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依据。 与短期中的行为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同时,由于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厂凋和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 同时,在长期中,行业中存在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因而厂商的长期均衡要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 假定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不影响单个厂商的成本,则 行业中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只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 如果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势必会引起其他行业中厂商的进入。 结果将使得市场价格降低到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为止。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p=LMC=LAC(画图说明)。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以行业中单个厂商的长期供给为基础的。 在长期中,完全竞争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 以长期成本为决策基础,厂商在价格 高于平均成本时,按价格对于边际成本来提供产量。 同时,行业在长期中存在着其他厂商的进入或退出,这将导致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处于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其他厂商进入或者退出不仅影响到市场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而且也对行业中厂商的成本产生影响。 根据这一影响,完全竞争行为被划分为成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 成本递增行业是指随着厂商的进入,在整个行业产量增加的同时,导致单个厂商的成本增加的行业。 如图 2— 4所示,在一个处于均衡状态 E1的完全竞争行业中,假设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行业中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原有的均 衡被打破,行业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这将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 随着欺他厂商的进入,一方面,价格趋向于降低;另一方面,厂商进入也使得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点相交时,行业恢复到均衡状态 E2则对应着更高的市场价格。 连接 E1, E2,得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LS,它是一条向中上方倾斜的曲线。 图 2— 4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是指随着厂商的进入,整个行业产量增加,但单个厂商的成本保持不变的行业。 戌成本递增行业一样,假设由于市场需求增加而使得市场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但这种进入并不影响 行业中单个厂商的成本。 因此,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的增加,市场供给增加,价格趋于下降。 但由于单个厂商的成材一并不发生变动,因此当市场价格再次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相交时,市场均衡 E2对应着原来相同的位置,即连接 E1, E2,得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LS,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如图 2— 5所示。 图 2— 5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随着行业中厂商数量增加,从而供给增加而导致单个厂商的成本下降的行业。 假设最初一个行业处于图 2— 6 中 E1点的均衡状态。 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行业中的市 场价格上升,从而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这将引起其他厂商的进入。 随着厂商的进入,一方面,一方面,价格趋向于降低;另一方面,厂商进入也使得行业中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 但由于导致成本下降因素的作用有限,市场价格将再次与厂商的平衡成本最低点相交,从而行业恢复到均衡状态。 这时市场的均衡状态 E2对应着更低的市场价格。 连接 E1,E2,得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LS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图 2— 6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供给曲线 评述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而又比 较接的于完全竞争地一种市场结构。 其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四点:( 1)大量的厂商生产有差异的替代品;( 2)每个厂商市场份额很小,其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厂商的报复;( 3)厂商进入或退出生产较为容易;( 4)行业中存在着模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差异,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产品的价格,即通过改变生产产品的数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但在该市场上,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 第一条是厂商的市场份额曲线,即在所有厂商同样改变价格时代表性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用 D 加 以表示。 而另一条城里注曲线 d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改变其自身产品的价格,而其他厂商都保持价格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较之需求曲线 D,厂商“自身”的需求曲线 d更为平坦,从而二者相交。 在 D 与 d 相交时,垄断竞争厂商的选择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一致,从而表明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将会依照于上述收益曲线来决定最优的产量和价格。 如图 2— 7 所示。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在化的状态。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厂商依照 d在 SMC=MR 之点选 择最优产量,并索要相应于 d需求曲线上的价格。 由于这时所有厂商都采取相同的行动,因而实际的市场价格在 D曲线上。 如果这个价格与 d需求曲线和 D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不一致,厂商计划得到的收益与实际得到的收益就不一致,从而厂商就会在新的市场价格下再次调整产量和价格,直到二者一致为止。 因此,只有当厂商决定的产量及其相应的价格恰好与达到 d 曲线和 D 曲线的交点 H 时,厂商才实现了短期均衡,并获得最大利润,利润额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 2— 7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 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进入或退出市场。 在这种条件下,当 d需求曲线与 LAC 曲线相切时,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 以行业中代表性厂商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形为例。 如果需求高于 LAC,厂商区得超额利润,那么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 随着生产集团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在市场需求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销售份额就会减少,从而 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根据新的 D 曲线,厂商将不断地调整其产量和价格。 这一调整过程,一直要持续到不再有新厂商加入为止,此时生产集团内的每个厂商的利润为零,即厂商根据 d曲线决定的产量与 d及 D曲线的点重合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一上。 并且,此时一定有 d 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因为若有两个交点意味着厂商通过调整产量还有进一步的利润。 这样,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并且 AR=LAC=SAC。 