个国家级小龙虾良种 池塘 主养、混养和藕塘套养 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 在主体实施单位潜江市 建立 小龙虾 池塘 标准化健康 养殖 (主养和混养) 技术操作规程、藕塘 标准化健康 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 示范推广池塘面积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