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篮。 2) 建设内容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项目 建设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为 新建 学 12 生公寓、 综合大楼、教学大楼 、图书馆 等配套设施 ;其二为 新购科研教学仪器 9290 台(套)。 新建配套设施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建筑面积分配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 m2) 备 注 1 学生公寓 39000 2 教学大楼 5000 3 图书馆 9000 4 行政综合楼 2900 5 风雨操场 2900 6 保安用房 150 总计 58950 项目新增教学设施情况表 序号 院系名称 设备或仪器名称 数量 教学设备及仪器 (台 /套 ) 单价(元 ) 总价 (万元 ) 备注 1 电子工程系 家电音视频维修实训室 1 500 1650 2 电子工程系 程控交换技术实训室 2 150 2100 3 电子工程系 移动通信实训室 3 1000 530 53 4 电子工程系 电子电气技术综合实训室 1 1500 500 75 5 电子工程系 楼宇智能化综合实训室 1 500 900 45 6 电子工程系 微电子技术实训室 1 700 200 14 7 计算机工程系 网络系统工程集成实训室 2 900 1100 99 8 计算机工程系 嵌入式系统控制与开发实训室 2 400 1500 60 9 计算机工程系 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实训室 1 200 3500 70 10 计算机工程系 动漫设计与开发实训室 1 100 4100 41 11 计算机工程系 视频编辑实训室 1 100 4000 40 12 计算机工程系 校园网络信息中心 1 400 1800 72 13 经济与管理系 营销实训室 1 200 2250 45 14 经济与管理系 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 1 40 2250 9 15 经济与管理系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 1 100 2020 20 16 机电工 程系 焊接实训室 1 500 1000 50 17 机电工程系 模具钳工实训室 2 2020 200 40 合计 24 9290 847 工程技术方案 1) 院系设置情况 13 学院设有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成人 (继续 )教育部等教学单位。 学院开设有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应用电子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等 20 个普通大专专业和 10 个中专专业。 2) 总图方案 (1) 总体布局方案 在充分分析周边地理区位环境及本区自然条 件,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形成 “一心,四区,一线 ”的平面结构。 “一心 ”:指用地中间以综合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共同组成的 “教学科研核心区 ”。 “四区 ”:指用地北侧的 “生活服务区 ”和 “运动交流区 ”,用地西侧的 “教学区 ”,南侧的 “实训创新区 ”。 “一线 ”:校园内一条主要道路,均质的在校园内各个区域延伸。 在这条主线内辅以水流为其增色。 (2) 总 平面布置 与功能分区 总平面布置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渊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气氛浓郁,交通便捷,使用方便的新型大学校园。 校园内 “一心,四区 ”由 “共 享生态圈 ”及校内主线路所分隔,整体布局沿横纵向双向展开,四个区域以线形道路相互连接,主要人行交流空间以绿带步行系统作为联系的纽带。 校园北区主要布置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浴室及后勤集团等建筑,各学生公寓楼相对集中布置,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在学生生活服务 14 区附近集中布置了集中体育活动场地,体育活动场地的布置充分考虑学生日常使用的便利。 校区中部主要布置了综合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各功能楼宇采用集约型布局。 