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竞争力(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但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支持和相关性产业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自主创新 政府 市场化 东北地区钻石模型 通过钻石模型的量化判断产业竞争力和主导产业: 选取指标的原则: ( 1) 目的性原则。 评价指标是模型的量化 , 在选取指标时 , 要考虑到模型建立的目的 , 指标体系是要对什么进行评价 , 从而在选取指标时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 、 能够对模型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 例如 , 如果要评价事物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 , 就应该尽量加大平均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比重 , 适当减少总量指标和静态指标。 ( 2) 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应该可以量化和具体化 , 数据获得要注意真实性和客观性 , 尽量从权威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获得。 ( 3) 可行性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下一步的统计分析和计算 ,在选取指标上 , 要选取那些利用现有人力 、 财力就能收集到的数据资料 ,如果指标数据的收集牵涉到了政府到当地的经济安全和地方利益 , 现有的能力又无法收集到这些资料 , 那就需要对指标进行必要修改。 ( 4)可比性原则 :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就是,将各备选产业在相关指标上的得分,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然后根据综合得分的多少得出产业的竞争力指数,从而来选取本地区的主导产业。 所以,指标选取的标准之一就是各指标要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而且也可以在各产业之间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比较。 ( 5)区域性原则。 我们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是立足于国内的某一区域,各区域的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尽管我们所建立的四个区域主导产出选择模型已经将区域最主要的差异考虑在内,不过在选择指标时,仍然要注意到指标选取上应注意要突出区域特色,例如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环境制约因素等。 ( 6)简洁性原则。 一个好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不仅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而且还有尽可能的简洁和实用。 因为任何一种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都和其复杂程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简洁而合理的指标体系将拓宽其应用范围,有利于结果的比较。 在建立起完整的指标体系后 , 接下来就要涉及到如何对主导产业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理论上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 主观法有直接判断法 、 德尔菲法 ( Delphi) 、 层次分析法 (AHP)、 相邻指标比较法等。 客观法有主成分分析法 、 熵值法 、 多目标规划法等。 主观法尽管简便易行但主观性强 ,而客观法虽然较为精确 , 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 , 计算繁琐 , 且实用性差。 我们借鉴世界经济论坛的 《 全球竞争力报告 》 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 《 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 》 对竞争力的计算方法 , 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算法模型。 12. 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学 内 容 摘 要 基本概念 理论框架 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应用:中国经济过热的奥地利解释 一、基本概念  迂回生产: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之间要经过一系列生产阶段 ,而处于原料与最终消费品之间的产出品就是资本品。 由于资本品处于不同的生产阶段 , 所以 , 与最终消费品的 “ 距离 ”是不同的 , 这表现为不同的 “ 等级 ” , “ 高等级 ” 的资本品与 “ 高阶段 ” 的生产阶段相对应 , “ 低等级 ” 的资本品与“ 低阶段 ” 的生产阶段相对应 , 从而形成特定的资本时间结构。 资本品作为生产要素最终要贡献于消费品生产的 , 资本品的等级越高 , 由资本品到最终消费品的所要经历的时间过程就越长。 以水的生产为例: 到河边直接取水:没有迂回生产,不会出现生产和消费的失衡(用多少水就取多少水)。 这叫做 “稳态循环的经济( evenly rotating economy)”。 类似于瓦尔拉斯所描述的一般均衡。 迂回生产:采矿 → 水泥、钢铁和有色金属的生产 →加工设备 → 水处理及输送 → 水。 容易出现生产和消费的失衡、结构失衡 这种 失衡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有“必要的”。 在经济处于相对低谷的状态下,如果让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和破产,将错误的资源配置及时纠正过来,将那些缺乏商业头脑的、没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从市场上“驱除”出去,使有限的资源从劣质企业向优质企业集中,从而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 同时,在正确价格信号的引导下,一些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精明的企业家,可以利用经济系统出现的暂时不均衡,发现尚未被别人认识到市场机会,为自己创造额外利润。 这种创造额外利润的活动一旦被别人所“跟随”和模仿, 不均衡的状态就会迅速被矫正( Kirzner,1998)。 经济系统的失衡不等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失衡,经济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微观经济层面的事,经济系统的失衡加上货币不均衡因素,才会演变成为宏观经济的失衡。  自然利率:所谓自然利率是指由时间偏好率所决定的利息率。 放弃当前的消费 , 取得将来的消费是有代价的 , 这个代价就是 “ 等待 ” 或延迟消费。 补偿由 “ 等待 ” 而造成的 “ 损失 ”就是自然利息。 人们认为当前消费与将来消费的差异越大 ,其自然利息率就越高 , 反之则相反。 自然利息率决定着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  或者可以说 , 自然利率是 “ 资本收益 ” , 市场利率是 “ 借贷成本 ”。 如果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息率 , 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提供者付出 “ 等待 ” 的回报大于由 “ 等待 ” 带来的 “ 损失 ” ,因而就更倾向于储蓄 , 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即 “ 可放贷资金 ” , 而货币市场资金的需求者则因借贷成本过高 , 而减少其需求即投资 , 反之则相反。 如果利息完全是由市场自动决定的 , 没有人为的干预 , 那么 , 市场利率一定等于自然利息率 , 这时资金的供给等于所需求的资金 , 即事前储蓄 S等于事前投资 I, 货币市场上处于均衡状态。  坎蒂隆效应: 不仅货币供给规模的变化 , 而且货币进入经济的 途径 ,都会影响真实变量。 货币的 “ 注入 ” 与 “ 汲取 ” , 对各个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可能是均匀的 、 同步的 , 其影响有大有小 ,有快有慢 , 所以 , 货币因素影响的不仅是产品市场的价格总水平 , 更重要的是 , 货币因素损害了产品相对价格的形成机制 , 造成整个价格信号系统的失真。 最重要的失真是 , 它有可能使资源加速从最近的生产环节 ( 消费品 ) 转向最远的生产环节 ( 投资品 ) , 但这种转移不会持续 , 因为它没有消费者偏好变化的支持。 二、理论框架 S+ Δ S C3 C2 C1 I 自愿储蓄 强制储蓄 Y i I S K1 C K。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