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世界沙漠化有日益强化之趋势。 LDCs 的沙漠化问题更为突出。 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表的一幅地图表明,除了雨水充足的热带地区外, LDCs 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涂上了有沙漠化危险的橘黄、粉红和深红颜色。 在拉美,这种颜色吞噬了巴西的东北部、墨西哥的中部和北部,从安第斯山脉一直延伸到智力的整个地区。 在亚非大陆,除了非洲之角和非洲大陆西南部地区,从大西洋沿岸的撒哈拉蔓延到北非和萨赫勒,穿过中东和波斯湾,一直伸展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毫不间断地绕过半个地球。 中国同样面临严重的沙漠化威胁。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洪灾、干旱、以及沙尘暴,表明中国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 ( 《 新发展经济学 》 p500 ~ 501.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 ( 5) 温室效应 一方面,由于全世界工业排放的 二氧化碳 激剧增加, 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积日益减少, 使地球出现 温室效应 , 即 由于 气温升高 冰山融化 海平面上升 大面积陆地淹没 … … ,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 6) 大气 臭氧层 破坏; 臭氧层 —— 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 它能阻挡阳光紫外线过多地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生物的正常生长。 据卫星探测, 1979 ~ 1985年,地球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 40%~ 50%,形成一个臭氧层空洞。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氯碳化合气体和氧化碳气体等。 ( 7) 核污染 【 Data:】 核污染 —— 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核泄漏或核爆炸, 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其危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对生物破坏严重。 总之, 生态恶化不仅使 当代人 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使 后代人 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基础受到威胁。 如果人类无情地向大自然索取,而不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就无异于摧毁自身生存的基础和条件。 原因  DCs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LDCs :生态问题严重的原因 ( 1)观念; 即 “ 先增长(污染),后治理 ” 【 —— 参见 《 教程 》 p263,( 4)环境退化 与 经济发展水平。 】 ( 2)技术; ( 3)资金; (三)环境保护:思路 与 对策 / 措施 环境的 公共物品 性质 个人和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充分享受着环境 带来的便利,但却对环境的维持和保护采取漠不关心 的态度,即存在 对环境 过度消费 的倾向。 关于 环境保护 ( 即 减少 “ 搭便车 ” 动机 ) 的若干思路: 政府力量 —— 强制收费治理 市场力量 —— 价格 激励 与约束 NGO —— 道德 和 社会 力量  政府干预 ———— ( A. Pigou 思路) 理由 : 在治理和保护环境时,由于环境的产权较难确定,且其产权交易成本较高,因此,相对于市场交易成本而言,政府干预成本可能较小。 通过市场机制确定的资源价格,只能反映当前的资源供求关系,而不能反映未来的资源供求关系。 此时,就需要政府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长远规划。 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基础设施、优惠政策,以及争取国际支援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在环保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式: ( 1)收取污染费: ( 2)补贴; ( 3)责任和抵押  市场力量 ———— ( R. Coase 思路): —— “界定产权 ” 发放排污许可证 允许排污许可证交易、转让 (例如,碳交易等) (注意:) —— 了解最近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概况,包括主题,主要内容,中国参与情况,会议结果。 【 作业: 】  了解最近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概况,包括主题,主要内容,中国参与情况,会议结果。  何谓 “ 碳交易 ”。 了解中国碳交易的现状及问题。  针对中(本)国国情试设计有效的减碳制度和机制。  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减碳打算。  非政府组织:跨种族、文化、国界 和 代际 利益 “ 绿色和平组织 ” 等 【 Data: 】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 , 成立于 1971年。 总部设在伦敦。 该组织系国际性民间环保组织。 由加拿大工程师 戴维 麦格塔 发起。 成员国 25个,成员达 350万人。 每年会费达 1亿 美元。 [Data:] 世界 生态现代化 排名 : —— 在 118 个国家中,中国居第 100 位。 先进水平: —— 瑞士等 15国 中等水平: —— 西班牙等 37国 初等水平: —— 巴西等 40国 较低水平: —— 中国等 26国 【 衡量指标: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生活废水处理 有机农业比例 安全饮水比例 森林覆盖率 可在生能源比例 长寿人口比例等 [Data:“中国十大环境悬案 ” ] “一市 ” —— 北京市(大气污染 ——首钢搬迁) “ 一湾 ” —— 渤海湾被天津 、大连等城市和数十个工业园区包围, 每年排放污废水 57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