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师3级讲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务的数目或变化性,使工作多样化。 (2)纵向扩大工(跨部门) 纵向扩大工作可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 如,生产工人不仅承担一部分生产任务,还参与产品试验、设计、工艺等项技术工作。 (3)工作扩大化的作用 工作扩大化使岗位工作范围、责任增加,改变了员工对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 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的技术和技能的含量,赋予员工更复杂、更系列化的工作,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使岗位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消除因从事单调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感。 (1)为使岗位工作丰富化,应考虑5个主要因素: ①任务多样化,尽量使员工进行不同工序、设备的操作,实现“一专多能”;②明确任务的意义,使员工明确本岗位任务完成的意义、作用; ③任务的整体性,使员工了解其所承担的任务与总任务、总目标、总过程的关系; ④赋予必要的自主权,让员工自行设定目标,提高工作责任感; ⑤注重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员工可获得各种有关信息,特别是自己工作成果方面的信息。 (2)工作丰富化的作用 工作丰富化能使员工有更多的实现个人成就、个人才能和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从而达到既提高工效,又增强心理上的满足感的目的。 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差异 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手段发生变更(如给打字员增加资料保管这一任务); (2)工作丰富化使员工有更大的控制权,参与工作的规则制定、执行、评估,使员工有更大的自由度、自主权,是为员工提供获得身心发展和成熟的机会,充实工作内容,促进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如由打字员根据稿件的轻重缓急安排打字任务,而不是单纯按时间向后次序安排打字循序)。 【】 下列属于工作丰富化的是:( A ) 自助餐厅的厨师在面食、沙拉、蔬菜、饮品和甜点部轮换工作; ( B ) 邮政部门的员工从原来只专门分捡邮件增加到也负责分送到各邮政部分;( C ) 在某传输数据系统公司,员工可以经常提出自己喜欢的工作并随后转入新的岗位; ( D )在一家研究所,一个部门主管告诉她的下属,只要在预算内并且合法,他们就可以做想做的任何研究。 ??? (二)岗位工作满负荷 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必须饱满,使有效劳动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如果每个工作岗位上是: 低负荷:必然会影响到成本的降低,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超负荷:虽能带来高效率,但这种效率不能维持长久,既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又会给设备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为此,应当重视对岗位任务量的分析,设计出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岗位定员。 (三)岗位的工时制度 搞好岗位工时制度的设计具有双重意义: 对企业来说,它将影响到工时利用的状况、劳动生产效率、以及整体的经济效益等; 对员工来说,它将体现到如何“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轮班和作业时间切实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四)劳动环境的优化概念 什么是劳动环境优化。 劳动环境优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劳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于劳动者的生理心理安全健康,建立起“人、机、环境”的最优系统。 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的因素 (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包括: ①工作地的组织。 工作地的组织就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人体活动规律,使工作地上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做到最优化结合,既能方便工人操作,提高工效,又能保证环境安全卫生,使工人心情舒畅。 ②照明与色彩。 适宜的照明和适度的色彩环境,给人以舒适感,有利于稳定工人心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③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具体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因素。 【能力要求】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 方法研究(Methods Study)是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 开展方法研究目的在于检查和消除岗位员工费时费力的操作,克服停工、等待工时浪费的现象,有效促进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方法研究的技术包括: 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 程序分析是以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运输及检验等环节为对象,通过对生产程序中的每项作业和运输的比较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部分,重新合理地安排生产程序,将人力、物力耗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岗位的综合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 动作研究(Motion Study) 动作研究,它是运用目视观察或影片、摄像机等技术设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必要时可将要素再细分为一些列动素,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重复部分加以改进,设计出以新的、合理的以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 (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工效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是通过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的结合,是设计出来的“人—机—环境”系统,更能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达到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作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其它可借鉴的方法(重点,P23)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取自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的定义)。 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工业工程的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 规划:确定一个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所采取的特定行动的预备活动,包括总体目标、方针政策、战略和战术的制定。 设计:实现某一既定目标而创建具体实施系统的前期工作,包括技术准则、规范、标准的拟定,最优方案和蓝图绘制。 评价:对现存各种系统、各种规划和设计方案、以及个人与组织的业绩作出的是否符合既定目标或准则的评审与鉴定活动,包括各种评价指标和规程的制定及评价工作的实施。 创新:对现存各种系统的改进和提出崭新的、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见解的活动。 总之,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科学,它研究对象是人、原材料、设备等资源构成的生产经营管理或工作系统,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汇集了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它的任务是设计和构建一个完整的“人—机—环境”系统,并保障其有效运行,它的基本目标是对系统进行设计、改进、评价,并不断创新,使其永远充满活力(P24)。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知识要求】一、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重点,P24) 劳动定员的概念 劳动定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或者说是企业用人的数量与质量的界限。 如,某装配线的劳动定员是:装配主管2人,装配工6人,检测人员3人,其中中级检测工1人、低级检测工2人,共计11人。 劳动定员的对象 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定员的范围之内。 具体包括从事各类活动的基本生产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以及服务人员和各类管理、技术人员。 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劳动者生产一定量的合格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如,即为劳动定额。 【补充】 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等形式。 ★ 工时定额:以时间(日、小时、分)表示的工时定额,就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工时。 ★ 产量定额:产量定额就是单位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 ★ 看管定额:看管定额就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同时应当看管的机器设备的数量(或操作岗位数)。 ★ 服务定额:服务定额是按一定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如酒店规定每个客房服务员负责清扫的客房数或床位数目等。 二、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熟悉,P26)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劳动工资计划的基础。 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 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三、企业定员的原则(熟悉,P27) 定员必须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定员标准要适时修订 【能力要求】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P28) 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各类人员用人数量(定员)的基本依据是: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即: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计划内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我国企业在核定定员人数时,总结和推广了以下五种传统核定方法:(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掌握定员公式,P29) 计算公式为: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定员人数= 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 其中,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如果完成率为100%,则工人劳动效率就是定额完成率),则可表示为: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 定员人数= 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出勤率 如果采用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按班确定)的关系是: 工作时间 班产量定额(劳动定额)= 工时定额 则有: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时定额 定员人数= 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 讲P29案例 如果计划期任务是按年规定的,而产量定额是按班规定的,同时生产若干种产品(产品不是单一的),则计算人员定额公式是: ∑(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定员人数= 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 计算定员时,为了把废品因素考虑进去,则将(1计划期废品率)除以上式(略,见P29)。 讲P30案例(二)按设备定员 这种方法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计算公式: 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 定员人数 = 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