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克上组油藏地层对比及沉积微相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它在垂向层序中的地质特征和位置,还取决于其岩石物理特征,尢其是孔隙度和渗透率。 同时 Hearn还强调,各个流动单元并不是孤立的带,而是互相连通的,同一流动单元中渗透率在纵横向上是变化的 , 不是均质的。 1995 年, Guangming Ti 等人在研究阿拉斯加北斜坡 Endicott 油田储层时,将流动西南石油大学 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 单元定义为 一个在侧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储集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性质,并影响着流体的流动。 当时第一次提出在地层分层、对比和划相的基础上,首先在取心井上计算每个层的渗流系数( kHe/μ)、存储系数(φ HeCt)和净毛厚度比(实际计算中未考虑μ和 Ct),然后聚类,每一聚类组即为一个流动单元,共划分了四类,即:①流动单元E,存储性和渗流性很好;②流动单元 G,存储性和渗流性好;③流动单元 F,存储性和渗流性较好;④流动单元 P,存储性和渗流性差。 根据取心井划分结果进一步推广到未取心井,并借助井间地层对比建立流动单元的井间分布关系。 该方法使流动单元研究从以往的定性描述上升为半定量描述,成为流动单元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目前,国内外在流动单元方面的描述都是基于此方法理论基础上的。 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多旋回、多含油层系、多油层层状储层的特点 [17]。 单层薄、相变快是基本特征,因而造成渗流系数( KHe/181。 ) 和存储系数 (Φ )变化大、难预测的现状。 这给流动单元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国内学者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尝试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思路,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 尚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 背景 五 2西区 为克 拉玛依油田典型的Ⅱ类油藏,在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由于对油藏地质认识不清,导致注采对应差,层内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现有井网水驱油效率低 五 2 区 克上组 油藏储层在平面剖面上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油藏初期采用 350m井距、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 均匀布置 开发, 使得油层物性好、渗流能力强的高渗区、高渗层与物性相对较差、渗流能力弱的低渗区、低渗层之间的开发矛盾非常突出。 进入中-高含水、中-低采出、低速度注水开发期 后 , 水井压降及油井复压测试资料统计表明:主流线区油井压 力波及半径在 400m以上,水井压力波及半径在 1000m以上,说明主流线区油水井在正常生产时已建立有效水驱 , 而非主流线区油井压力波及半径在 200m以下,水井开井压力波及半径在 500m 以下,水井关井压力波及半径在 100m 以下,吸水剖面显示注入水只沿少部分相对高渗层推进,大部分低渗层未吸水,说明非主流线区大部分低渗层未建立有效水驱。 2 油藏储层及沉积相展布不清,制约了注水开发效果 进入高 含水开发期, 层间层内矛盾突出, 由于 储层砂体 展布 和非均质 状况 不清, 对井间砂体连通情况缺少精细的描述 , 导致难以部署合理的注采井网, 水驱控制程度低 ,严重影响了油藏 开发中 后期 的注水 开发效果。 3 低渗油藏剩余油潜力动用难度大 五区油藏严重非均质,渗透率级差 10 以上,最高达到 118,造成高、低渗层动用差异 20%以上。 目前剩余油富集区主要集中在相对低渗层,加之隔层较薄,一般在 3m以克拉玛依油田 五 2 西克 上 组 油藏地层对比及 沉积微相研究 4 下,现有的工艺技术条件,油水井细分层注水和低渗薄层改造受到限制,使得潜力层能量补充不足, 剩余油潜力动用难度大。 通过该项目研究,进行单油砂体精细划分与对比,以此开展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非均质描述,为储层随机建模和 油藏数值模拟 打下基础 , 进而在油藏剩余潜力评价上,提出切实 可行的综合调整方案,以达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研究的目标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研究目标 本次 将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克 上组砂体精细划分对比格架, 通过单井测井相分析 ,确定不同 沉积微相相带展布, 识别 单砂体展布, 划分流动单元, 为剩余油分布预测和井网调整提供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 1 地层细分对比技术 建立单砂 层 级别的地层模型是高含水阶段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 针对五 2 西克上组油藏洪积扇块状砾岩体辩状河横向砂体变化快,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全区统层 对比中在沉积体时空演化模式的指导下,将现代洪积扇辨状河道沉积研究成果和野外类似储层露头观测结果与地下电测曲线结合起来。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储层多层次逐级细分对比为原则, 按等期对比,旋回对比、 制定单元对比的方法和全区细分对比及统层。 2 单砂层沉积微相描述 沉积储层研究就是细分沉积微相,揭示储层宏观(层内、层间、平面)、微观非均质型。 以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沉积和露头沉积学知识,从岩心观察入手,识别不同级别沉积界面,取心井单井按单砂体划分沉积微相,非取心井充分利用测井相标志按单砂 层 细分沉积微相,建立精细的沉积模型。 3 单砂体展布研究 在单砂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沉积微相展布规律,进行单砂体空间展布预测,寻找优势储层,为后期剩余油研究打下基础。 