从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可以看到,由于厂商面临着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从而其生产的烽量没有位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这表明,厂商不仅没有利用既定生产规模的生产技术,而且也没有充分利用可能的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在技术使用上是缺乏效率的。 此外,由于其边际成本低于市场价格,从而其产量在社 会净福利为最大的意义上也是缺乏效率的。 因此,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其效率较低。 另外,垄断竞争厂商为了强化其产品差异而采取的策略性行为也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产品差异又有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的作用。 同时,该市场的竞争也促使厂同降低成本。 因此,垄断竞争市场又具有较高效率的一面。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理论分析是以产品差异和自由竞争为条件的。 在理论分析中很少涉及生产集中的后果,因而也就不能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一种表现的垄断现象的深刻基础和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把产品差异为特征的 垄断与生产集中所导致的垄断混为一谈,使得垄断竞争分析并不具有一般性。 不过也应该看到,对于垄断竞争对竞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垄断的消极作用的分析是有意义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市场上的价格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用于寡头市场行为分析的一个理论模型。 这一模型假定,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当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厂商将不会跟随,但若它降低价格,其他厂商也会如此。 结果,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折弯点。 对应于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寡头厂商得到自身的边际收益。 通过此边际收益, 厂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 与通常厂商不同的是,折弯的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在折弯点处不连续,如图 2— 8所示。 图 28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厂商将继续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最优数量。 但是,我们注意到,当边际成本恰好与边际收益在边际收益的断点处相等时,只要边际成本的变化不超过一定幅度,就不会影响厂商的均衡产量和价格。 这样,该模型对寡头市场的价格稳定性给予了充分的说明。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缺陷是没有说明最初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四、计算与 证明 已知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Q=50— 30P ( 1)试求厂商的边际收益函数。 ( 2)若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 4,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解:( 1)从需求曲线中可以得一 从而 , ( 2)根据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又 MC=4,于是 , Q=19。 代入到反城里注函数中得到 假假两寡头厂商面临的市场城里注为 p=10y,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分别为 MC1=2 和 MC2=3。 如果厂商采用古诺竞争方式,求纳什均衡状态下两个厂商的产量和市场价格。 解:假设两个厂商的产量分别为 y1,y2,那么第一 家厂商的总收益为 TR1=py1=( 10y1y2) y1=10y1y12y1y2从而,边际收益为 MR1=102y1y2y 该厂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产量,即10y1y2=2。 类似地,第二个厂商决定最优产量的条件是 10y12y2=3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可以得到 y1=3, y2=2。 即两个厂商分别生产 3和 2,它们构成了一个纳什均衡解。 将上述结果带入到市场需求函数之中得到市场价格为 p=5。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 二、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对要素的需 求,以区别于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 消费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需要而购买产品。 因此,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 而在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厂商。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认为是“间接”需求。 此外,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产品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购买生 产要素。 据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又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之积,即 VMP=p M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产品价值是过错全竞争厂商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的“边际收益”。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厂商其他的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那么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厂商可以生产的产出增加量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 由于厂商的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按不变的价格出售,因而这些边际产量为厂商增加的收益等于边际产品的数量与市场价格的乘积。 因此,在完全竞争 市场上,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反映了要素的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品的边际收益之积,即 MRP=MR MP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比吉卖方垄断市场,由于厂商了出售既定产量可以索要的价格与厂商的产量有关,通常呈相反方向变动,因而,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为厂商增加的收益不等于原有的价格与边际产量之积,因为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产量的价格下降。 这样,厂商的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产出量的边际收益之间的乘积。 边际要 素成本。 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因而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价格。 在要素的买方垄断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高于要素的价格。 这是因为,在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通常面对着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样,这样,厂商使用要素的数量影响到要素的价格。 随着要素数量的增加,要素的价格提高,因而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一方面是该单位要素的价格,另一方面则是该要素所提高的价格对其他所有要素数量的影响。 因而,在卖方垄断条件下,要素的边际成本大于 该要素的价格,即边际要素成本在要素的供给曲线之上。 平均要素成本:厂商购买每单位生产要素平均支付的成本。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因而厂商的平均要素成本就等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 在生产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条件下,平均要素成本就是厂商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 这时,平均要素成本曲线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这可以运用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的收入效应加以说明。 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消费者消费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 同时,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即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