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中文--平衡悬臂施工混凝土桥挠度和温度的自动监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为了查清原因,对曼图桥的变形发展做精密监控。 这些 桥跨设计时考虑了最近的关于后期张拉量的建议 [7,10,13]。 监控从 1997 年建桥时开始, 2020 年通车后会继续跟踪监控。 偏转监控包含公路部门提供的地形水准、一个覆盖两跨整个跨度的流体静力学水准系统以及北桥主跨上的倾角仪网。 为了便于比较测量值,工程师的记录数据要同步收集。 观测的信息将用于改善设计标准,尤其是关于后张拉量 [7,10,11,12,13]。 一个数据提取程序会驱动自动监控系统,并将数据存储。 这个系统可以同步控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目前控制着倾角仪和热传感器。 这个电脑程序控制所有的测量设备,它提供了一 个灵活的框架模式,允许后期增加新型传感器和数据收集系统。 LabView 的使用给予使用者实验室级别的设备和分析优势。 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在普通配置的电脑上 C6 运行,因特尔 486/66 兆赫的处理器、 16 兆内存、 500 兆硬盘、 WindowsNT 的系统。 所有传感器的数据一分钟收集一次,之后以压缩格式存储在硬盘里。 系统安置在 3 号墩上部的箱梁里(图 5)。 它能抵抗严峻的气候条件并且在电力供应后自动工作,断电在施工阶段频频发生。 图 5( a)给出了北桥主跨上倾角仪的位置。 ①和⑤传感器安置在支撑轴上,③和④号分别在 1/4 和 3/4跨,②号在 1/8 跨处。 从横截面看,传感器安置在北腹板,高度与节目的重心对应(图 5)。 传感器通过单根 RS485 电缆与位于①号倾角仪附近的数据中心相连。 早在桥梁施工阶段就已经开始监控。 ①、②和③号倾角仪安装于桥跨合龙前。 在这种特殊施工方法的不同施工阶段,角度的变化范范围较宽,因此测量的结果不是很直观。 通过合成桥长方向测量的旋转,可以确定偏转的形式。 尽管合成方法在原理上简明易懂,但必须仔细计入荷载类型和可能的测量误差 [8,16]。 热传感器埋置在混凝土内,这样可以计入模板后来浇筑几何调整的温度作用。 图 6是热传感器在主跨中的布置图。 与图 5倾角仪测量不同,温度测量时针对同一个截面。 根据施工的需要,传感器在浇筑前预置在模板内,在拆模后即可进行测量。 在每个截面上,九个传感器中的七个(图 6中的黑色)由中央数据集成系统自动控制测量。 C7 图 7是倾角仪从 1997年九月底导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的测量结果。 所有倾角仪在这段时间内工作良好,其中测量间断的部分,如十月初,是因为在施工操作中系统暂时断电所致。 结果整体的对称,见①和⑤、③和④,表面设备在那段时间里的偏动并不明显。 根据倾角仪的测量结果,在观察阶段,桥的最大挠曲在 40毫米左右。 在以后其他测量结果的辅助下,更精确的数值可以计算出来。 在图上可以看到在几天内偏差的几个上升阶段及对应的下降阶段。 这意味着需要对变形持续的监测,以解释这现象。 从施工的角度来说,测量阶段很繁忙,这个阶段进行着以下工作:混凝土 的最后浇筑、实施千斤顶对桥的水平顶撑以补偿一些墩的离心以及张拉连续预应力筋和支索缆的留置(图 3),因此,解读测量结果有一定的难度。 将来的测量对解读测量结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图 8是九月份的详细测量结果,图 9是同时期中跨梁顶部和底部的温度测量结果。 显然,变形与温度的变化想对应。 梁底的温度变化与空气温度(测量点位于北腹板边的背阴处)变化一致。 另一方面,截面上部的温度变化剧烈程度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梁体相对地面高程较大,除此以外,与测量阶段桥面受到较少的阳光直射也有关系。 顶板和底板的温度梯度与短期的变化 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表明旋转的总体变化是图 8所示的下降趋势。 C8 图 9 1997 年 11月温度 C9 将来会发展出跟据旋转的测量结果去推算挠曲的算法。 为了提高推算挠曲的准确度,现在正在研究整个结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15]。 这个模型将用来鉴定不同因素对旋转的影响,例如,柱和梁的徐变、不均匀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