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使用新时期学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校区西侧布置了三幢教学大楼,南侧布置了 实训大楼,强化了高校对外研发,交流能力,同时符合经济活动的规律,对塑造校区的城市面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a)教学科研核心区(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 教学科研核心区根据学校的使用功能要求,分为三个建筑群组: ◎ 综合楼:综合楼位于校园主入口景观大道终点,形成入口处的主景,前有大面积的绿化公园以及入口景观广场。 ◎ 图书馆:位于本区离次入口较近的位置,与综合楼形成整个校区的核心中的核心,该子项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 ◎ 学术交流中心:位于综合楼东南侧,与图书馆隔水相望。 ( b) 生活服务区: 生活服务区分为学生公寓区 ,后勤服务区。 有七幢建筑共同组成,位于整个园区的西北处。 整个建筑组群将是校园内最大人流量的区域,利用比较密集的道路和开敞的步行空间共享中心生态圈。 后勤服务区将后勤管理用房,各类商店,书店,茶座等生活服务用房全部集中,与相临的小街相结合,形成一条长约 400 米的特色步行街。 ( c) 运动交流区: 运动交流区布置了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网球场、游泳池和 400 15 米标准跑道、运动场。 便于学生们运动、锻炼、交流。 其中风雨操场和运动场为本项目建设内容。 ( d) 实训创新区(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 实训大楼是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实际操作与创新相结合,实训大楼设置在校园的南侧,稍微远离核心区,便于动力设施的布置。 学生服务中心距离实训大楼比较近,为管理的便利提供方便。 ( e) 教学区: 教学区内的三幢教学大楼沿着水系呈阶梯状布局。 三幢大楼都用连廊相连,形成建筑组群,也构成了沿水系最重要的景观因素。 同时考虑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区域内保留了适当的发展空间。 其中有 5000 ㎡为本项目建设内容。 (3) 道路 和 交通 组织 主道路呈线形分布,贯通几大区域。 道路系统根据地形,同时充分利用景观绿地资源,营造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果;考虑道路交通 的可达性和可选择性,以保持交通的畅通。 遵循 ”以人为本 ”的原则。 (4) 停车场 区内的停车以分散定点,相对集中为布局要点,汽车停车主要在主入口的位置,分散停车都是就近建筑物停车。 自行车的停放,教学区则主要分布在步行空间的两侧靠近建筑群组外围处。 体育馆,学术交流中心等位置设置大型自行车停车场。 (5) 绿化景观 绿地系统设计遵循以 “人 ”为本,以 “活动 ”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强调绿 16 地系统性和网络性,强调城市功能与绿地复合使用的重要性,创造空间层次丰富,提供多样活动机能的绿化空间。 以蜿蜒曲折的水域,集中绿地,绿轴,微地形及广泛存 在于用地每一个角落的绿色通廊,沿河湿地,道路绿地等绿化小系统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绿化网络。 传统城市中的绿地孤岛现象得到彻底的解决,形成一张 “绿色的网络 ”。 (6) 竖向布置 根据现有地形标高及周边城市道路路面标高,坡向,以及排水放坡要求。 现将整个场地内的道路标高控制在一个基本的平面上,采用平坡式设计方式。 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总的由建筑外墙向道路排放,然后直接进入市政管网。 3) 建筑方案 (1) 建筑风格 学校建筑主要以教学建筑,住房建筑,文娱建筑和公共建筑构成。 建筑艺术设计与风格的设计不但反映各学科特点,而且反 映自身的功能性质。 整个校区的建筑形态简约大方,而不失个性的,既与整个学校以及周遍大环境相和谐统一,又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力求达到建筑立面结合内部功能的简洁实用。 教学区建筑突出电子类院校的超前性和科技性;生活区的建筑都采用南向或东南向布置,以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要求,强调经济,实用,风格含蓄内敛。 (2) 建筑平面 教学楼:采用不规则的矩形平面,共布置 3 幢,由连廊相连。 设计为 5层,建筑面积 15000m2,其中 5000 ㎡为本项目建设,层高为为 米。 17 学生公寓:采用不规则的矩形平面,共布置 7 幢,采用组团式布局。 设计为 6 层,建筑面积 39000m2,层高为 米。 图书馆:大致成 U 字型,目的是和水面相呼应,设计为 5 层,建筑面积为 9000m2,层高为一层 米,以上各层均为 米。 行政办公楼:采用不规则的矩形平面,共布置 1 幢,设计为 2 层,建筑面积 2900m2,层高为一层 米,以上各层均为 米。 (3) 立面造型 教学区的建筑立面造型突出与整体风格的协调,同时着重体现自身形象,而核心区的建筑立面是整个校区的视觉重点,空间手法以平台,连廊,错落,秩序,中庭等形式内容进行有原则的运用。