4 流动单元研究 储层流动单元细分与对比、流动单元边界条件研究、流动单元的分类与评价、流动单元分布特征表征。 技术路线 针对 研究区 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资料,多学科综合,动静态结合, 开展 储层多层次逐级细分对比,建立精细的沉积时间单元模型,并据此建立精细的单砂 层 沉积微相,分单 砂 层 分析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规律。 具体采用的技术思路和工作流程如图 11 所示。 西南石油大学 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 图 11 五 2西克上组油藏 地层对比及沉积相研究技术 路线图 建立五 2西克上组油藏沉积时空演化模式 现代扇三角洲 沉积模式 野外露头沉积储层模式 选定标准层 旋回对比分析 识别沉积间歇面 井间连通关系 地层层序格架 单砂层及沉积微相展布 岩相研究 测井相研究 开发动态研究 古地理 环境恢复 单井沉积划相 克拉玛依油田 五 2 西克 上 组 油藏地层对比及 沉积微相研究 6 第 2 章 油藏基本情况 地理 位置 五 2 西 克上组 油藏 区域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 乌断裂下盘 (图 21),构造为东南倾的单斜。 北部以克 — 乌大断裂为界与二东区和一西区相接,西部与五 1 区相邻,以东以南分别为五 2 东区和五 3 中区。 油藏呈条带状, 油藏含油面积 ,地质储量37010 4t, 可采储量 74 104t,平均有效厚度。 有效渗透率 20 103μ m2, 平均空气渗透率 103μ m2, 孔隙度 17%,原始含油饱和度 50%,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 , 地饱压差 5 MPa,饱和程度 %,为饱和程度较低的未饱和油藏。 图 21 五 2西 克上组 油藏地理位置图 油藏开发简况 五 2西区克上组油藏 于 1992 年以 350m井距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投入开发, 初期投产油水井 44 口 ,其中 利用老井 5口,钻新井 39口,初期单井平均产能 ,开发生产至今,按其驱动方式可将其开发过程划分为两大阶段 (图 22) : 1 弹性溶解气驱动开采阶段 从投产到 93 年 12 月 ,油井生产以地层弹性溶解气驱动为主,油井初期大多自喷生产,构造高部位生产井自喷时间较长,大多在 15 个月以上,而构造低部位生产井大多自喷时间在三个月以下。 弹性溶解气驱动阶段的生产特征表现为:地层压力持续下降,综合气油比大幅度上升,地层压力由 93 年初的 下降到年底的 ,流压由 下降到,月度气油比由年初的 120m3/t 上升至年末的 172m3/t。 多数油井在投产不足一年西南石油大学 工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7 的时间内转抽,单井产能由 93 年初的。 2 注水开采阶段 从 1994 年元月开始 , 五 2 西区克上组油藏 , 由弹性溶解气驱动开采转变为注水驱动开采阶段。 全面注水开采阶段,又可划分为两个小阶段: ① 、 94 年元月 96 年 6月全面笼统合注阶段 这一阶段的生产特征为:区块日产液水平相对缓升,由 94年底的 89t缓升至 96年六月的 117t;区块的日产水平缓慢回升,核实水平由 62t/d 回升至 73t/d;地层压力逐步缓升, 并趋于稳定,由 94 年底的 回升至 ,并保持相对稳定;阶段注采比平均在 左右。 ② 、 96 年 6 月 至今 ,逐步由笼统合注转变为全面分注阶段 9799 年连续三年进行整体补孔和水井分注工作,从而使全区形成了全面分注的局面,这一阶段的生产特征为:区块的日产液水平较大幅度上升,并趋向稳定,由 96 年底的 106t/d 升至 99年底的 151t/d,2020 年稳定在 145t/d 左右;由于 注采井网较单一,油藏 注水波体积逐渐减小 ,加之 储层物性相对较差, 日产液水平受到限制再无 较 大的的提升余地,受区块综 合含水上升的影响,核实油水平逐步降至 2020年的 52t/d; 分注初期 地层压力基本稳定在 左右;区块的综合气油比与 96 年底对比,相对稳定并略有下降由 101m3/t降至 90 m3/t; 阶段注采比由 96年的 回升至 2020年的 ,区块注水能力大幅度提高,阶段日注水平由 96年的 301 m3/d提升至 2020年的 430 m3/d ,2020 年 12月 的 m3/d。 01000202030004000500060007000199303 199412 199609 199806 202020 202020 202020 202020 2020030 . 01 0 . 02 0 . 03 0 . 04 0 . 05 0 . 06 0 . 07 0 . 08 0 . 0月产液 月产油 综合含水 图 22 五 2 西 克上组 月度采油曲线 取资料情况 截止 2020 年底, 五 2 西区克上组油藏共取得试油资料 14 口 43 层;取心井 9克拉玛依油田 五 2 西克 上 组 油藏地层对比及 沉积微相研究 8 图 例断 层 井 位 等 值 线 5202052020520205202052020520175202252027520285202952030520375204052435244525655392142613113765202052020520205202052020520205201520205201852019520252020520215202352024520255202652035203452036520395204520415204252043520485204952055205052051520525206520752085209521052115212521352145215521652175218521952205221522252235224522552265227522852295230523152325233523452355236523752385239524052425245524652475248524952505251525252535254525552645265527953535354535553565357535853595360536153625364536553675368536953705371537253735374537553765377537853795380538153825383538455265534587J 62J 63J 83153 45 153 46 153 47 153 48 153 49 5055505450535052505150545053505250515055153 45 153 47 153 48 153 49 153 46 0 200 400 600 800 m口,取心进尺 .收获率 69. 4%。 对岩心进行了电 镜、压汞等特殊物性分析,分析样品 113 块。 做孔隙度、渗透率和碳酸 盐含量等普通物性分析样品共 2915 块;高压物性取样 4 井 6 井次;系统试井 5 口井 6 井次 ; 两参测试 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