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妊娠合并肝病讲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 妊娠期胎盘合成雌激素  遗传与环境因素  药物 病因  对孕妇影响: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糖、脂代谢紊乱。  对胎儿影响:对胎儿影响大,病死率、死亡率增加。 对母儿影响  瘙痒:无皮疹瘙痒、持续性,白昼轻,夜晚加重。  其他症状  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关系密切 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测定(甘氨酸及牛磺酸)、肝功能测定 诊断  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注意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妊娠结局。  一般处理:  药物治疗: (首选)。 3.地塞米松。  产科处理:产前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治疗  孕妇出现黄疸,胎龄已达 36周  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  有胎儿窘迫或胎盘功能明显减退者。  应以剖宫产为宜。 适时终止妊娠 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末期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为特征的疾病。  又称妊娠期急性黄色肝萎缩,为孕期发生的一种最严重的肝脏疾患,酷似爆发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  其发病率约为 %,母婴死亡率可高达 65%90%。  从发病到死亡常为 12周,短的仅 3天,长的可延至一个月或以上。  预后较差,多见于初产妇和多胎妊娠。 如有幸存,下次妊娠时一般不会重演。  .  .  .  .  5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妊娠后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本病有直接关系 . 病因和发病机理  肝脏大小正常或缩小,质软色黄,光滑,切面油腻.组织学改变主要是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浸润,脂肪变性为微囊状泡,汇管区有炎症细胞浸润。 病理 通常发生在孕28-40周,平均在36周,以26-30岁的孕妇多见,患者约48%为初产妇,其中14%为双胎孕妇,婴儿男女比为3:1。 临床表现  ,主要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出血倾向、可迅速转入昏迷;约90%的患者可持续性恶心呕吐,腹痛以右上腹及剑突下明显。  ,可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黄疸多呈梗阻性;伴有严重出血倾向时,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及DI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