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规划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因作业方式的不同而有下列四类保管区域的定义与区分:预备储区、保管储区、动管储区、移动储区。 作业区的储位管理( 1) 暂存区域 (1)待验与验妥的货品应在预备存储时已划分清楚,保管区内仅存放验妥的货品。 (2)盘点作业应在各储区中分别进行,其中以保管区内种类最多,作业也最复杂,故应多考虑便利性。 (3)由于物流中心内货品品项繁多,且大小不一,故储位及储架位置应视情况适时调整。 (4)强调快速准确地提供客户满意的配送服务。 以配送效率而言,保管员应依据《入库单》迅速接收预备储区的货品;并且在需要时,依据《补货单》补货至动管区 (拣选作业区 )。 (5)保管区内的存储应承接预备储区管理的重点,注重颜色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并加以整理、整顿,使货品存储区隔划分明确且标示清楚,以防止混淆。 (6)散装的货品尽可能摆设在货架或储物柜中。 容易滚动或滑动的货品应在储位四周以挡板定位,并且以经济而有效的方式利用空间,使储区内货品整齐有序。 (7)为保证货物鲜度,收发货品应以先进先出为原则。 食品应考虑保存期限,周转率较高者应接近通道,以便利存取。 (8)安全保障:如意外防护、进出库管制、温湿度、爆炸、火灾、地震天灾等损坏的防治及安全管理。 制定各种管理办法,使保管区的存储作业更完善。 作业区的储位管理( 2) 保管储区 (1)地面负荷:建筑前应顾及存储的需求总量,储区的地面状况与负荷不可超过最大负荷限度。 (2)货品状况:储区货架所存储货品的种类与数量,必须按照大小、尺寸、形状及重量来设计存储方式,最好能采用可弹性调拨的方式存储。 (3)出人口:出入口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应能使货品顺利进行存储作业及搬运作业。 (4)通道设计:为配合搬运设备的移动,通道应以运输工具最大转弯半径或货品宽度来设定,通道与存储区应以颜色标示清楚。 商品的储位策略 ( 1)定位储放 ( 2)随机储放 ( 3)分类储放 ( 4)分类随机储放 ( 5)共用储放 适用性 说明 缺点 优点 储位分配原则 ( 1)近出口法则 ( 2)周转率法则 ( 3)产品相关性法则 ( 4)产品同一性法则 ( 5)产品类似性法则 ( 6)产品互补性法则 ( 7)产品相容性法则 ( 8)先进先出法则 ( 9)叠高法则 ( 10)面对通道法则 ( 11)产品尺寸法则 ( 12)重量特性法则 ( 13)产品特性法则 ( 14)储位表示法则 ( 15)储位明确标识原则 根据周转率分配储位示意图 : 存储模式 存储规模 存储规模 说 明 大批 存储 一般指 3个托盘以上的存量。 大批存储皆以托盘运作 , 多采用地板积存或自动仓库存储的方式 中 批存储 中批存储一般指 1~ 3个托盘的量 , 可以托盘或箱为出货拣取单位。 多采用托盘货架或地板堆积的方式 小 批存储 小批存储一般指小于一个托盘的存储 , 一般以箱为出货拣取单位。 在存储区的小批量物品一般被存放于托盘货架 、 棚架 、 贮物柜等 零星 存储 零星区或拣取区都是使用贮物柜或棚架存储小于整包的货品的地方。 一般来说 , 订货拣取在此区域中进行。 零星拣货区一般包括检查与打包的空间 , 同时为了安全目的与大量储区分开。 另外 , 此储区最好置于低楼层及居中的位置 , 以减少等候拣取时间及减轻出货时理货的工作 存储模式 ( 1)地板堆积存储 ( 2)货架存储 ( 3)贮物柜存储 行列堆积 在行列堆积之间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得任何托盘提取时不受阻碍。 当储区中只剩少数托盘时 , 将托盘转移至小批量储区 , 再储放大批量产品 区域堆积 是指行与行之间的托盘堆积不留存任何空间 , 此方式能节省空间 , 但只限于存储大量产品。 