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保护方法探究和应用效果评价修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凝析气田保压方式一般采用注气(如牙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注气的同时会增加气井的气油比,给地面处理装置带来困难。 如何处理好保压与控制合理汽油比上升速度的问题是一个难点。 2 某油田 开发现状 某油田 储层物性特征 某油田 位于 某 盆地西南凹陷南缘昆仑山北第二排构造带西端,在 某 县南50Km 处, 1977 年 5 月 17 日 某 井井喷发现 某油田。 其主要物性特征是:储层压力低 (见表 1)、中低孔隙度 (9%~18%)、中低渗透率 ( 103~126 103μm2)、 亲水的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 其中与储层损害关系比较密切的是渗透率,因为它的孔喉小或联通性差等都容易受到粘土水化膨胀、分散运移及水敏等损害;储层损害的实质就是有效渗透率的下降。 表 1: X 3 X 41 X42 X51 X52 X71 X72 X8 原始 目前 比值 (%) 投入开发时间 试采 1997 1988 1988 1988 试采 1995 2020 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概述 某油田 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目前地层压力仅有 原始地层压力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储层物性 相对较差 ,造成储层 损害的 原因主要有钻井过程和 6 修井过程中。 钻井过程中 储层的损害 钻井液体系的基本数据: 表 2— 钻井液体系设计基本 数据 井 段(米) 0~ 200 井眼容积(米 3) 31 井眼尺寸( in) 17 1/2 地面循环量(米3) 150 地 层 QN2a 补充量(米 3) 50 钻井液体系 聚合物膨润 土浆 泥浆总耗量(米 3) 231 复 杂 提 示 防缩径 防阻卡 、防塌、防窜漏 表 3— 钻井液配方 材料 名称 材料 代号 加量( Kg/m3 ) 膨润土 60~ 80 烧碱 NaOH 1~ 2 纯碱 Na2CO3 2~ 3 鳌合金属聚合物 CMP 1~ 2 水解聚丙烯腈 钾盐 KPAN 2~ 4 润滑剂 TRH3/LE5 所需 表 4— 钻井液性能设计 密度 ( g/cm3) ~ KF 漏斗粘度( S) 80~100 固相含量(体积 %) 塑性粘度 ( mPa S) 8~ 15 油 /水含量(体 7 积 %) 屈服值( Pa) 6~ 10 含砂量(体积 %) ≤ 静切力 10”/1039。 ( Pa) 1~5/3~ 10 MBT( g/l) 60~70 失水 /泥饼( API) ≤12/ PH值 8~ 10 失水 /泥饼( HTHP) CL( mg/l) 泥浆碱度( PM) Ca++( mg/l) 滤液碱 度( PF MF) 以上数据表均来源与 某 井钻井设计。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 当钻开储层时,破坏了储层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储层开始与外来工作液(钻井液、水泥浆、前置液等 )接触,这必然会给储层带来损害;钻井液的固相进入储层造成孔喉堵塞,其液相进入储层与储层岩石和流体作用,破坏储层原有的平衡,从而诱发储层潜在损害因素,造成渗透率的下降,而且由于储层损害一旦发生,则极不易消除;因此钻开储层时,防止储层损害的问题是保护储层技术的系统工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第一环节。 钻井液中分散相颗 粒堵塞储层 在钻开储层时,在钻井液有效液柱压力与地层空隙压力之间形成的压差作用下,使钻井液中的膨润土等固相颗粒进入储层孔喉和裂缝中形成堵塞,造成储层损害;钻井液中固相含量越高,对储层的损害越大。 钻井液与储层岩石不配伍引起的损害 钻井液与储层岩石不配伍引起的损害有几个方面,由于 某油田 储层有较强的水敏性,因此一下主要介绍水敏造成的储层损害。 由于钻井液与地层中的水敏性矿物不配伍时,将会引起这类矿物水化、 8 膨胀或分散、脱落等,引起储层渗透率的下降,造成储层损害。 在修井过程中储层的损害 压井液造成储层的损害 压井液的体系的基本数据: 目前采用的水基压井液均为 90 年代作业区自己研制的 HD— 01 低固相研究液,压井液配制材料: 淡水(地层盐水) +增粘剂 +暂堵剂 +防膨胀剂 +防腐剂 +其它; 压井液的性能: 密度 通常在 ~,粘度 35~40s,低固相压井液。 由于压井液的密度在 ~;采用全压井方式进行压井;全井筒液柱压力为 30MPa 作业 (油层中深按 3000m 计算 ),而目前主 力油藏地层压力多在 ~ 之间。 这样造成大量压井液漏失进入储层。 其中漏失较为严重的井有 45 口井 等,漏失量大约的 80~100m3。 大量压井液进入储层,将会造成一下储层损害: ①水敏效应造成的损害 由于 某油田 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性,致使作业过程中压井液与储层中的水敏性矿物不配伍,压井液进入储层,破坏了粘土矿物与地层流体之间的平衡,使岩石结构、表面性质发生了变化,粘土矿物水化膨胀、分散或脱落,颗粒分散运移形成堵塞,导致储层渗透率的下降,造成储层伤害。 ②水锁效应造成的储层损害;由于压井液大量进入储层,使储层中的含油饱和度发生变化,地层中岩石的表 面润湿性发生变化,甚至反转,降低油相的相对渗透率。 造成储层的损害。 水锁效应往往是造成储层损害的最重要 9 原因,相关研究表面,在低孔、低渗气层,水锁效应常常是储层的有效渗透率下降到原来渗透率的 10%左右。 ③结垢堵塞、乳化堵塞、细菌堵塞造成的储层损害;引起堵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压井液与储层流体不配伍造成的储层损害;压井液进入储层,将产生无机盐垢、有机盐垢和细菌团,堵塞孔道;与储层中油水乳化形成稳定的油水乳化液,乳化液粘度一般都高,流动性能差,致使储层近井地带的渗透率下降,造成储层损害。 作业施工不当造 成的储层损害 主要表现在:①作业时间长,造成修井液对储层的侵泡长;②作业施工参数不当造成储层损害;③频繁作业,也会造成损害的叠加,严重损害储层。 三、 某油田 开发中后期保护储层开展的工作 针对 某油田 开发中后期的储层特性,结合修井作业保护储层技术,采取一下方法对 某油田 修井作业过程中储层进行保护: 选择优质的压井液体系 结合 某油田 储层物性的特点, 目前主要采用 原油和 KD01 低固相压井液, 1993 现场实施采用 KD01 低固相压井液进行压井作业, KD01 低固相压井液的作用机理: 低固相压井 液 ① KD01 压井液体系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其长分子链在体系中形成 10 一种网架结构,使体系粘度增加,提高了携带和悬沙能力,同时由于聚合物分子的吸咐,抑制了颗粒运移且能够悬浮一些微小颗粒,防止了沉淀。 并能有效降低压井液的漏失量; ② 该体系是依靠增加具有抑制粘土膨胀性的可溶无机盐来提高比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