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分析法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with single indicating electrode, polarographic titration) Amperometric titration: keeping potential constant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keeping current constant or at nullcurrent a: analyte is electroactive (able to be reduced on electrode), but the titrant is not b: analyte and titrant are all able to be reduced on the polar electrode Electrodes Reference electrode: calomel electrode, mercury pool electrode Working electrode: 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 solid microelectrode Advantages • Solid microelectrode can be used • wide linear range. ~ Using a electrode with a big area, DL can be down to 106 Back titration can increase upper limit of determination • some electroinactive materials can also be measured using electroactive titrant. Example Th4+ Al3+ Fe3+(added) Titrated by F ThF62 AlF6 Fe3+(added) Titration continued ThF62 AlF6 FeF63 167。 512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滴定) ( Deadstop end point titration)  167。 5 13 双指示电极电位滴定  (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with double  indicating electrodes) 自 学 其 它 相 关 内 容 第六章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 167。 61 法拉第电解定律 电解过程中,发生电极反应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成正比。 m = = MQ 96487n M n i t 96487 • Q = i t Q = ∫ i dt 0 t 法拉第电解定律有两层含义: ●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过体系的 电量成正比 ● 通过相同量的电量时,电极上沉积的各物 质的质量与其 M/n成正比。  电解分析包括:  ●电重量分析 ●库仑分析 167。 62 控制电位电解法 不同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分解电压,在电解分析中,金屈离子大部分在阴极析出,要达到分离目的,就需要控制阴极电位。 阴极电位的控制可由控制外加电压而实现。 库仑分析要求: ●工作电极上只发生单纯的电极反应 ● current efficiency requires 100% 实际分析中,工作电极(通常为阴极)的电位是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变化的,而且阳极电位及电解电流也是可变的。 因此,凭借控制外加电压来控制阴极电位,从而进行分离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常通过下列装置来控制阴极电位。 Potentio meter Electromagic stirrer Reference electrode 167。 63 控制电位库仑法 Coulometer Potentiometer Coulometer (库仑计) ■ Silver Coulometer (weight Coulometer) Netty Pt cathode Pt wire anode AgNO3 solution On cathode: Ag+ + e → Ag On anode: 2H2O 4e→O 2 + 4H+ ● 库仑滴定( Titration Coulometer) 167。 64 控制电流库仑滴定 某种  167。 66 库仑滴定方法的优点 167。 67 自动库仑分析 Selfstudy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167。 8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  18th century, 武郎斯顿和福劳和费就观察到太阳光谱中的原子吸收谱线。  19th century , 1929年瑞典农学家 Lwndegardh 用空气乙炔火焰,气动喷雾摄谱法进行火焰光度分析。 1955年 由澳大利亚物理学家 Walsh 和 荷兰科学家 Alkemade 发明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并用于化学物质的定量分析。  1976以来 ,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原子吸收技术的应用不断进步,衍生出了石墨炉原子化技术、塞曼效应背景校正等先进技术,尤其在临床检验、环境保护、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常规模式  特点:  测定的是特定谱线的吸收(由于原子吸收线的数量大大少于原子发射线)所以谱线重叠几率小,光谱干扰少。  在实验条件下,基态原子数目大大高于激发态原子数目,因此吸收法灵敏度比较高。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 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 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Comparison of AAS and AES ● AAS intrinsically more sensitive than AES ● Similar atomization techniques to AES ● Addition of radiation source ● High temperature for atomization necessary flame and electrothermal atomization ● Very high temperature for excitation not necessary generally no plasma / arc / spark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从仪器构造来看, 二者还有以下的异同点 167。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 E0 E1 E2 E3 A B 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E0 基态能级 E E E 激发态能级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 (称为第一激发态 )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 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当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 (谱线 ),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 (它们都简称共振线 )。 二、原子吸收线的形状 原子吸收光谱线线宽 ~ 原子发射光谱线线宽 ~ (有谱线展宽现象) 因此,光谱测定的特征谱线 会有区别: 测定元素 吸收分析线波长 发射分析线波长 Al 3093 3961 Co 2407 3453 If applying a continuum light sourc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ant power passing through the sample (透过光强度 ) and frequency is shown in the figure on lowerleft side 所得曲线为吸收线轮廓 (line profile)。 原子吸收线轮 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和半宽 度 (halfwidth) 表征。 三、引起吸收线变宽的因素 a、自然宽度( natural width) 用 Δ ν N 表示。 b、多普勒变宽 (Doppler broadening) 用 Δ ν D 表示。 c、压力变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