提取时托盘互相连结 , 容易发生危险 , 须小心作业 两面开放货架 这种存储方式的货架前后两面皆可分别用于存储与拣取 , 设计弹性较高 ,且配合 “ 先进先出 ” 的原则 单面开放式货架 只有单面可供存储及拣取 , 因而在系统设计上较无弹性 , 难以实现 “ 先进先出 ” 原则 , 但多采用背对背式排列 , 所以使用空间较小 小批量及较主要的品项置于橱柜中央 (较活泼 )位置,以利拣取。 厚重、体积大的品项尽量堆放于货架或贮物柜的最下方 (不活泼 )位置。 量轻、体积大的品项尽量堆放于较上方的位置。 指标名称及计算 应用说明 储区面积率 储区面积 /配送中心建筑面积 衡量仓库空间的利用率是否恰当 物流中心的理货区面积占 30%~ 50%, 储区面积应占50%~ 70%。 因此 , 如果储区面积比例不当 , 说明物流中心布置规划存在问题 可供保管面积率 可保管面积 /储区面积 判断储区内通道规划是否合理 改善布置:可设法移动货架位置来调整通道宽度 , 将通道改成必要的最小限度 , 以增加货架摆放量 , 或将多余空间移作其他作业使用。 通道设计原则: (1)流量经济性; (2)空间经济性; (3)设计顺序; (4)分支通道 、 内部通道 、 工作空间通道及安全设施通道的存在; (5)通道宽度的决定 储位容积使用率 存货总 体积 / 总容积 用以判断储位规划及使用的货架是否适当 , 以有效利用储位空间 单位面积保管量 平均 库存量 / 保管面积 储位管理考核指标 温湿度管控 防静电要求 存储期限管理 物料库房存贮期限是指物料经质量检验合格入库时起到该物料存贮期限为止的时间。 实物发放时,必须注意先进先出。 对集成电路、光电器件等易受静电损坏失效的物料,及由 此 物料加工成的半成品、成品,要做好防静电措施 , 储存必须采用防静电器具或包装材料。 普通库房 恒温恒湿库房 温度( ℃ ) 12~32 12~25 湿度( %) 45~75 45~65 先进先出定义( FIFO) :是指按照物料进入公司的检验时间先后来决定物料发放的先后顺序,以做到先进来的先发放出去,避免物料因长时间贮存发生质量变化而影响公司产品品质。 拣选作业基本原则 拣货作业除了少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外,大多是靠人工劳力的密集作业,因此在设计拣选作业系统时,使用工业工程方法相当普遍。 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拣选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拣选作业系统设计时加以应用: (1)不要等待 —— 零闲置时间。 (2)不要拿取 —— 零搬运 (多利用输送带、无人搬运车 )。 (3)不要走动 —— 动线的缩短。 (4)不要思考 —— 零判断业务 (不依赖熟练工 )。 (5)不要寻找 —— 储位管理。 (6)不要书写 —— 免纸张 (paperless)。 (7)不要检查 —— 利用条码由电脑检查。 七、仓储作业管理(出库管理) 拣选作业模式 1)订单别拣选 (摘果式 ) 2)批量拣选(播种式) 3)其他拣选作业模式 a. 复合拣选 b. 分类式拣选 c. 分区、不分区拣选 d. 接力拣选 e. 订单分割拣选 仓库作业行为 订单提取时间 行走 55% 寻找 15% 提取 10% 文档及其它 20% 缺点 优点 针对每一张订单,拣选人员或拣选工具巡回于各个存储点将所需的物品取出,完成货物配备的方式,是较传统的拣货方式。 订单别拣选(摘果式) 作业方法单纯。 前置时间短,针对紧急需求可快速拣选。 导人容易且弹性大,对机械化、自动化没有严格要求。 作业员责任明确,作业分工容易、公平。 拣选后无须分类理货,工序简化。 户数量太多时,需串联等待。 商品品项多时,拣货行走路径加长,拣取效率降低。 拣货区域大时,搬运系统设计困难。 (1)用户不稳定,波动较大。 (2)用户之间的共同需求不是主要的,而差异很大。 (3)用户需求的种类太多。 (4)用户配送时间要求不一, (5)向真正意义上的配送中心过渡的一种拣货方式。 适用范围 优点: 把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按照商品品种将数量汇总后再进行拣取,按照客户订单作分类处理的拣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