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楚雄矿冶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二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 条件; 三茅活动平台 HR 的借力成长通道: (五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 )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知识 安全帽的防护作用 防止物体打击伤害,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防止机械性损伤,防止污染毛发伤害,防止摔倒碰撞。 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要有下颏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帽子滑落与碰掉; 型塑料安全帽决不能接触油漆、溶剂、汽油或类似物质,可用中性皂 液或温水洗涤; 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限值,或者受过较严重的冲击后,虽然肉眼看不到损伤痕迹,也应予以更换。 一般塑料安全帽使用期限为两年半; 佩戴安全帽前,应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信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2. 防护手套 防护手套的作用: 防止火与高温、低温的伤害。 三茅活动平台 HR 的借力成长通道: 防止电磁与电离辐射的伤害。 防止电、化学物质的伤害。 防止撞击、切割、擦伤。 三 、矿山常见事故预防 地下矿山常见的事故有冒顶片帮事故、爆破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中毒窒息事故、 机械伤害事故、 提升运输事 故、触电事故。 ㈠ 冒顶片帮事故 矿山的顶板岩体冒落事故,依其冒顶片帮的范围和伤亡人数,一般可分为大冒顶、局部冒顶、松石冒落三种。 大冒顶通常发生在属沉岩矿种开采的矿山,冶金矿山较少发生。 局部冒顶和松石冒落,并统称冒顶事故。 这类冒顶事故多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在顶板比较破碎的工作面;在岩层层理、节理、断层比较发育易离层的工作面;在矿井、超深矿井、爆破通风后排除工作不当的工作面。 冒顶事故的发生,一般与矿山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按事故分类统计资料,属于生产 组织管理方面的原因占 %,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 %,属于冒险作业等因素引起的事故仅占 %。 1.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 三茅活动平台 HR 的借力成长通道: ⑪ 生产组织管理方面 ①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 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是引发冒顶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②顶板支护方法不合理 采场工作面或大断面掘进,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是导致冒顶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工作面附近的顶板岩石比较破碎,构造比较发育时,支护方法不合理或支护不及时,极易燃易爆造成顶板突然冒顶或片帮,引发事故。 ③浮石处理不当 巷道内松石冒落多半发生在距工作面 10 米以内,且在爆破后 1 至2 小时内。 浮石处理不当,排除工技术不熟练,检查不周,疏忽大意甚至没有检查,是造成冒顶伤亡事故的原因之一。 浮石处理不当所引起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浮石处理前对工作面顶帮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及浮石处理时站立的位置不当和排除工的技术不熟练等造成的。 ④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在矿井内工作时,由于没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而使冒顶事故扩大化的事例常有发生。 ⑤人员管理跟不上 一是井下使用的新工人多,对井下作业环境不了解,又缺少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新老交替衔接不上,不 能及时有效地“敲帮问顶”而引发事故。 三茅活动平台 HR 的借力成长通道: 二是井下管理人员对顶板管理不重视,没有行之有效的顶板管理办法和监督约束机制,以致顶板管理松懈,无人员伤亡的小冒顶事故不断,有人员伤亡的冒顶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 ①及时调整采矿工艺,保证合理的暴露空间和回采顺序,有效控制地压。 要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采矿方法的实验研究,对原设计的采矿方法不断进行改进,找出适合本矿山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加大采矿强度,及时处理采空区。 要控制好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开采顺序,因此要合理确定相邻 两组矿脉的回采顺序;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严格控制采场暴露面积和采空区高度等技术指标,使采场在地压稳定期间采完。 ②要加强顶板的检查、观测和处理,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顶板松石冒落往往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 对顶板松石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固定专人按规定的制度工作,才能确保顶板安全生产,防止松石冒落顶板事故发生。 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采场,在技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科学方法观测顶板。 目前国内较经济简便的观测手段有光应力计、地音仪及岩移观测等。 要观测摸索不同岩石岩移的 规律,科学地掌握顶板情况。 对已发现的不稳定工作顶板,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可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喷锚支护等)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③科学合理地布置巷道及采场的位置、规格、形状和结构 三茅活动平台 HR 的借力成长通道: 要避免 在地质构造线附近布置井巷工程,因为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 要避免在断层、节理、层里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井巷工程。 因为在这些地方布置的工程更易产生冒顶。 如井巷工程必须通过这些地带,也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或特殊的施工方案。 井巷,采场的形状和结构要尽量符合围岩应力分 布要求。 因此,井巷和采场的顶板应尽量采用拱形。 因为围岩的次生应力不仅与。人力资源-楚雄矿冶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