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采用形态各异的外部 公共空间,选用恰当的外装材质,加上立面采用玻璃装饰,构价,以加深透明质地和通透的空间感受,适当采用装饰线条,突破单一的天际线,达到在建筑形态上以视觉和物质的方式相互连接成网络的一种极为自然的距离和位置关系,丰富景观效果,充分体现生态校园的建筑艺术与教育独特风格。 (4) 建筑装修说明 装修设计主要是针对装修的施工工艺、结构、尺寸、材质的合理规范的设计。 特点是:专业技术性强、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比较理性,注重内质。 在装饰设计中,对空间的划分与组织是设计重点,各功能分区要相呼应,布局流畅。 外装修应针对其各自不同的 特性按空间尺度、层次分布及空间的形状采用相应特色的设计,处理各自的细部设计能置于合理的空间基调上。 18 在装饰设计中,太简洁的设计显得空洞,太复杂的设计又免不了会增加生活的凝重。 为了避免空间的空洞和凝重,该项目走了一条中间设计路线。 将一些未来感的时尚建筑元素与传承地域文脉的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再引入学院本身的办学特色,引用到室内,来丰富整个室内空间,简化部分复杂的细节,各种细节设计都散发一种现代、科技的气息,填补了一般设计的未触及处,丰富了立面空间的层次, 室外配以塑造气氛的灯光布置及各类各具特色的雕塑、小品 等,使其进一步展现独特的、现代的装饰风格,将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融为一体。 本工程教学区是重要建筑,外墙面拟采用白、灰、红等色彩对建筑进行装饰,局部玻璃墙与金属构件,一般建筑可采用耐久性、抗污染性均佳的环保型矿物涂料饰面。 玻璃采用自然色;卫生间、浴室等采用瓷砖墙面到顶,防滑地砖;内墙一般采用中、高档乳胶漆或涂料;部分重要功能房间的装饰由二装设计确定。 所有装饰设计工程均应符合国家现行装饰规范及规程。 校区采用国家工程建筑设计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20。 供残疾人使用的教学楼、实训大 楼等公共建筑、学生宿舍、餐厅等公共建筑均设置坡道连接室内外、宽度 ≥,坡道两侧在 的高度处设扶手,两段坡道之间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门扇开启的净宽 ≮。 公厕和浴室城临近的壁墙上设置安全抓杆等供残疾人使用相应的设施,并按相关设计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进行设计。 4) 结构方案 (1) 结构 方案概述 重建校区的各建筑全部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大部分属多层民用建筑, 19 其中综合楼为高层建筑,属于二类高层,各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总建筑面积 106150m2,其中本项目建设面积 58950m2,设计中将严格按造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2) 结构荷载 基本风 压值 ㎡; 某某 地区基本雪压值为 ㎡,设计不考虑积雪荷载; 楼面活荷载取值 办公室、 教室、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及生活服务用房 ㎡ 食堂、餐厅、一般资料室、门厅、楼梯、走廊、厕所、挑出阳台、食堂、卫生间、盥洗间 kN/㎡ 洗衣间、多功能厅、看台 kN/㎡ 图书馆书库 、档案库、贮藏室 kN/㎡ 上人屋面 kN/㎡ 非上人 屋面 kN/㎡ (3) 抗震设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0)以及《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局部修订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71 号)规定,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做了局部修订。 修订中明确了本项目建设地 某某 地区地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按 7 度设防,设计地震为第二组。 (4) 结构体系 本项目学生公寓、行政综合楼、教学楼等。 均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 20 构;基础采用人工开挖现浇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5) 结构材料选择 钢筋砼结构:采用砼强度等级,垫层 C10,现浇砼基础(结构柱) C2C30,现浇砼梁、板 C30,现浇砼矩形柱、剪力墙 C30;钢筋采用 Ⅰ 、 Ⅱ 、Ⅲ 级钢筋,冷扎扭或冷扎带肋钢筋。 5) 给、排水方案 (1) 给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有生活用水、消防用水以及学校内的浇洒用水。 根据学院学生的规划规模,共计 6360 人, 因此本项目 生活用水 最大日用水量约500t/d。 主要是 冲厕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