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4 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 从哪里看出来。 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 躬 ”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 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 不知所措 ”,结合“ 呆呆地 、 不知所措 ”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是谁。 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 魄的拼搏。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 (学生交流。 )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 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听着这掌声,少年__。 (笑了),老者__。 (笑了),观众__。 (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多年以 后, “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 “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 “我 ”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 “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 ”是 3. (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4.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15 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 “我 ”前进。 ) 四、 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 的人,才是胜利者。 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 …… 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附和( h233。 h232。 ) 结实( jiē ji233。 ) 沉着( zhe zhu243。 ) 喝彩( h232。 hē)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 ) 不知 所错( ) 惊心动破( ) 坐无虚席( ) 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后 记 16 课 题 5*手指 设计者 黄娅娟 教 材 分 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 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 学目 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 的词语。 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 学重 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 学难 点 领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 前准 备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丰子恺的资料。 教 学 时 间 一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的写作方法 分小组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了解写作方法,出示填 空题: 二、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找到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完成表格。 五指 特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长处 短处 3、引导学生体会五指的特点,并汇报完成表格。 五指 特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长处 最肯吃苦 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一、 2.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 )、( )、( )、( ),最后总结写( )。 二、 1.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17 机敏。 屏障,曲线优美。 能力强,有用武之 地。 短处 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 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 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①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②你读懂了这句话,能用生活的例子来说明吗。 ③齐读句 子,并背诵。 三、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你最喜欢哪根手指呢。 请你扮演自己最喜欢的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表演给大家看看。 喜欢丰子恺写的手指吗。 丰子恺还写了很多的散文和画了很多的漫画呢,大家去看看其中的一篇散文《学画回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18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设计者 黄娅娟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感悟生活,从中得到启示。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也就是通过一组文章的学习后,也学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难忘的“第一次”、漫画作文等。 然后通过这件事写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在习作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写作方法,作者是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的基础 上,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教 学目 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 学重 点 交流时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还要说说从中得到的启示。 教 学难 点 培养学生表达、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同时要学会倾听、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 前准 备 和爸爸或妈妈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 学 时 间 三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昨天老师碰到了一个读师范时的老同学特别高兴。 知道为什么吗。 听我慢慢说来。 《第一次升旗》 那是刚进师范第一年,每班都要选两名同学当旗手,我和我这个老同学非常荣幸都被选上了。 两人一想到自己在下周一将要在全校 1000 多名师生面前升旗就特自豪,整天偷着 乐,脸上总挂着幸福的笑容。 要知道能被选为旗手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能亲自把国旗升上空中那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盼哪望呀,终于到了那神圣的一刻。 我俩在国旗底下站得笔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那颗激动的心脏随时会不安分地蹦出来。 伴着庄严的出旗曲,我们接过国旗迅速把旗的两端固定在旗杆上。 随着国歌的节奏,我俩一抽一拉慢慢地操纵着旗绳,国旗缓缓的在风中飘扬。 一种从未有过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我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自豪。 就在国旗快要升到顶端时,操场上发出了议论声。 一下就骚动起来。 我俩还 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仍 缓缓拉动着旗绳。 两人还低声嘀咕了一句:“这些人,真是的,一点也不严肃。 ”“停。 停。 停。 ”这时“野兽老师”大步流星地向主席台小跑过来。 看着他那凶 19 神恶煞的样子,我俩本能地缩回了手,整个人木纳地呆在那里,如同一只落入狼窝待宰的小绵羊。 “怎么搞的。 国旗都给升倒了。 ”一看,呀。 接旗时可能太紧张了。 果真把旗给升倒了。 这下可完了。 本来还想风光一回,这下可出大糗了。 把旗升倒了可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要是放在文革时期,可成了反动分子,要批抖„„想着想着,额头上直冒汗,泪水不听话地流下来。 也不知当时我俩是怎样从主席台 前下来的。 台下可是一千多人哪。 当晚我俩被叫到办公室写了一分非常深刻的检讨。 从那次以后我俩整整一个月没敢抬起头来走路,也不敢去图书室、阅览室等人多的地方。 走到哪都感觉背后有人指着我们说那两个就是把国旗升倒了的宝贝。 也正是从这次升旗事件后,我做任何事情都不敢马虎,事前也会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才能将事情做好。 每次见面,我俩都还会谈起这件事,想起当时难忘的一幕。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笑呀。 相信在你们的成长中也有过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生活中许多难忘的第一次。 自己先读读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明确要求。 二、小组合作讨论,唤醒记忆 1.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先小组里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都发生了些什么。 2.注意事项: ①在交流时,一定要讲清楚“第一次”做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讲述这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难忘。 ②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话讲通顺、流畅。 ③最后一定要讲讲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也可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3.小组开始交流。 ( 1)、 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在一旁指导,并将有趣的内容进行板书。 ( 2)、 让全班同学 听后发表意见,并提出新的想法。 难忘的第一次蒸饭、难忘的第一次拖地、难忘的第一次走夜 20 路、难忘的第一次一个人睡觉、难忘的第一次骗人、难忘的第一次顶嘴„„ 三、结合意见,重新练说。 力求达到简单、精炼、有条理。 四、总结点拨 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都能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讲清楚了,也有部分同学还没有很好完成注意事项。 课后自己针对注意事项再练习说说。 第二课时(习 作) 一、明确要求 自读本次习作要求,确定这次习作的内容。 指名说说自己确立本 次习作的内容,简单讲述习作设想及结构。 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范文指引,学习写法 1.回顾《第一次升旗》。 起因: 被选中当升旗手,心情非常高兴。 (心情描写)(略) 经过:把旗升倒了,受到老师批评。 (动作、语言、心理、表情。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4800247。 900=5„„ 3( )。 三、 火眼金睛。 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5 分) 每个笔记本 4元,买 5本送 1本。 现在需要 6个笔记本,用多少钱就够了。 ( ) A、 24 元 B、 16元 C、 20 元 用一个 10 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 40176。 的角,这个角是( )度。 A. 4 B. 40 C. 400
与小 华 高 度的 比是 5 : 6 , 小 青 比 小华 矮51。 ( ) ( 5)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 3 倍,后项缩小 3 倍,它的比值不变。 ( )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 1)直接写出得数。 (每式 分,共 4 分) 43 247。 43 = 71 103 = 61 = 31 247。 3= - 109 = 21 + 51 = 10247。 10%= 80= (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A. Sure, here you are. 2.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B. Yes, she is. 3. May I have a look? C. I have 3. 4. What would you like? D. He is a doctor. 5. Is she in the study? E. I’d like some beef. 六
)2.两个正方形边长比是4:5,那么他们的面积比是4:5。 ( )3.一个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底面积缩小2倍,它的体积不变。 ( )4.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 )0 60 120 180 240 千米三.选择10%1.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值尺是( )A.1∶600 B. 1∶6000000 C.
九、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 18 分) 上学路上 早上,寒冷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 我穿好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把雨伞,硬要送我一起去上学。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湍急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过去,却见爷爷早已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脚, 抬腿就踏入了冰凉的河水中。 “趴在我背上。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2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早年,他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眼。 1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量词叠用的作用:(2分)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 ②他额上汗珠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