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知识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通电螺线管,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这种磁体就是电磁铁。 2.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磁化 3. 影响电磁铁(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是否插入铁芯)。 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 外形相同的螺线管 ,电流大小相同时 ,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4. 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空气开关、磁悬浮列车、电话等。 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的原理。 5. 电磁铁与永久磁体相比,所具 有的优点有: ① 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以改变磁性的强弱; ② 可以改变电流方向以改变磁极; ③ 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有无来控制磁性的有无。 第五节 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 继电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 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3.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 有了电磁继电器,人们就可以安全方便地操纵大型机械了。 4. 扬声器和话筒的能量转换:前者是 将电能转化成声能的装置,后者是将声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5.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线圈通过如图 ,受到磁体吸引而向左运动;当线圈通过的电流的方向相反时,受到磁体排斥而向右运动。 交流电方向周期性改变,线圈带动纸盆不断振动,产生声音。 6. 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 A时,电磁铁断路,不具有磁性。 绿灯与电源接通,红灯断开。 此时绿灯亮,红灯不亮。 当水位达到金属块 A时,电磁铁通路,具有磁性。 红灯与电源接通,绿灯断开。 此时红灯亮,绿灯不亮。 7. 电铃的工作原理:如右上图。 通电时,电磁铁有 电流通过, 具有 磁性, 吸引 小锤下方的弹性片,使小锤打击电铃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11 发出声音 ; 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小锤被弹回,电路闭合。 这样 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了。 第六节 电动机 1. 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如图所示,把一根直导体 AB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并与电源、开关、滑线变阻器组成一闭合电路。 【实验步骤】 ① 合上开关,接通电路,导体 AB 中产生由 A向 B流动的电流,这时导体 AB向左运动起来。 ② 将电源上的正、负极接线对换,合上开关,导体 AB中产生由 B向 A流动的电流,这时导体 AB向右运动起来。 ③ 将蹄形磁体的磁极上下翻转,导体 AB的运动方向也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 ①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②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表明,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对电流的力而运动。 3. 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有关。 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变得相反时,力的方向变得相反;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变得相反时,力的方向不变。 4. 电动机: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 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 能量转换: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分类:交 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有换向器)  换向器的作用:在线圈刚越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运动下去。  组成: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 在直流电动机,当线圈位于平衡位置时,线圈内没有电流,线圈不受力的作用。  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内都是交流电。  电动机的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以改变、污染小等。 5. 欧姆定律适用于未转动的电动机的线圈。 电动机转动时,只有 RIUIPPP 2 热总机械 和 RtIU I tQWW 2 总机械 成立。 第七节 磁生电 1. 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 如图,在两段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线,导线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 【实验步骤、现象】 ① 当导体 AB顺着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不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② 当导线 AB水平向左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方向是从 B到 A。 ③ 当导线 AB水平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方向是从 A到 B。 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12 ④ 当导线 AB水平向左运动时,但先将磁铁的磁极位置对调,电流方向是从 A到 B。 【实验结论】 ①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 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②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注意事项】 ① 该电路没有电源。 ② 本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 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4.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5. 发电机: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  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发电 机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 直流发电机中有换向器。  在直流发电机中,当线圈位于平衡位置时,线圈内没有电流。 6. 交变电流: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 Hz。 我国电网的交流电,频率是 50Hz,周期是 ,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 50次。 无论是直流发电机还是交流发电机,线圈内都是交流电。 7. 录音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电能转化为声能)和磁化,放音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 —— 电话 1. 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 2. 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相当于变阻器,听筒相当于扬声器。 3.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完成的。 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手工操作的。 1891 年出现了利用电磁继电器接线的自动电话交换机。 现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 4. “占线”现象包括:① 对方的话机在使用;② 一般是打长途电话时,两台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的用户要通话。 5. 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 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缺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运输和 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数字信号优点:① 形式简单,数字信号只包括两种状态,抗干扰能力强;② 可以通过不同编码进行加密。 6. 现代的电话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但在交换机和用户家中一两千米的距离上,还在使用模拟信号。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1. 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 光是一种电磁波。 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c 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 3.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 c,它等于波长 λ 和频率 f 的乘积: c= λf 其中 c≈ 3 105km/s= 3 108m/s, λ 的单位是米, f 的单位是赫兹。 4. 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由小到大顺序排序,分别是:γ射线、 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和长波。 5. 雷达的天线能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电磁波需要用天线来发射和接收。 6. 在微波炉中,食物的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剧烈振动,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13 第三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的天线完成,通 过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经过放大,送到扬声器里。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2. 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这样的高频信号,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放大,由显像管还原成图像。 3. 移动电话机即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工作时用电磁波将信息发射到空中,并在空中捕获电磁波。 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基地台与电话交换机相连。 4. 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的频率相 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就是射频电流。 第四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 本节课提到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2. 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 微波的波长在 10m~ 1mm之间,频率在 30MHz~3 105MHz之间。 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 微波的性质更接 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因此,必须每隔 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3. 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 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 4. 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激光。 激光的优点:平行度好、单色度好、亮度高。 5. 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光导纤维是很细的玻璃丝。 激光在里面多次反射。 6. 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像 “ ” ,表示信箱属于一个叫“ abc”的人,他的服务器名叫“ ”。 “ ”表示中国,“ ”表示商业网站,“ edu”表示教育网。 7.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1.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 微观粒子:  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 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 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 周围,由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3. 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 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但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增大。 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和形状 流动性 固态物质 十分紧密 强大 形状固定 无 液态物质 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 比固体的小 无确定的形状 有 气态物质 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极小 无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 有 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14 4. 纳米科学技术( 1nm= 109m): 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 ,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 纳米尺度: ~ 100nm  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 SI)中,千克( 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 103t= 1kg= 103g= 106mg。 3.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 质量的测量: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 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 天平 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选程:使用前,观察 称量 (最大测量值)、 感量 (最小测量值); ② 放平、归零: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 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 ③ 调平:调整天平的 平衡螺母 ,使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天平平衡); ④ 称量:将被测物体轻放在 左盘 , 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 直至天平平衡 ; ⑤ 读数: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 m 物 = m 砝码 + m 游码 ; ⑥ 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6. 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 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游码,这样做会导致砝码生锈。  调平前, 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 潮湿的物体、液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测量。  测量时不允许移动天平,也不允许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 对游码读数时,应该按左侧对应的数值读数。 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