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蔬菜黄秋葵产业化推广项目策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菜生产已由原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转为以市场约束为主。 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由于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具 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因此,生产保健蔬菜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保健蔬菜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类似于黄秋葵的保健蔬菜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饮食文化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摆上餐桌的食品正逐步由肉类主菜型向营养蔬菜型转变。 当前国内蔬菜品种退化严重,品种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推陈出新势在必行。 推广种植黄秋葵可为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增添新内容,黄秋葵的果实采收期在夏秋季节,正值蔬菜供给“淡季”,而此时成熟的黄秋葵可供应市场需求长达百天以上。 本项目以期通过推广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黄秋葵新品种“东京五角”,并进行黄秋葵相关栽培技术的示范,集成黄秋葵培技术规程,提高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 进一步扩大黄秋葵在川内的知名度,促进黄秋葵产业发展,服务三农,保障农民受益。 第四章 项目实施内容与实施地选择 项目实施内容 建立黄秋葵种苗工厂化育苗中心、示范种植与推广基地 在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与四川省阳春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连续两年成功引种试验基础上,运用优良品种、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集成,积极开展黄秋葵“东京五角”种苗工厂化育苗中心、示范种植与推广基地的建设, 努力 成为四川省黄秋葵种苗工厂化育苗中心,种苗提供面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和四川省黄秋葵示范种植与推广的重要基地。 开展科技服务,提升农户种植水平 以四川省阳春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为主体,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标准化黄秋葵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通过示范基地、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农户的种植、质量控制等技术,积极提升农户种植技术水平。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购买种子种苗的农户落实专人管理,实施经常性辅导、定期巡回现场指导、全程跟踪服务; ②每年请有关专家定期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并派技术人员不间断地对农户进行上门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户黄秋葵种植水平; ③制定种植规范与规程,指导农户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合理施肥、采摘和保管; ④帮助菜农建立无公害黄秋葵生产档案。 组建专业合作社 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成立农民黄秋葵生产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和统一生产服务,并建立产后服务组织,开展品牌宣传,提高种植效益。 项目实施地选择 项目实施地自然条件 地形与地貌 彭州市位于东经 103176。 10ˊ —— 103176。 40ˊ、北纬 30176。 54ˊ —31176。 26ˊ之间,属神秘的北纬 30176。 地区。 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 彭州地形比较复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各占全市总面积的 50%、 11%、 39%。 九陇以北是山地区,海拔多在 2020~ 3000 米间,少数山峰达 4800 米以上。 最高峰是太子城主峰,海拔 4812 米。 气象 彭州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 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 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 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82%,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8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80%,年平均风速 ,年瞬间最大风速 21m/s,年平均降雨量 ,年平均气压 ,雷暴年平均天数 31 天,最大积雪深度 7cm,风压 25( 28) kg/㎡ 水文 全市水系分属沱江、岷江水系,主要河流为湔江,市区西南部边界地区为岷江区域。 “引岷济湔入沱”的蒲阳河及人民渠为都江堰水系,河流与渠系交叉形成了本区富有特点的网状水系。 人民渠引都江堰之水入境,境内干渠长 公里,总长 88 公里,渠道过水能力约 150 立方米 /秒,人民渠 8 号支渠经所选厂址而过,能满足企业取水需要。 项目实施地选择 黄秋葵工厂化育苗中心 黄秋葵工厂化育苗中心拟位于郫县友爱镇清溪村,育苗中心面积 5 亩。 黄秋葵示范种植基地 黄秋葵示范种植基地拟位于郫县友爱镇清溪村,示范面积 15亩。 黄秋葵推广地 项目实施后,拟在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1000 多亩。 第五章 拟推广品种、技术与技术路线 拟推广品种基本情况 品种名称及性状特征 本项目拟推广黄秋葵品种名称为东京五角。 其主要性状特征: 叶片互生,单叶、掌状五裂,绿色,叶面有刺毛。 第 6~ 7 节开始着花。 花为大型完全花,花径 5~ 8 cm,每叶腋着生 1 朵花,花萼为绿色,花瓣为淡黄色,花瓣基部和柱头血红色, 5 片花瓣覆瓦状重叠。 荚果绿色,羊角形,长 15~ 20 cm,有 5~ 8 条棱。 果面覆有细密白色茸毛,果实成熟后纤维木质化,不可食用。 开花后 4~7 d,长度在 8~ 9 cm 时采收。 单株结果数为 40~ 50 个,平均商品果重为 15g。 种子圆球形,灰绿色至褐色,表面有细毛,千粒重约 g。 适应性强, 耐热、耐旱、耐湿,不耐涝。 喜温,不耐低温、霜冻。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黏土或沙壤土上均能生长。 茎秆木质化程度较高,抗倒伏能力强。 病害较少,有少量蚜虫、棉铃虫危害。 引种试验情况 2020~ 2020 年四川省阳春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联合进行引种试验,平均产量达 22002500 公斤 /亩,综合性状优于四川省其他地区引种情况。 拟推广技术 本项目拟推广技术主要是黄秋葵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整枝、摘老叶,收获六个阶段。 黄秋葵种植过程中采用的地膜覆盖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杂草滋生,并能有效的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雨水对肥料的冲刷从而起到保肥的效果,能使黄秋葵的采收期提前;在黄秋葵生产中,严格要求产地环境条件良好,肥料、农药使用符合施用原则和要求,少用农药,杜绝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禁用农药,生产管理等也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播种育苗 黄秋葵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结果的适宜温度在 25℃ 以上,成都地区以 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黄秋葵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 露地直播出苗较慢。 育苗时种子先用 50℃温水浸泡 3~ 5 h,在 25℃ 的环境下催芽 1~ 2 d,种子露白后播种于育苗盘中或营养袋中,当种苗长到 2— 4 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育苗时间 20~ 25 d。 整地 选择向阳地块,大面积种植时最好将畦设计为东西走向,南北延伸,以使光照充足均匀。 及时将前茬作物残体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深耕晒土约 510 天,精心整地,做深沟高畦,畦宽 ,畦高 25— 30cm,沟宽 35~ 40cm,双行种植,株行距 40cm 70cm。 施足底肥, 每亩施入商品有机肥 1000kg、挪威复合肥 (15 一 l5— 15)50kg。 肥料撒于畦面后耙平混匀即可覆盖地膜。 定植 幼苗长至 2— 3 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每亩定植 2020 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可加入促根剂 (如甲壳丰等 )。 缓苗后培土 1 次,减少膜内热气通过穴口对幼苗造成的伤害。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 黄秋葵采收期长,需要较多养分,除施足基肥外,还要进行追肥。 定植 15 d 后施 1 次提苗肥,一般为复合肥 20 kg/。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